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486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管,其包括下端封闭的管体,还包括将管体的内孔隔离成上下两部分的隔离阀,所述隔离阀为通断可控式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提取混合液标本分离后的浓缩沉淀物,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接倾倒上清液或采用抽采器具影响提取效率和污染浓缩沉淀物,以及使用滤过膜造成滤孔阻塞或有效组分流失的问题,保证了浓缩沉淀物的质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具,具体是一种离心管。
技术介绍
离心管是一种生物实验或医疗检测中常用的固液分离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圆周运动中固相物质和液相物质所受的离心力不同而将悬浮液中的固相物质沉积下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离心管多为一体式结构,由于底部的浓缩沉淀物离管口较远,很难将沉淀物全部取出,普通离心管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获取上清液。在血液分析中,血液中的上清液与沉积浓缩液的分离提取问题尤其突出。医院里经常的做法是待上清液与沉积浓缩液静置分离后,有的是直接倾倒掉上清液,但在倾倒过程中,尽管小心翼翼,由于液体的流动,分离后的上清液与沉积浓缩液还是会存在部分混合,造成沉积浓缩液的浓度降低或沉积浓缩液损失。而血液标本中,有的微生物浓度很低,浓缩沉淀物的浓度偏低时会减弱检测分析的敏感性;另外血液标本提供有限,使得标本浓缩部分十分珍贵,不容浪费。另外的做法是通过抽采器具,将上清液抽掉或抽取沉积浓缩液,但该做法麻烦,且会因为抽采器具的引入污染血液。另外,如CN 201825948 U公开的一种脱落细胞制备细胞块用组合式离心管,其采用滤过膜的结构进行浓缩提取固相物质,但其滤过膜上的滤孔容易堵塞,或是细菌等细小的微生物会从滤孔流失,难以获得标本中所有的浓缩有效组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管,其能够便捷提取液态标本分离后的浓缩沉淀物,提闻浓缩沉淀物的质量和提取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管,包括下端封闭的管体,还包括将管体的内孔隔离成上下两部分的隔离阀,所述隔离阀为通断可控式阀门。所述管体包括两端开口的上管,以及下端为圆弧底面的收集管,上管与收集管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隔离阀设置在上管中。具体的,所述隔离阀为钢珠式单向阀门。具体的,所述隔离阀为带阀体开关的截断类阀门,阀体开关置于管外侧。本方案采用阀门来阻隔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和浓缩沉淀物,使得在提取浓缩沉淀物时更为便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倾倒上清液或采用抽采器具影响操作效率和污染浓缩沉淀物,以及使用滤过膜造成滤孔阻塞或有效组分流失的问题,保证了浓缩沉淀物的质量。并且,通过上管和收集管组成管体的结构,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本离心管提取的浓缩沉淀物可以是沉积浓缩液,也可以是固相物质,其能够广泛用于体液分析、细胞的提取以及微生物培养液浓缩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离心管倒置时的结构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上管;2—收集管;3—隔尚阀;4一浓缩沉淀物;5—上清液;6—内孔;7—密封盖组件;11 一中管;31—阀体开关;32—钢珠;33—支架;34—钢珠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离心管,包括下端封闭的管体,还包括将管体的内孔6隔离成上下两部分的隔离阀3,所述隔离阀3的通断可控,注入混合液标本时,开通隔离阀3 ;混合液标本经离心静置后,分离成上清液5和浓缩沉淀物4,浓缩沉淀物4充满隔离阀3下方的内孔部分,关闭隔离阀3,将上清液5除去后,再开通隔离阀3,取出浓缩沉淀物4。本实施例的结构未图示,其中管体为整体式结构,其余结构参见图1和图2即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管体由上管I和收集管2可拆卸式连接而成,较为便捷的,上管I的下端与收集管2的上端可以为螺纹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便于拆装的密封连接。隔离阀3设置在上管I中,上管I两端开口,收集管2下端为圆弧底面,在上清液5和浓缩沉淀物4形成后,保持隔离阀3截止状态,拧下盛满浓缩沉淀物4的收集管2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浓缩物。从成本和可靠性上考虑,隔离阀3可采用结构简单的截断类阀门,如闸阀、截止阀、球阀等,其带阀体开关31,并置于管体外以便控制阀门的通断。基于上述由上管I和收集管2组成管体的结构,隔离阀3也可以为止回类阀门,以钢珠式单向阀门为例,此时,图2中的隔离阀3包括图1中所示的钢珠32、内设通道的钢珠座34以及支撑钢珠32的支架33。管体正立时,由于钢珠32的自重,钢珠32下移至支架33上,钢珠座34的通道打开。混合液离心分层后,倒置离心管(保持开口端密封),钢珠32在内孔6的轴向上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进而堵住钢珠座34的通道口,保证浓缩沉淀物4留在收集管2中不流出。将上清液5除去后,拧下盛满浓缩沉淀物4的收集管2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浓缩物。该种结构不需要操作关联部件来控制隔离阀3的通断,更为便捷。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较优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管体由上管1、中管11和收集管2连接而成,中管11与上管1、收集管2均为螺纹连接。混合液离心分层后,隔离阀3截止,在离心管倒置的状态下将收集管2连同中管11整体拧下,使之脱离上管I ;再将收集管2正向直立,拧下中管11,暴露出收集管2,直接采集浓缩沉淀物4即可。该种结构将安置隔离阀3的中管11独立开来,对于不同需求量的浓缩沉淀物4装配不同规格的上管I和收集管2,组装更为灵活。在本离心管的实际使用中,离心静置后的浓缩沉淀物4不可能达到刚好充满隔离阀3下方的管体内孔6,如图2所示,会存在小部分溢出到隔离阀3的上方,通过长期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的体液或生物培养液等,选择最为适量的混合液,做到尽可能无损耗。使用时配合密封盖组件7,将离心管倒置,拧下上管1,将混合有浓缩沉淀物4的上清液5收集起来按生物安全规范处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管,包括下端封闭的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管体的内孔(6)隔离成上下两部分的隔离阀(3),所述隔离阀(3)为通断可控式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管,包括下端封闭的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管体的内孔(6)隔离成上下两部分的隔离阀(3),所述隔离阀(3)为通断可控式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两端开口的上管(I),以及下端为圆弧底面的收集管(2),上管(I)与收集管(2)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隔离阀(3)设置在上管(I)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