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加热控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66328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47
一种制冷加热控温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其一端依次连接有排气阀、膨胀罐、单向阀、循环泵、第一中间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中间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三中间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二气液分离器、冷凝器、油分离器、压缩机、第三气液分离器,第三气液分离器连接至第一中间换热器,第一中间换热器的出口处通过第四管路连接至换热装置的另一端;第二气液分离器底部和第三气液分离器之间通安装有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中间换热器上部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连通;第二中间换热器上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连通。使用灵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控温装置
,尤其是一种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控温装置,通常采用制冷压缩机技术往往不能从高温直接进行降温,当运用于高过55度工况下降温,往往出现压缩机保护或损坏。另外,通过先经过冷却水或冷风从高温250度降温到常温,再开启制冷机降温到低温段,虽然这种方式在高温段比较节能,但是系统中需要安装电磁阀、电动阀或气动阀来切换,在低温段时会因为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额外的散发冷量,导致系统降不到应有的温度或需要加大制冷机的功率(在低温段制冷机的效率较低,不节能)。因为循环系统中安装有阀件,经常高温低温环境中使用降低使用寿命,增加系统风险。控温方式:一般采用控制系统出口温度,因为反应釜等传热大滞后换热装置,控制系统出口温度与实际目标要控制的温度滞后性太大,往往出现控温精度不良,上下波动过大,影响广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制冷加热控温系统,从而可以方便的实现大范围工况工作,工作可靠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制冷加热控温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通过第五管路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加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通过第五管路(22)依次连接有排气阀(25)、膨胀罐(9)、单向阀(24)、循环泵(23)、第一中间换热器(18)、第一电子膨胀阀(17)、第二中间换热器(16)、第一膨胀阀(15)、第一气液分离器(14)、第三中间换热器(12)、第二膨胀阀(11)、第二气液分离器(7)、冷凝器(4)、油分离器(1)、压缩机(2)、第三气液分离器(3),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3)连接至第一中间换热器(18),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18)的出口处通过第四管路(20)连接至换热装置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路(20)上安装有加热管(19);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加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通过第五管路(22)依次连接有排气阀(25)、膨胀罐(9)、单向阀(24)、循环泵(23)、第一中间换热器(18)、第一电子膨胀阀(17)、第二中间换热器(16)、第一膨胀阀(15)、第一气液分离器(14)、第三中间换热器(12)、第二膨胀阀(11)、第二气液分离器(7)、冷凝器(4)、油分离器(I)、压缩机(2)、第三气液分离器(3),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3)连接至第一中间换热器(18),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18)的出口处通过第四管路(20)连接至换热装置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路(20)上安装有加热管(19);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7)底部和第三气液分离器(3)之间通过第一管路(8)安装有第二电子膨胀阀(5);所述第三中间换热器(12)上部通过第二管路(10 )与第三气液分离器(3 )连通,所述第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厥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