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包括系统驱动部分、液体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增压部分和回收部分,系统驱动部分依次连接驱动气过滤器、精密调压阀、压力表、调速阀;液体输入部分依次连接储水箱、输入截止阀和输入过滤器以及设置于储水箱上的液位计;系统输出部分为单向阀,并列连接于单向阀上的输出过滤器和安全阀,安全阀再连接泄压阀,输出过滤器和泄压阀再共同连接输出截止阀;系统增压部分为液体增压泵;系统回收部分为连接于测试导管的回收阀以及连接于安全阀和泄压阀之间的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焊接,密封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质量安全可靠且便于维护。测试压力准确、可调节,多参数测试,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直升机液压系统是将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动力附件将直升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然后通过导管和控制附件,借助于执行附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负载实现对主旋翼、尾桨和起落架的操纵,保持直升机正常的飞行状态,其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对直升机操纵和飞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直升机维修更换液压导管前或系统导管出现故障和异常后,需对导管进行压力检测,确保合格产品装机使用。飞机液压导管系统是典型的管道系统,它具有高强度和高压力重量比,是飞机的重要组成结构,其安全良好的工作状态对飞机的正常飞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飞机液压导管的破损故障时有发生。因此,还需对飞机液压导管的结构强度做准确试验。液压导管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输系统的液压能,它分布在飞机的全身。液压导管自身的质量好坏和清洁度关系到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甚至影响飞机的安全,因此液压导管在安装调试之前或飞机大修时,都要对其进行耐压试验,部分导管需要进行强度校核,若导管强度不符合标准要求,需更换导管。目前,液压导管试验设备采用电动柱塞泵对软管进行油压强度测试,存在以下的问题和缺点:( I)只是简单地将零散设备连接和启动,没有系统化,功能单一,控制简单,劳动量大;(2)单个电动泵能够提供的压力和流量都非常有限,不能用于多种压力的爆破,不能按所希望的增压速率进行;(3)不能参数设定,没有实时压力曲线,没有爆破前的预警,不能存储爆破试验过程中大量用于研究的数据;(4)不能检测屈服压力、进水量,多点应变、周向变形量等参数,仅仅能够测量爆破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包括系统驱动部分、液体输入部分、系统输出部分、系统增压部分和系统回收部分,所述系统驱动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气过滤器、精密调压阀一、压力表一、调速阀;所述液体输入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箱、输入截止阀和输入过滤器以及设置于储水箱上的液位计;所述系统输出部分为单向阀,并列连接于单向阀上的输出过滤器和安全阀、安全阀再连接泄压阀,输出过滤器和泄压阀再共同连接输出截止阀;所述系统增压部分为连接于调速阀与单向阀之间的液体增压泵;所述系统回收部分为连接于测试导管的回收阀以及连接于安全阀和泄压阀之间的导管。进一步,所述输出过滤器、泄压阀先共同连接精密调压阀二再连接输出截止阀。进一步,所述调速阀与增压泵之间连接电磁阀。进一步,所述输出过滤器先连接压力采集装置再与回收阀相连接,所述压力采集装置包括压力表二、压力变送器和数显仪表。进一步,所述数显仪表与电磁阀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均为螺纹或卡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无需焊接,且密封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质量安全可靠且便于维护。设备整体采用集成化机架设计,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测试压力准确、可调节,多参数测试,方便实用。(I)压力测试准确,从而减少了导管上存在的一些微小缺陷逐步发展最终导致液压系统故障,影响飞机的使用性能甚至引发灾难性飞行事故。(2)降低在飞行中液压导管突发性破裂的几率,保证正常飞行的安全,失去工作介质的液压系统将无法 工作。(3)避免液压油大量外漏,造成资源浪费。(4)本专利技术增压器采用无油润滑技术,系统不需要润滑设备,节约全部润滑油费用。【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结构图;图中:1、增压泵;2、驱动气过滤器;3、精密调压阀一 ;4、压力表一 ;5、调速阀;6、电磁阀;7、储水箱;8、液位计;9、输入截止阀;10、输入过滤器;11、单向阀;12、安全阀;13、输出过滤器;14、输出截止阀;15、压力表二 ;16、压力变送器;17、数显仪表;18、泄压阀;19、回收阀;20、测试导管;21、精密调压阀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驱动气输入后先经过滤器I除油除杂,然后通过精密调压阀一 3设定驱动气压力,以保证软管测试系统在使用中不会超压。最后驱动气经调速阀5进入增压泵1,驱动其工作增压。通过手动开(关)调速阀5控制系统启动(停止)。增压泵I (含手动打压功能),其驱动端内部配有复位弹簧,如果使用现场具备0.6^0.SMPa的低压空气,可用其对软管测试台进行驱动增压,耗气量约为OJNnf /mill ;如果使用现场不具备驱动气源,也可通过增压泵上的驱动手柄进行手动增压。储水箱7液体通过液体输入端输入后经输入截止阀9和输入过滤器10进入增压泵。增压泵I输出高压介质后,先经过单向阀11以防止回流;如果系统超压安全阀12会自动开启泄压,并将介质泄放回储水箱7中;如果系统不超压,高压介质经输出过滤器13、精密调压阀二 21、输出截止阀14输出至测试导管中。测试完成后开启泄压阀18、开启回收阀19将测试后的介质流回储水箱7中。在输出截止阀前设置精密调压阀二 21,可设置系统输出压力,满足不同的压力工况下的测试。系统所有部件及管件接头连接方式均为螺纹和卡套密封形式。实施例2如图2所示,驱动气输入后先经过滤器I除油除杂,然后通过精密调压阀一 3设定驱动气压力,以保证软管测试系统在使用中不会超压。最后驱动气经调速阀5进入增压泵1,驱动其工作增压。通过手动开(关)调速阀5控制系统启动(停止)。增压泵I (含手动打压功能),其驱动端内部配有复位弹簧,如果使用现场具备0.6^0.SMPa的低压空气,可用其对软管测试台进行驱动增压,耗气量约为:rai!i ;如果使用现场不具备驱动气源,也可通过增压泵上的驱动手柄进行手动增压。储水箱7液体通过液体输入端输入后经输入截止阀9和输入过滤器10进入增压泵。增压泵I输出高压介质后,先经过单向阀11以防止回流;如果系统超压安全阀12会自动开启泄压,并将介质泄放回储水箱7中;如果系统不超压,高压介质经输出过滤器13、系统压力采集装置、输出截止阀14输出至测试导管中。测试完成后开启泄压阀18、开启回收阀19将测试后的介质流回储水箱7中。系统压力采集装置配置压力表二 15、压力变送器16和数显仪表17,数显仪表17与电磁阀6连接,压力变送器16自动采集输出测试压力,通过设置数显仪表17的报警值控制电磁阀6的接通(关断),从而控制系统停机压力。系统所有部件及管件接头连接方式均为螺纹和卡套密封形式。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 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包括系统驱动部分、液体输入部分、系统输出部分、系统增压部分和系统回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驱动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气过滤器(2)、精密调压阀一(3)、压力表一(4)、调速阀(5);所述液体输入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箱(7)、输入截止阀(9)和输入过滤器(10)以及设置于储水箱(7)上的液位计(8);所述系统输出部分为单向阀(11),并列连接于单向阀(11)上的输出过滤器(13)和安全阀(12)、安全阀(12)再连接泄压阀(18),输出过滤器(13)和泄压阀(18)再共同连接输出截止阀(14);所述系统增压部分为连接于调速阀(5)与单向阀(11)之间的液体增压泵(1);所述系统回收部分为连接于测试导管(20)的回收阀(19)以及连接于安全阀(12)和泄压阀(18)之间的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导管强度测试系统,包括系统驱动部分、液体输入部分、系统输出部分、系统增压部分和系统回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驱动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气过滤器(2)、精密调压阀一(3)、压力表一(4)、调速阀(5);所述液体输入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箱(7)、输入截止阀(9)和输入过滤器(10)以及设置于储水箱(7)上的液位计(8);所述系统输出部分为单向阀(11),并列连接于单向阀(11)上的输出过滤器(13)和安全阀(12)、安全阀(12)再连接泄压阀(18),输出过滤器(13)和泄压阀(18)再共同连接输出截止阀(14);所述系统增压部分为连接于调速阀(5)与单向阀(11)之间的液体增压泵(I);所述系统回收部分为连接于测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彬信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