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46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28
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包括针芯、针芯固定部和护套;针芯固定部包括本体、针芯固定套筒和叶片,叶片和针芯固定套筒固定在本体上;针芯插设在针芯固定套筒内;护套由上护套和下护套组成,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一端铰接,另一端卡接;上护套朝向下护套设有上制动片,下护套朝向上护套设有下制动片;本体对应上制动片和下制动片设有制动槽;本体卡设在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下护套在下制动片的前侧间隔设有朝向上护套的阻力筋,该阻力筋远离下制动片的侧面为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制动片和上制动片与制动槽配合以将安全护套固定在针芯固定部上,从而保证安全护套和针芯固定部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安全护套保护效果更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属于医疗用品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输液的目的是:1、输入液体和药物以达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2、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4、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输液器是实现输液目的的重要医疗用具,输液器主要由上导管、输液三通管、滴斗、下导管、流量调节器、连接针座、静脉输液针以及止液夹组成。临床工作中,注射相关的针刺伤发生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不安全注射对社会的危害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刺伤他人及注射用具使用后处理不当导致感染在社会上扩散。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实施,我国1999年引入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标准预防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黏膜,均需进行隔离。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针芯固定部和护套;所述针芯固定部包括本体、针芯固定套筒和叶片,所述叶片和针芯固定套筒固定在本体上;所述针芯插设在针芯固定套筒内;所述护套由上护套和下护套组成,所述上护套的一端和下护套相对应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护套的另一端和下护套相对应的另一端卡接;所述上护套朝向下护套设有上制动片,所述下护套朝向上护套设有下制动片;所述本体对应所述上制动片和下制动片设有制动槽;所述本体卡设在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所述下护套在下制动片的前侧间隔设有朝向上护套的阻力筋,该阻力筋远离所述下制动片的侧面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安全护套的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针芯固定部和护套;所述针芯固定部包括本体、针芯固定套筒和叶片,所述叶片和针芯固定套筒固定在本体上;所述针芯插设在针芯固定套筒内;所述护套由上护套和下护套组成,所述上护套的一端和下护套相对应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护套的另一端和下护套相对应的另一端卡接;所述上护套朝向下护套设有上制动片,所述下护套朝向上护套设有下制动片;所述本体对应所述上制动片和下制动片设有制动槽;所述本体卡设在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所述下护套在下制动片的前侧间隔设有朝向上护套的阻力筋,该阻力筋远离所述下制动片的侧面为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雅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