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了一种通过利用马达的驱动力使叶轮旋转从而输送流体的泵。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中记载了组装于热水器等设备的泵。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的泵中,利用包括配置于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的内部的转子和设置于模制树脂内的定子的马达使叶轮旋转从而吐出流体(权利要求1,图1)。在使这样的泵驱动时,在泵的内部产生因流体形成的压力。因此,需要抑制由该压力导致的外壳的变形或者破损。作为用于抑制外壳变形或者破损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利用刚性较高的金属形成外壳本身的方法。但是,若采用由金属制成的外壳,则泵整体的重量会大幅增加。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金属板对由树脂制成的外壳进行加强的结构(0019段,0032段,图1)。若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能够抑制泵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因压力而导致外壳变形或者破损。在使用上述泵的产品中,在进行产品小型化的情况下或者产品的内部空间受其他部件限制的情况下,也会对泵的形状产生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外壳或者金属板的轴向厚度变薄的情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包括:轴,其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转子,其绕所述轴旋转;叶轮,其位于所述转子的上侧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定子,其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第一外壳,其存在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第二外壳,其配置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侧且由树脂制成;以及增强板,其配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上侧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所述泵的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所述第二外壳包括:顶板部,其沿所述增强板的下表面扩展;供液部,其从设置于所述顶板部的孔的边缘穿过所述贯通部呈圆筒状延伸至所述顶板部的上侧;以及固定部,其位于比所述供液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增强板固定于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JP 2013-0514721.一种泵,包括: 轴,其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 转子,其绕所述轴旋转; 叶轮,其位于所述转子的上侧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 定子,其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第一外壳,其存在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 第二外壳,其配置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侧且由树脂制成;以及 增强板,其配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上侧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 所述泵的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板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 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顶板部,其沿所述增强板的下表面扩展; 供液部,其从设置于所述顶板部的孔的边缘穿过所述贯通部呈圆筒状延伸至所述顶板部的上侧;以及 固定部,其位于比所述供液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增强板固定于该固定部, 所述增强板包括: 内侧接触部,其在所述供液部的周围与所述顶板部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以及非接触部,其位于比所述内侧接触部靠径向外侧且比所述固定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所述非接触部在沿周向扩展的区域与所述顶板部的上表面在轴向隔着间隙对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部的径向内端部因与所述内侧接触部接触而朝向下侧挠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接触部位于所述增强板的比半径方向中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接触部为所述增强板的径向内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接触部在所述供液部的周围连成环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部在所述供液部的周围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突起, 所述第一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内侧接触部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部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二突起,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晃宏,多多良辰哉,大泽晴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