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热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蓄热除霜设计中,蓄热罐的蓄放热量的大小直接受制于蓄热换热器和蓄热材料之间的传热速率。增大蓄热换热器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整体换热量,目前针对蓄热罐中蓄热换热器的设计,一般都是采用单盘管10’的绕管方式,如图1所示。传统单盘管,制冷剂沿着螺旋形弯曲的方向流动,这容易导致蓄热材料的温度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逐渐降低,呈现出温度差现象,一方面影响蓄热罐的蓄热饱和程度;另外一方面影响蓄热换热器与蓄热材料之间温度的换热效果,降低了整个蓄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蓄热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蓄热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蓄热换热器,包括:蓄热罐,包括蓄热腔;罐盖,盖设在蓄热罐的罐口处;换热管,从蓄热罐的外部伸入蓄热腔内,并沿蓄热腔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换热管的冷媒入口管道从罐盖上伸入蓄热腔内,换热管的冷媒出口管道从罐盖上伸出蓄热腔。进一步地,换热管包括:高温管,高温管的第一端与冷媒入口管道连通;低温管,低温管的第一端与高温管的第二端连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换热器,包括:蓄热罐(10),包括蓄热腔(11);罐盖(20),盖设在所述蓄热罐(10)的罐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管(30),从所述蓄热罐(10)的外部伸入所述蓄热腔(11)内,并沿所述蓄热腔(1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换热管(30)的冷媒入口管道(33)从所述罐盖(20)上伸入所述蓄热腔(11)内,所述换热管(30)的冷媒出口管道(34)从所述罐盖(20)上伸出所述蓄热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换热器,包括: 蓄热罐(10),包括蓄热腔(11); 罐盖(20),盖设在所述蓄热罐(10)的罐口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管(30 ),从所述蓄热罐(10 )的外部伸入所述蓄热腔(11)内,并沿所述蓄热腔(1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换热管(30 )的冷媒入口管道(33 )从所述罐盖(20 )上伸入所述蓄热腔(11)内,所述换热管(30)的冷媒出口管道(34)从所述罐盖(20)上伸出所述蓄热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0)包括: 高温管(31),所述高温管(31)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媒入口管道(33 )连通; 低温管(32),所述低温管(32)的第一端与所述高温管(31)的第二端连通,且所述低温管(32)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媒出口管道(3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管(31)包括: 第一直管段(311),所述第一直管段(311)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媒入口管道(33)连通,并从所述罐盖(20)处延伸至所述蓄热腔(11)的底部; 第一盘旋管段(312),所述第一盘旋管段(3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峰,刘冰军,李潇,周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