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该装置包括:管架和上盖。其中,所述管架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离心管的卡槽,所述卡槽由平面内壁和与所述平面内壁垂直布置的曲面内壁形成,所述平面内壁与所述管架的底面呈锐角布置;并且,所述卡槽上设置有照明装置;上盖设于所述管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架的顶端开设一卡槽,使离心后的离心管可以倾斜放置于该卡槽中,进而使离心后扩散到上清中的物料回流至物料聚焦点,去除处物料中的上清时减少物料的浪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管放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
技术介绍
离心实验时,将放有物料2’的离心管I’放入离心机内进行高速旋转。离心机停止后,将离心管I’从离心机中取出,受重力影响,离心后不扎实的物料2’从离心管的一点流到较低的一点造成扩散。图1 (a)所示为离心实验刚刚结束离心机还未减速时物料在离心管内的状态图,图1 (b)所示为离心机停止后物料流向较低点时的状态图。一般而言,离心实验后,操作人员会去除离心出来的上清3’,去除上清3’时,会一同去除流入较低点的物流2’,造成部分物料2’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或至少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该装置包括:管架,所述管架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离心管的卡槽,所述卡槽由平面内壁和与所述平面内壁垂直布置的曲面内壁形成,所述平面内壁与所述管架的底面呈锐角布置;并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照明装置;上盖,盖设于所述管架的顶端。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照明装置为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平面内壁上。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卡槽中的曲面内壁的形状与所述离心管的外壁面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平面内壁与所述管架的底面呈10度?80度夹角布置。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管架的顶端面铰接。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制冷装置。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管架的顶端面与所述上盖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打开和关闭的触点开关。进一步地,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中,所述上盖的外壁面设置有把手。本技术中,在管架的顶端开设一卡槽,使离心后的离心管可以倾斜放置于该卡槽中,进而使离心后扩散到上清中的物料回流至物料聚焦点,去除物料中的上清时减少物料的浪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图1 (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离心实验刚刚结束离心机还未减速时物料在离心管内的状态图;图1 (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离心机停止后物料流向较低点时的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离心管放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离心管放置装置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 (a)为离心管放置于本技术离心管放置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 (b)为离心管放置于技术离心管放置装置实施例的又一示意图。图中:1_离心管;2-物料;3-上清;4-管架;41_卡槽;411_平面内壁;412~曲面内壁;42_底面;5_上盖;6_照明装置;7_制冷装置;8_触点开关;9_把手;10_合页。【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离心管放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管架4和上盖5。其中,管架4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离心管I的卡槽41。卡槽41由平面内壁411和与平面内壁411垂直布置的曲面内壁412形成。具体地,管架4的顶端开设一个卡槽41,并且,卡槽41的一侧为平面内壁41,另一侧为曲面内壁412,平面内壁411和曲面内壁412的交线为一曲线。放置时,离心管I卡设在卡槽41中,并且,离心管I的底面与平面内壁411相接触,离心管I的侧壁与曲面内壁412相接触。优选地,曲面内壁412的形状与离心管I的外壁面形状相适配。平面内壁411与管架4的底面42呈锐角布置。具体地,管架4的底面42为一水平平面,平面内壁411与该水平平面呈锐角设置。当离心管I放置于该卡槽41中时,如图4(a)、图4 (b)所示,离心管I的轴线将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使离心管I倾斜放置于管架4上。优选地,平面内壁411与管架4的底面42之间的夹角为10度?80度。由于生物实验中的离心管I 一般由塑料等半透明材料制成,所以为了便于观察汇聚于离心管I中的物料状态,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在卡槽41内设置有照明装置6。上盖5盖设于管架4的顶端。具体地,上盖5的一端(图3中所示的右端)可以与管架4的顶端面铰接,具体实施时,上盖5的第一端可以通过铰链或合页10等与管架4的顶端面铰接。盖合后,上盖5抵压在管架4的顶端面上。参见图3及图4 (a)、图4 (b),将刚刚离心后的离心管I倾斜放置于卡槽41中,并且使离心管I的底面与平内壁411接触,离心管的侧壁与曲面内壁412接触。把离心管I放置在卡槽41里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使大部分离心后扩散的物料2回流至物料聚集点,去除上清3时减少物料的浪费。本实施例中,在管架的顶端开设一卡槽,使离心后的离心管可以倾斜放置于该卡槽中,进而使离心后扩散到上清中的物料回流至物料聚焦点,去除物料中的上清时减少物料的浪费。上述实施例中,照明装置6可以设置于平面内壁411上。具体地,参见图3,平面内壁411上开设一安装孔,照明装置6安装在该安装孔内,并且,照明装置6的发光点与平面内壁411齐平。优选地,照明装置为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中,在平面内壁411上设置一照明装置,以对汇聚于离心管I底部的物料2进行照明,便于观察物料的回流状态。生物实验中,有些生物物料需要低温保存,为此,参见图3,还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做进一步改进:在上盖5上增设制冷装置7。具体地,制冷装置7可以选择半导体制冷装置,该半导体制冷装置由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两部分组成。该制冷装置保障了需要低温条件的物料不会因为温升而遭到破坏。上述各实施例中,管架4的顶端面与上盖5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制冷装置7打开和关闭的触点开关8。当放下上盖5时,上盖5抵压在触点开关8上,开关闭合,制冷装置7打开;当抬起上盖5时,开关打开,制冷装置7关闭。可以看出,触点开关8的设置,使制冷装置7可以根据上盖5的状态自动打开和关闭,进而自动对离心管I中物料进行制冷。上述各实施例中,上盖5的外壁面还可以设置有把手9,以便于上盖5的操作。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对上述离心管放置装置设置一个电源总开关,该总开关打开后,会点亮照明装置,同时,触点开关才可以控制制冷。综上,本技术在管架的顶端开设一卡槽,使离心后的离心管可以倾斜放置于该卡槽中,进而使离心后扩散到上清中的物料回流至物料聚焦点,去除物料中的上清时减少物料的浪费。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架(4),所述管架(4)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离心管(1)的卡槽(41),所述卡槽(41)由平面内壁(411)和与所述平面内壁(411)垂直布置的曲面内壁(412)形成,所述平面内壁(411)与所述管架(4)的底面(42)呈锐角布置;并且,所述卡槽(41)内设置有照明装置(6);上盖(5),盖设于所述管架(4)的顶端,所述上盖(5)的一端与所述管架(4)的顶端面铰接,且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制冷装置(7);其中,该制冷装置(7)由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两部分组成,所述管架(4)的顶端面与所述上盖(5)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7)打开和关闭的触点开关(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管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架(4),所述管架(4)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离心管(I)的卡槽(41),所述卡槽(41)由平面内壁(411)和与所述平面内壁(411)垂直布置的曲面内壁(412)形成,所述平面内壁(411)与所述管架(4)的底面(42)呈锐角布置;并且,所述卡槽(41)内设置有照明装置(6);上盖(5),盖设于所述管架(4)的顶端,所述上盖(5)的一端与所述管架(4)的顶端面铰接,且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制冷装置(7);其中,该制冷装置(7)由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两部分组成,所述管架(4)的顶端面与所述上盖(5)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魏宏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亦庄国际诊断试剂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