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916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53
一种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装置,由举升油管、举升油管接头、注水油管、底部注水通道、注水油管、二级举升油管、双级旋流器组、三通总成、电泵机组、生产层、封隔器、注水层组成,其特征在于举升油管通过螺纹连接插装在举升油管接头中,举升油管接头通过法兰连接与双级旋流器组总成连接,双级旋流器组通过法兰连接与三通总成连接,三通总成通过法兰连接与电泵机组连接,注水油管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插装于底部注水通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电泵机组置于双级旋流器下,实现了采上注下,结构稳定,举升油管等的配置,能够配置尺寸更大的旋流器的外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专利涉及海洋油田开采
,特别适用于海上大套管尺寸(7寸及以上)的高含水油井的井下油水分离同井采注,是一种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水力旋流器组合系统来综合处理油井采出液,其流程简单,油水分离速度快,成本低,占地面积少,特别适合于海上采油平台上使用,在海上油田,采油平台上可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以往的传统分离设备要占用相当大的面积,而且海上运输和安装费用都很高。由于水力旋流器体积小,实现油水分离不受运动(如振动或晃动等)的影响,因此特别适用于海上油田的开发。随着海上油田的开采,采出液的高含水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高含水问题提高了采油成本,限制了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对环境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得解决这些问题,该技术可以实现在井筒套管内对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出的净化水回注到同一井眼的非采油层,只将分离出的浓缩油举升至地面,是一项环保、节能的优势技术。然而,由于井下工作条件恶劣,空间尺寸有限等原因使得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在复杂性与可靠性之间很难取舍一过于复杂的结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由举升油管(7)、举升油管接头(8)、注水油管(21)、底部注水通道(28)、注水油管(29)、二级举升油管(30)、双级旋流器组(31)、三通总成(32)、电泵机组(33)、生产层(34)、封隔器(35)、注水层(36)组成,其特征在于举升油管(7)通过螺纹连接插装在举升油管接头(8)中,举升油管接头(8)通过法兰连接与双级旋流器组(31)总成连接,两者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1(B1)和O型密封圈5(B5)密封,双级旋流器组(31)通过法兰连接与三通总成(32)连接,两者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13(B13)和O型密封圈16(B16)密封,三通总成(32)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由举升油管(7)、举升油管接头(8)、注水油管(21)、底部注水通道(28)、注水油管(29)、二级举升油管(30)、双级旋流器组(31)、三通总成(32)、电泵机组(33)、生产层(34)、封隔器(35)、注水层(36)组成,其特征在于举升油管(7)通过螺纹连接插装在举升油管接头(8)中,举升油管接头(8)通过法兰连接与双级旋流器组(31)总成连接,两者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I (BI)和O型密封圈5 (B5)密封,双级旋流器组(31)通过法兰连接与三通总成(32)连接,两者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13(B13)和O型密封圈16 (B16)密封,三通总成(32)通过法兰连接与电泵机组(33)连接,注水油管(29)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插装于底部注水通道(2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上注下式海上用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双级旋流器组(31)由上交叉口流道(I)、溢流嘴a (2)、中部壳体a (3)、推力挡板(4)、中交叉口流道(5)、单锥旋流器(6)、双锥旋流器(9)、支撑管A (10)、支撑底座A (11)、密封推力座(12)、溢流嘴b(13),中部壳体b (14)、底部交叉口流道(15)、支撑管B (18)、支撑底座B(19)组成,所述双级旋流器组(31)壳体依次从上到下为上交叉口流道(I)、中部壳体a (3)、中交叉口流道(5)、中部壳体b (14)、底部交叉口流道(15)组成,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O型密封圈7 (B7)、O型密封圈9 (B9)、O型密封圈11 (Bll)和O型密封圈15 (B15)密封,溢流嘴a (2)插装在上交叉口流道(I)中间流道中,两者中间通过O型密封圈6 (B6)密封,溢流嘴a (2)和双锥旋流器(9)上端固结在一起,双锥旋流器(9)上端插装在上交叉口流道(I)中,两者间通过O型密封圈2 (B2)密封,支撑底座A (11)、推力挡板(4)、密封推力座(12)依次插装在壳体中部,通过O型密封圈3 (B3)和O型密封圈8 (B8)密封,溢流嘴b(13)插装在中交叉口流 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亮康强赵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