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587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包括蓄水池、电机、变速器、破碎机、沉积池、抽水泵;所述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线圈、转子线圈、转轴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罩、扇叶、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隔尘板;所述抽水泵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抽水泵的输入转轴转动的风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很好冷却效果,粉碎装置的电机上的散热装置比较容易更换,方便清洗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解决能源。(*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粉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煤矿粉碎过程中,需要给粉碎装置冷却,现有的粉碎装置冷却效果不好,同时因为灰尘比较大,粉碎装置的电机的散热装置上的灰尘比较多,同时比较难更换,使得粉碎装置的电机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的缩短,使得生产的成本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解决现有的粉碎装置冷却效果不好,粉碎装置的电机的散热装置上的灰尘比较多,同时比较难更换,生产的成本比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包括蓄水池、电机、变速器、破碎机、沉积池、抽水泵;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的外壳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壳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变速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变速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破碎机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破碎机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到所述沉积池上;所述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线圈、转子线圈、转轴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冷却箱,所述定子线圈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子线圈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转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罩、扇叶、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隔尘板;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扇叶的一端与所述外罩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扇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固定连接;所述隔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之间,且所述隔尘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抽水泵的输入转轴转动的风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设备采用水冷却系统,能够减低设备温度,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灰尘,有利于保护环境;粉碎装置的电机上的散热装置比较容易更换,方便清洗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解决能源。进一步:所述破碎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广口进料口和进水口,所述机体的下端安装有支腿,所述机体的右端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机体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小锥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中部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与所述机体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中间部位安装有大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的上方的安装有第一动锥,在所述第一动锥同一水平线上的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锥,所述大锥齿轮的下方的安装有第二动锥,在所述第二动锥同一水平线上的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定锥;所述机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水口,且所述出料口的上方设有过滤层。进一步:所述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齿数和模数相等,所述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相互配合安装。进一步:所述第二定锥与所述第二动锥之间的空隙小于所述第一定锥与所述第一动锥之间的空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破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包括蓄水池1、电机2、变速器3、破碎机4、沉积池5、抽水泵6。所述蓄水池I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泵6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进水口 2.4a相连接;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出水口 2.4b通过水管与所述变速器3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变速器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破碎机4的进水口 4.2a相连接;所述破碎机4的出水口 4.2b通过水管连接到所述沉积池5上。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2包括外壳2.5、定子线圈2.3、转子线圈2.10、转轴2.6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2.5的内部设有冷却箱2.4,所述定子线圈2.3与所述外壳2.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2.5转动连接,所述转子线圈2.10设置于所述转轴2.6上;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2.5的一端(散热装置与所述外壳2.5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这样方便拆卸散热装置,有利于更换散热装置或清洗散热装置内的外罩2.1、扇叶2.7);所述转轴2.6与所述变速器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罩2.1、扇叶2.7、第一永磁体2.8、第二永磁体2.9、隔尘板2.2 ;所述第二永磁体2.9与所述转轴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2.1与所述外壳2.5固定连接;所述扇叶2.7的一端与所述外罩2.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扇叶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2.8固定连接;所述隔尘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2.8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9之间,且所述隔尘板2.2与所述外壳2.5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抽水泵6的输入转轴转动的风车。如图2所示,优选:所述破碎机4包括机体4.8,所述机体4.8的上端设置有广口进料口 4a和进水口 4.2a,所述机体4.8的下端安装有支腿4.10,所述机体4.8的右端安装有传动轴4.4,所述传动轴4.4与所述机体4.8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传动轴4.4的一端安装有小锥齿轮,所述传动轴4.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变速器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机体4.8的中部安装有支杆4.1,所述支杆4.1的上端与所述机体4.8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杆4.1的中间部位安装有大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的上方的安装有第一动锥4.7,在所述第一动锥4.7同一水平线上的所述机体4.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锥4.3,所述大锥齿轮的下方的安装有第二动锥4.9,在所述第二动锥4.9同一水平线上的所述机体4.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定锥4.5 ;所述机体4.8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 4b和出水口4.2b,且所述出料口 4b的上方设有过滤层4.6。优选:所述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齿数和模数相等,所述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相互配合安装。优选:所述第二定锥4.5与所述第二动锥4.9之间的空隙小于所述第一定锥4.3与所述第一动锥4.7之间的空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电机(2)、变速器(3)、破碎机(4)、沉积池(5)、抽水泵(6); 所述蓄水池(1)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泵(6)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进水口(2.4a)相连接;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出水口(2.4b)通过水管与所述变速器(3)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变速器(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破碎机(4)的进水口(4.2a)相连接;所述破碎机(4)的出水口(4.2b)通过水管连接到所述沉积池(5)上; 所述电机(2)包括外壳(2.5)、定子线圈(2.3)、转子线圈(2.10)、转轴(2.6)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2.5)的内部设有冷却箱(2.4),所述定子线圈(2.3)与所述外壳(2.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2.5)转动连接,所述转子线圈(2.10)设置于所述转轴(2.6)上;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2.5)的一端;所述转轴(2.6)与所述变速器(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罩(2.1)、扇叶(2.7)、第一永磁体(2.8)、第二永磁体(2.9)、隔尘板(2.2);所述第二永磁体(2.9)与所述转轴(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2.1)与所述外壳(2.5)固定连接;所述扇叶(2.7)的一端与所述外罩(2.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扇叶(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2.8)固定连接;所述隔尘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2.8)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9)之间,且所述隔尘板(2.2)与所述外壳(2.5)固定连接; 所述抽水泵(6)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抽水泵(6)的输入转轴转动的风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风力装置的煤矿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I)、电机(2)、变速器(3)、破碎机(4)、沉积池(5)、抽水泵(6); 所述蓄水池(I)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泵(6)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进水口( 2.4a)相连接;所述电机(2)的外壳(2.5)的出水口(2.4b)通过水管与所述变速器(3)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变速器(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破碎机(4)的进水口(4.2a)相连接;所述破碎机(4)的出水口(4.2b)通过水管连接到所述沉积池(5)上; 所述电机(2)包括外壳(2.5)、定子线圈(2.3)、转子线圈(2.10)、转轴(2.6)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2.5)的内部设有冷却箱(2.4),所述定子线圈(2.3)与所述外壳(2.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2.5)转动连接,所述转子线圈(2.10)设置于所述转轴(2.6)上;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2.5)的一端;所述转轴(2.6)与所述变速器(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罩(2.1)、扇叶(2.7)、第一永磁体(2.8)、第二永磁体(2.9)、隔尘板(2.2);所述第二永磁体(2.9)与所述转轴(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2.1)与所述外壳(2.5)固定连接;所述扇叶(2.7)的一端与所述外罩(2.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扇叶(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2.8)固定连接;所述隔尘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2.8)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9)之间,且所述隔尘板(2.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珊珊卫桢陈莹莹牛荃白艳丽牛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