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兰专利>正文

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050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鱼缸。该鱼缸,包括:鱼缸本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水泵;鱼缸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水位板;水位板,沿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鱼缸本体内,将鱼缸本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鱼缸本体的边沿至其底部的距离大于水位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水泵设置在进水装置上,进水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远离鱼缸本体的一端与进水装置连通,水泵用于使水经进水装置、鱼缸本体和出水管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鱼缸,无需使用增氧泵对鱼缸本体内的水加氧,耗电量小,使用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缸
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鱼缸。
技术介绍
鱼缸是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从而起到观赏作用。相关技术的鱼缸,包括鱼缸本体、增养泵、过滤装置和水泵。鱼缸本体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远离鱼缸本体的一端与过滤装置连通,过滤装置再与水泵连通,水泵再与进水管远离鱼缸本体的一端连通,用于过滤鱼缸本体内的水。增氧泵设置在鱼缸本体上,用于向鱼缸本体内的水中泵入空气,为鱼缸本体内水中的鱼提供氧气。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鱼缸,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增氧泵不断的向鱼缸中的水,耗电量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鱼缸,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鱼缸,包括:鱼缸本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水泵;鱼缸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水位板;水位板,沿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鱼缸本体内,将鱼缸本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鱼缸本体的边沿至其底部的距离大于水位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水泵设置在进水装置上,进水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远离鱼缸本体的一端与进水装置连通,水泵用于使水经进水装置、鱼缸本体和出水管进行循环。进一步地,出水管上,位于第二腔室外,还设置有限流阀,用于限制出水管中水流的速度。进一步地,鱼缸还包括缓冲板;缓冲板,沿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将第一腔室分成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缓冲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大于水位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进水装置与第一子腔室连通;缓冲板靠近鱼缸本体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孔,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通过缓冲孔连通。进一步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和水箱;进水管设置在鱼缸本体的底部,与第一子腔室连通,且该端远离第二子腔室,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出水管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水箱连通。进一步地,鱼缸还包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水箱内,且设置在出水管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上;过滤装置用于过滤从出水管流入至水箱的水。[0011 ] 进一步地,鱼缸还包括回油通道;回油通道,沿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鱼缸本体远离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回油通道,远离鱼缸本体的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回油通道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一端,设置有回油孔,回油通道通过回油孔与第一子腔室连通,且回油孔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等于水位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进一步地,鱼缸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通道和阻水板;限位通道,朝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鱼缸本体远离第二腔室的侧壁上;限位通道靠近鱼缸本体的底部一端与进水管连通;阻水板的一端设置在进水管内,另一端沿限位通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在限位通道内,阻水板将进水管和限位通道分成两个腔室,阻水板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限位通道远离进水管的一端缝隙;阻水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等于水位板远离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进一步地,回油通道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的一端与限位通道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的一端连通。进一步地,进水管上,位于其靠近第一子腔室的一端与阻水板之间还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阀,用于排出鱼缸本体内的水。进一步地,第一子腔室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鱼缸,其在鱼缸本体内设置了水位板,并将鱼缸本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进水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与第二腔室连通。而出水管远离第二腔室一端与进水装置连通,进水装置上还设置有水泵。当使用其养鱼时,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至第一腔室内,并将鱼饲养在第一腔室内。当水位达到水位板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的边沿时,水越过水位板进入到第二腔室内。由于水从水位板靠近鱼缸本体的开口的边沿落至第二腔室内,水在落下时会激起浪花,使空气进入到水中,使第二腔室内的水含氧量增力口,并通过出水管进入至进水装置中,并通过水泵再次循环回第一腔室内,如此循环,使第一腔室内的水含氧量增加,所以无需使用增氧泵对鱼缸本体内的水加氧,耗电量小,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B-B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C-C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D-D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E-E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G-G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H-H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鱼缸的1-1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鱼缸,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鱼缸本体101、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水泵;鱼缸本体101为一端开口 111的中空腔体;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114和水位板103 ;水位板103,沿鱼缸本体101的开口 111至其底部112的方向,设置在鱼缸本体101内,将鱼缸本体101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04 ;鱼缸本体101的边沿至其底部112的距离大于水位板103远离鱼缸本体101的底部112的边沿至鱼缸本体101的底部112的距离;水泵设置在进水装置上,进水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114远离鱼缸本体101的一端与进水装置连通,水泵用于使水经进水装置、鱼缸本体101和出水管114进行循环。当使用鱼缸进行养鱼时,进水装置通过水泵将水泵入第一腔室内,并将鱼放入至第一腔室内。当水位超过水位板103靠近鱼缸本体101的开口 111的边沿时,水越过水位板103并落至第二腔室104内,此时由于水从上方落下并激起浪花,使空气与水融合在一起,进而使第二腔室104内的水的含氧量增加,并通过与第二腔室104连通的出水管114,进入到进水装置内,再通过水泵将其泵入至第一腔室内,如此往复的循环,使第一腔室内的水的含氧量增加。本实施例中的鱼缸,其在鱼缸本体101内设置了水位板103,并将鱼缸本体101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04,且进水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114与第二腔室104连通。而出水管114远离第二腔室104—端与进水装置连通,进水装置上还设置有水泵。当使用其养鱼时,水通过进水管102进入至第一腔室内,并将鱼饲养在第一腔室内。当水位达到水位板103靠近鱼缸本体101的开口 111的边沿时,水越过水位板103进入到第二腔室104内。由于水从水位板103靠近鱼缸本体101的开口 111的边沿落至第二腔室104内,水在落下时会激起浪花,使空气进入到水中,使第二腔室104内的水含氧量增加,并通过出水管114进入至进水装置中,并通过水泵再次循环回第一腔室内,如此循环,使第一腔室内的水含氧量增加,所以无需使用增氧泵对鱼缸本体101内的水加氧,耗电量小,使用成本低。出水管114上,位于第二腔室104外,还设置有限流阀,用于限制出水管114中水流的速度。为了使空气与水能够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本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水泵;所述鱼缸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水位板;所述水位板,沿所述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鱼缸本体内,将所述鱼缸本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鱼缸本体的边沿至其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水位板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装置上,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水泵用于使水经所述进水装置、所述鱼缸本体和所述出水管进行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本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水泵;所述鱼缸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水位板;所述水位板,沿所述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鱼缸本体内,将所述鱼缸本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鱼缸本体的边沿至其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水位板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装置上,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装置连通,所述水泵用于使水经所述进水装置、所述鱼缸本体和所述出水管进行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还设置有限流阀,用于限制所述出水管中水流的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沿所述鱼缸本体的开口至其底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将所述第一腔室分成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水位板远离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边沿至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距离;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子腔室连通; 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孔,所述第一子腔室和所述第二子腔室通过所述缓冲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和水箱;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 置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子腔室连通,且该端远离所述第二子腔室,另一端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还包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
申请(专利权)人:张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