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距离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534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短距离透镜,包括有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下端内部具有一LED光源容置空间,该LED光源容置空间具有入射侧面和入射底面,该透镜本体上端形成有反射凹部,反射凹部内具有杯型出射面,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藉此,通过将超短距离透镜的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以降低出射面的反射率,增加光的折射率,使得四周光分布更均匀,避免了传统产品中出射面设计成全镜面,易发生全反射而造成黄斑、黑影等;以及,通过将出射面设计杯型结构,其反射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以此提高反射面积,增加LED光源的发光强度,且不会产生冷白光的效果,反射面的增大,使光源与扩散板距离可控制在15mm以下,产品整体更轻更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短距离透镜
本技术涉及LED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超短距离透镜。
技术介绍
LED光源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势,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视背光、照明、平板灯等产品上。LED灯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光学透镜将其发出的分散光线进行二次配光,以提升LED光源的出光效率、改变LED光源的光线分布,但是,LED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传统透镜配光后容易出现黄斑、黑影等现象,也容易产生冷白光的效果,人体眼睛直视会感到不适。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短距离透镜,其使得LED灯的四周光分布更均匀,避免了出现黄斑、黑影等现象,以及,其出射面增大,超短距离透镜的高度可以做得更低,使得整体产品变得更轻更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短距离透镜,包括有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下端内部具有一 LED光源容置空间,该LED光源容置空间具有供LED光源之光线进入透镜本体的入射侧面和入射底面,该透镜本体上端形成有反射凹部,该反射凹部内具有杯型出射面,该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面带环设于出射面的上端位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面带为颗粒状雾面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杯型出射面呈锥型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杯型出射面为由其锥点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射底面呈倒杯型结构,且该倒杯型入射底面与前述杯型出射面彼此上下正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射底面呈锥型结构,入射底面为由其锥点自上而下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光源容置空间呈圆柱型结构,其入射侧面为圆柱型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镜本体包括有基部和自基部上端面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该基部的周缘向外宽于延伸部的相应周缘;前述反射凹部开设于延伸部内,前述LED光源容置空间开设于基部内,该基部底端面向下凸设有多个凸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部呈方形结构,所述延伸部呈圆柱型结构。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一、通过将超短距离透镜的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以降低出射面的反射率,增加了光的折射率,使得四周光分布更均匀,避免了传统产品中出射面设计成全镜面,易发生全反射而造成黄斑、黑影等不良光效。二、通过将出射面设计杯型结构,其反射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以此大幅度提高反射面积;其一方面,能有效提高LED光源反射后的亮度,增加LED光源的发光强度;另一方面,使得LED光源光线折射出来不会产生冷白光的效果,人体眼睛直视不会感到不适,尤其适用于电视背光、照明、平板灯等产品上;以及,反射面的增大,使得在获取同样或更优光效的情况下,该超短距离透镜的高度可以做得更低,其光源与扩散板距离可控制在15mm以下,这样,与之配合的其它部件的空间可以更宽,主成品体积能做得更轻更薄,更符合电子产品的轻薄发展趋势的需要。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0、透镜本体10、基部11、LED光源容置空间111、入射侧面112、入射底面20、延伸部21、反射凹部22、出射面221、雾面带222、出射镜面30、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超短距离透镜包括有透镜本体100,该透镜本体100下端内部具有一 LED光源容置空间11 ;该LED光源容置空间11具有供LED光源之光线进入透镜本体100的入射侧面和入射底面12,该透镜本体100上端形成有反射凹部,该反射凹部内具有杯型出射面22。区别于传统产品中的全镜面出射面22,本技术之出射面22上设置有雾面带221,该雾面带221环设于出射面22的上端位置,而雾面带221的下端位置为设计出射镜面22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雾面带221为颗粒状雾面带221,通过该雾面带221设置,以降低出射面22的反射率,增加了光的折射率,使得四周光分布更均匀,避免了传统产品中出射面22设计成全镜面,易发生全反射而造成黄斑、黑影等不良光效。结合图1和图4可以看出,前述杯型出射面22大致呈锥型结构,且杯型出射面22为由其锥点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该种结构的出射面22,大幅度地增大了出射面积,能有效提高LED光源反射后的亮度,增加LED光源的发光强度,且使得LED光源光线折射出来不会产生冷白光的效果,人体眼睛直视不会感到不适,尤其适用于电视背光、照明、平板灯等产品上;另外,反射面的增大,使得在获取同样或更优光效的情况下,该超短距离透镜的高度H可以比其它LED产品做得更低,其光源与扩散板距离L可控制在15mm以下(如图4所示),这样,与之配合的其它部件的空间可以更宽,主成品体积能做得更轻更薄,更符合电子产品的轻薄发展趋势的需要,该种结构的LED灯具适用的范围也变得更为广泛。结合图2和图4所示,前述LED光源容置空间11呈圆柱型结构,其入射侧面为圆柱型侧面;本技术中特别将入射底面12设计为倒杯型结构,且该倒杯型入射底面12与前述杯型出射面22彼此上下正对;该入射底面12大致呈锥型结构,入射底面12为由其锥点自上而下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如此,也增大了入射面积,有利于优化LED灯具的光效,提闻广品的质量。于该实施例中,前述透镜本体100包括有基部10和自基部10上端面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0,所述基部10呈方形结构,所述延伸部20呈圆柱型结构;该基部10的周缘向外宽于延伸部20的相应周缘;前述反射凹部开设于延伸部20内,前述LED光源容置空间11开设于基部10内,该基部10底端面向下凸设有多个凸起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超短距离透镜,在具体应用中, 申请人:有将其设计与LED2835灯珠配合,经试验与测试,其LED灯能在15_的距离反射光而不易出现黄斑或黑影等。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将超短距离透镜的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以降低出射面的反射率,增加了光的折射率,使得四周光分布更均匀,避免了传统产品中出射面设计成全镜面,易发生全反射而造成黄斑、黑影等不良光效;其次是,通过将出射面设计杯型结构,其反射面为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以此大幅度提高反射面积;其一方面,能有效提高LED光源反射后的亮度,增加LED光源的发光强度;另一方面,使得LED光源光线折射出来不会产生冷白光的效果,人体眼睛直视不会感到不适,尤其适用于电视背光、照明、平板灯等产品上;以及,反射面的增大,使得在获取同样或更优光效的情况下,该超短距离透镜的高度可以做得更低,其光源与扩散板距离可控制在15mm以下,这样,与之配合的其它部件的空间可以更宽,主成品体积能做得更轻更薄,更符合电子产品的轻薄发展趋势的需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下端内部具有一LED光源容置空间,该LED光源容置空间具有供LED光源之光线进入透镜本体的入射侧面和入射底面,该透镜本体上端形成有反射凹部,该反射凹部内具有杯型出射面,该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下端内部具有一LED光源容置空间,该LED光源容置空间具有供LED光源之光线进入透镜本体的入射侧面和入射底面,该透镜本体上端形成有反射凹部,该反射凹部内具有杯型出射面,该出射面上设置有雾面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面带环设于出射面的上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面带为颗粒状雾面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型出射面呈锥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型出射面为由其锥点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弯的凸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距离透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宪登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承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