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导电性辊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736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一种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电性辊以及组装有上述导电性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导电性辊中抑制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变过小,不易发生图像不良等。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橡胶组合物在机头压力25MPa以下的条件下从挤出机的机头的口模连续挤出成型为筒状,之后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在硫化罐内加热使其发泡和交联,形成筒状发泡体(1)。导电性辊(4)具备经由上述工序制造的筒状发泡体(1)。图像形成装置将上述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显影辊、转印辊等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导电性辊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电性辊以及组装有上述导电性辊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激光打印机、静电式复印机、普通纸传真装置或者它们的复合机等利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大致经过下述工序,在纸(包括OHP膜等塑料膜,以下相同)的表面形成图像。首先,在使具有光电导性的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带电的状态下进行曝光,在上述表面形成与形成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带电工序一曝光工序)。接着,使微小的着色粒子调色剂在以规定的电位带电的状态下,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于是调色剂与静电潜像的电位图案对应地选择性附着在感光体的表面,从而上述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工序)。接着,通过使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的表面(转印工序),并且使其定影(定影工序),从而在上述纸的表面形成图像。另外在上述转印工序中,不仅有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的表面的情况,还有临时转印(一次转印工序)到图像担载体的表面之后再转印(二次转印工序)到纸的表面的情况。进而除去残留在转印结束了的感光体的表面的调色剂(清洁工序〕,从而结束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在上述各工序中的感光体的带电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以及清洁工序中,广泛使用由根据各自的用途赋予了导电性并进行了发泡的橡胶的筒状体(筒状发泡体)形成的、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导电性辊。上述导电性辊通常如下制造:例如使具有导电性、交联性和发泡性的橡胶组合物通过挤出机的机头连续挤出成型为筒状,接着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并在硫化罐内加热使其发泡和交联后,在筒内插入芯轴并固定而制造(专利文献1、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21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16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用上述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等制造的现有的导电性辊中,特别是其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的直径(发泡单元直径)小于较之其更为径向内侧的发泡单元的直径,因为这个原因,上述外表面与感光体的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地偏离预先设定的规定值,其结果,存在形成的图像容易发生图像不良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抑制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变过小、不易发生图像不良等的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电性辊以及组装有上述导电性辊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使具有导电性、交联性和发泡性的橡胶组合物在机头压力25MPa以下的条件下通过挤出机的机头连续挤出成型为筒状,接着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在硫化罐内加热、发泡和交联,形成筒状发泡体。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辊,其特征在于,是利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2等中记载的现有的制造方法中,通常将挤出成型时的机头压力设定成大于25MPa的高压,将橡胶组合物挤出成型。然而上述机头压力越高,挤出成型的、发泡和交联前的筒状体的外表面附近的温度越有上升的趋势。另外,该温度上升中也包括因机头的口模和挤出成型中途的筒状体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温度上升部分。外表面附近的温度变得比内部高且上述内外的温度差越大,下一个工序中的发泡和交联的正时,特别是在上述外表面附近越偏离设计值,发泡和交联后的筒状发泡体中上述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小于较之其更为径向内侧的发泡单元的直径,使用上述筒状发泡体制造的导电性辊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面积较大地偏离规定值,其结果,形成的图像容易发生图像不良。与此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通过使挤出成型时的机头压力为25MPa以下,从而能够抑制挤出成型的、发泡和交联前的筒状体的外表面附近的温度上升,使上述外表面附近与较之其更为径向内侧的温度差变小,能够使下一个工序中的发泡和交联的正时在上述筒状体的整体上基本接近设计值。因此,能够抑制发泡和交联后的筒状发泡体中,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与较之其更为径向内侧的发泡单元直径相比变得过小,抑制使用上述筒状发泡体制造的导电性辊的、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面积的偏差,不易发生上述偏差所致的图像不良。此外,考虑到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优选上述挤出时的机头压力为20MPa以下。另外如果将上述发泡和交联后的筒状发泡体的外表面在接下来的工序中研磨,除去上述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小的区域,则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图像不良的发生。但是考虑到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和研磨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导电性辊的生产率,上述外表面的径向的研磨厚度优选为3_以下。作为上述橡胶组合物,优选使用下述组合物,S卩,至少含有橡胶成分、用于使上述橡胶成分交联的交联剂成分以及发泡剂成分,且上述发泡剂成分仅由相对于上述橡胶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为I质量份?10质量份的发泡剂构成,或者由上述量的发泡剂和相对于上述橡胶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下的发泡助剂构成。作为发泡剂成分,通过除去具有降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而使发泡单元的单元直径变细的作用的发泡助剂、即完全不配合发泡助剂,仅单独使用通过加热分解产生气体的发泡剂,或者即便配合上述发泡助剂,其配合比例也限制在上述范围地进行配合,从而能够在筒状发泡体的整体使发泡单元直径变大。另外,通过使发泡剂的配合比例在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使筒状体良好地发泡,并且使发泡和交联后的筒状发泡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截面形状成为完整的圆形,而且也能够尽量使内径的尺寸均匀化,使发泡单元的分布尽量均匀化,可制造硬度、导电性的不均小的导电性辊。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图像不良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组装有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能够使组装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辊以规定的接触面积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所以不易发生因上述接触面积与规定值的偏差而引起的图像不良。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用于制造抑制外表面附近的发泡单元直径变得过小、不易发生图像不良等的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电性辊以及组装有上述导电性辊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辊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造的导电性辊内的发泡单元直径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截面图。符号说明I筒状发泡体2 通孔3 芯轴4导电性辊5外表面【具体实施方式】[0041 ]《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和导电性辊》图1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辊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以规定的比例混炼橡胶成分、发泡剂等成分而形成为带状等的橡胶组合物连续供给于挤出机,同时使该挤出机工作,通过机头的口模,连续挤出成型为长的筒状体。接着,将挤出成型的筒状体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并在硫化罐内加热使其发泡和交联而形成筒状发泡体。接着参照图1,向形成的筒状发泡体I的通孔2内插通芯轴3并固定,进一步根据需要进行二次交联,制造出导电性辊4。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工序中,将利用挤出机对橡胶组合物进行挤出成型时的机头压力设定在25MPa以下。由此,如先前说明那样,能够抑制挤出成型的交联前的筒状体的外表面附近的温度上升,使上述外表面附近与较之其更为径向内侧的温度差变小,使下一个工序的发泡和交联的正时在筒状体的整体基本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使具有导电性、交联性和发泡性的橡胶组合物在机头压力25MPa以下的条件下通过挤出机的机头连续挤出成型为筒状,接着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在硫化罐内加热使其发泡和交联,形成筒状发泡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5 JP 2013-0349681.一种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使具有导电性、交联性和发泡性的橡胶组合物在机头压力25MPa以下的条件下通过挤出机的机头连续挤出成型为筒状,接着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在硫化罐内加热使其发泡和交联,形成筒状发泡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挤出时的机头压力为20MPa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辊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所述筒状发泡体的外表面进行研磨的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籔下俊一山口拓也山本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