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阻抗测量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057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阻抗测量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横向排布的生物阻抗测量探针。该探针包括基板和嵌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轴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降低电极与被测生物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电极与被测生物组织电解液之间的极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还保证与生物组织面接触的一致性,也能提高测量性能的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阻抗测量探针
本技术涉及电阻抗测量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阻抗测量探针。
技术介绍
生物阻抗测量是一种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信息的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无害、廉价、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当进行生物组织电阻抗测量时,由于电极和被测生物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阻抗以及电极与被测生物组织电解液之间的极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了降低此接触阻抗和极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一般使用四电极法进行测量。而典型的四电极测量系统包含两对电极,一对激励电极的交变电流信号引入被测生物组织,另一对测量电极介入两激励电极之间,检测待测生物组织的响应。例如:一般采用长方形或圆柱形的测量盒,但由于需要在测量之前将被测生物组织剪裁成长方体或圆柱体,操作过程复杂,测量效果不够准确。经过研究表明,在测量电极中,电极的分布方式、形状结构以及电极间间距都对生物组织测量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接触阻抗和电极极化对测量精度影响的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包括基板和嵌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轴对称分布。优选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间距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间间距相等。优选地,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为激励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为测量电极。优选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的形状为半月形。优选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的形状为圆形。优选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的形状为方形。优选地,所述四个电极的表面与所述基板表面齐平。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运用四电极测量法,为了降低电极与被测生物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电极与被测生物组织电解液之间的极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将四个电极设置为测量电极的面积不大于激励电极的面积且呈轴对称分布;另外,所述四个电极为同轴同平面,甚至与基板齐平,不仅能保证与生物组织面接触的一致性,也能提高测量性能的稳定性。而且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中所述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中所述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三中所述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实施例四中所述探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基板,20-第一电极,30-第二电极,40-第三电极,50-第四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包括基板10和嵌于所述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30、第三电极40以及第四电极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30、第三电极40以及第四电极50的形状为半月形。为了降低电极与被测生物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电极与被测生物组织电解液之间的极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面积相等、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40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30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20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30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呈轴对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30间间距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间间距相等。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为激励电极,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40为测量电极。由于激励电极的面积比测量电极的面积大,当激励电极通电形成的电场的辐射面积就大,因此比激励电极面积小的测量电极在激励电极的电场辐射区域采集的信号更加准确且稳定。所述四个电极的表面与所述基板表面齐平,以保证与生物组织面接触的一致性,也能提高测量性能的稳定性。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该探针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30、第三电极40以及第四电极50的形状为方形。同时,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面积相等、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40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30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20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30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呈轴对称分布。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该探针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的形状为圆形,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的形状为方形。同时,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面积相等、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40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30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20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30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呈轴对称分布。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该探针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的形状为方形,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的形状为圆形。同时,第一电极20和第四电极50面积相等、第二电极30和第三电极40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30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20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30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呈轴对称分布。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例如:激励电极和测量电极还可以均为圆形或其他形状结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包括基板和嵌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轴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排列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包括基板和嵌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面积相等,并且第二电极的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轴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间距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间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探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奕刚向飞戴涛徐现红蒲洋高松卜力宁林怡
申请(专利权)人:思澜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