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42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包括缸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孔肩、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孔肩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的四周均布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第二工作腔内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实心,导向杆的另一端中空,导向杆的中空端套有移动阀,移动阀的内部设有阶梯状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内安装有能将中空通道分割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锥阀以锥阀回复弹簧,锥阀能切断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连通状态,移动阀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流阀采用移动阀与锥阀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移动阀与锥阀的交替工作,可改变通流面积,进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阻力双腔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阻力双腔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阻尼器广泛的运用于管道、车辆、桥梁、建筑及其他领域,随着对抗震和减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液压阻尼器的市场也随之不断增长。常见的液压阻尼器为直线型液压阻尼器,其工作原理是: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为液压阻尼器的两个安装点,它们安装于两个有相对直线运动或者可能产生相对直线运动的物体或者建筑结构上,当左安装部固定,右安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液压阻尼左工作腔、右工作腔两腔的油液通过安装于活塞上的阻尼孔实现相互流动,一方面,由于阻尼孔的孔口一般比较小,无法实现大流量的通流,限制了液压阻尼器左、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生产一定阻尼力,实现抗震和减震的效果;另一方面,液压阻尼器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时,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达到耗能的目的。由于液压阻尼器应用场合的不同,会对产品提出很多不同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液压阻尼器不同的应用场合,开发出能满足不同要求的液压阻尼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能为直线运动部件提供可变化的阻尼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包括缸体、置于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的内部分割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孔肩,缸体两端设置有将缸体两端密封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孔肩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的四周均布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实心,导向杆的另一端中空,所述导向杆的中空端套有移动阀,所述移动阀的内部设有阶梯状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安装有能将中空通道分割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锥阀以锥阀回复弹簧,所述锥阀能切断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连通状态,移动阀能沿着导向杆移动后移动阀的一端套入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内,移动阀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螺塞,所述螺塞安装在移动阀上并将第四工作腔密封,螺塞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伸张行程节流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设置在移动阀套进导向杆内部的一端上,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能随着移动阀移动后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裸露在导向杆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的中空端与中空通道连通,导向杆的中空端均匀设置有连通第二工作腔和第三工作腔的第三伸张行程节流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阀的外表面设置有台肩,所述台肩随着移动阀移动能将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密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和移动阀之间安装第一回复弹簧,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安装第二回复弹簧,第二活塞和缸体内壁之间安装至少一道密封圈,第二活塞和导向杆之间安装至少一道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节流阀采用移动阀与锥阀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移动阀与锥阀的交替工作,可改变通流面积,进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采用不同面积比的活塞,活塞压缩时,对小面积的活塞施加较小的力时,在大活塞上能产生较大的推力,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大活塞能轻松压缩;根据活塞的不同位置,自动改变阻尼孔的通流面积,使阻尼器在不同位置能产生不同的阻尼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包括缸体3、置于缸体3内部的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13,所述缸体3内设置有将缸体3的内部分割为第一工作腔12和第二工作腔14的孔肩,缸体3两端设置有将缸体3两端密封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15,所述孔肩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21,所述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21的四周均布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20,所述第一活塞4置于第一工作腔12内,所述第二工作腔14内安装有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的一端实心,导向杆11的另一端中空,所述导向杆11的中空端套有移动阀7,所述移动阀7的内部设有阶梯状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安装有能将中空通道分割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锥阀9以锥阀回复弹簧8,所述锥阀9能切断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连通状态,移动阀7能沿着导向杆移动后移动阀7的一端套入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21内,移动阀7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14的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18。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18沿移动阀7的圆周分布,数量为4个。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螺塞6,所述螺塞6安装在移动阀7上并将第四工作腔密封,螺塞6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工作腔12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伸张行程节流孔19,第二伸张行程节流孔19的数量为I个,第二伸张行程节流孔19的中心线与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21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18设置在移动阀7套进导向杆11内部的一端上,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18能随着移动阀7移动后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18裸露在导向杆11外。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杆11的中空端与中空通道连通,导向杆11的中空端均匀设置有连通第二工作腔14和第三工作腔的第三伸张行程节流孔17。第三伸张行程节流孔17为长条孔,其沿导向杆11的圆周分布,数量为4个。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阀7的外表面设置有台肩,所述台肩随着移动阀7移动能将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20密封。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杆11和移动阀7之间安装第一回复弹簧10,所述第二活塞13与第二端盖15之间安装第二回复弹簧15,第二活塞13和缸体3内壁之间安装至少一道密封圈5,第二活塞13和导向杆11之间安装至少一道密封圈5。第一活塞4的右端开有螺纹孔,第一推杆拧紧在其中。第一活塞4与缸体3用密封圈5密封。螺塞6拧紧在移动阀7的右端,螺塞6的左端装有弹簧座,锥阀回复弹簧8安装在螺塞6的弹簧座上面,锥阀9在锥阀回复弹簧8的作用下压紧移动阀7的中心孔。导向杆11的右端开有直径为7mm的圆孔,移动阀7的左端安装导向杆11的圆孔内,并且可以左右移动,导向杆11和移动阀7中间安装有第一回复弹簧10。导向杆11的左端有螺纹。第二活塞13的中间开有圆形孔。导向杆11穿过第二活塞13的圆形孔,拧紧在第二端盖15上。第二活塞13与缸体3通过密封圈5密封,与导向杆11通过密封圈5密封。第二回复弹簧15穿过导向杆11压在第二活塞13的左端。第一端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包括缸体、置于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的内部分割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孔肩,缸体两端设置有将缸体两端密封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孔肩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的四周均布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实心,导向杆的另一端中空,所述导向杆的中空端套有移动阀,所述移动阀的内部设有阶梯状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安装有能将中空通道分割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锥阀以锥阀回复弹簧,所述锥阀能切断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连通状态,移动阀能沿着导向杆移动后移动阀的一端套入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内,移动阀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包括缸体、置于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的内部分割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孔肩,缸体两端设置有将缸体两端密封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孔肩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的四周均布第二压缩行程节流孔,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实心,导向杆的另一端中空,所述导向杆的中空端套有移动阀,所述移动阀的内部设有阶梯状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安装有能将中空通道分割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锥阀以锥阀回复弹簧,所述锥阀能切断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连通状态,移动阀能沿着导向杆移动后移动阀的一端套入第一压缩行程节流孔内,移动阀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伸张行程节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阻力双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塞,所述螺塞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启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