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40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实现能量的储存,而且可以使多种介质同时实现准双逆流换热并且可作为太阳能风冷热泵系统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蓄热器蓄热能力小,难以实现多种介质同时工作,而且由于介质流动方式简单,换热效果不理想。同时,对于太阳能与风冷热泵系统,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热泵系统直接连接,该种方式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热水热量需求的控制。对于风冷热泵两级压缩系统,介质经过一级压缩之后直接进入到两级压缩,增加了压缩机的功耗。因此,同时存在多种介质、蓄热力大、控制方便、能够实现太阳能集热与热泵之间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装置为市场所期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使多种介质同时实现准双逆流换热并且可作为太阳能风冷热泵系统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器。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口 ;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蓄热器壳体(1)内设有管道I(2)和管道II(3),蓄热器壳体(1)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4)以及管道II出口(5),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6)以及管道II入口(7);管道I(2)和管道II(3)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1)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2)和管道II(3)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1)内设有与管道(2)I和管道II(3)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器壳体(1)的缝道(8);蓄热器壳体(1)、管道I(2)和管道II(3)以及缝道(8)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I),其特征在于:蓄热器壳体(I)内设有管道I (2)和管道II (3),蓄热器壳体(I)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4)以及管道II出口(5),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6)以及管道II入口(7);管道1(2)和管道II (3)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I)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1(2)和管道11(3)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I)内设有与管道(2)1和管道11(3)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器壳体(I)的缝道⑶;蓄热器壳体(I)、管道I (2)和管道II (3)以及缝道⑶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来李玉苹李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