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成型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687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成型鼓,可以解决现有技术轮胎反包后胎侧存在过深压痕,充气后出现胎侧部位胶料高低不平的轮胎质量问题。轮胎成型鼓,包括主轴、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反包装置包括多个反包杆,反包杆前端设有反包滚轮,锁块组件与其对应侧反包装置的多个反包杆上套设有同一筒状的柔性覆盖物,柔性覆盖物的前端紧固在锁块组件上,后端连接在反包装置上,当反包装置反包到位时,柔性覆盖物的前部分完全贴合在轮胎胎侧上。通过设置柔性覆盖物,能够避免反包杆滚轮对胎侧胶料的直接挤压,由其对滚轮挤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反包杆滚轮对于胎侧胶料的挤压力,减轻轮胎反包后胎侧存在的压痕,改善轮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成型鼓
本技术属于橡胶机械
,具体涉及用于轮胎反包作业的轮胎成型鼓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在橡胶轮胎制造过程中,轮胎成型机上的成型鼓主要用于轮胎胎侧胶的反包。现有技术中,成型鼓一般包括一个中空柱状的、在其内部设置有左、右旋滚轴丝杠的主轴,主轴外圆周上套设有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锁块组件用于反包时将轮胎锁定定位,反包装置用于对胎侧胶进行反包,同时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均为两套,以主轴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以便对轮胎两面胎侧进行锁定和反包。其中,锁块组件包括锁块缸体、多组连杆和多组胎体锁块,反包装置包括气缸滑动套、气缸体,以及沿主轴外圆周均匀设置的多个反包杆,反包杆前端设置有反包滚轮,后端与气缸滑动套铰接。反包时,当完成胎体帘布的贴合和钢丝圈定位时,通过驱动主轴内的左、右旋滚轴丝杠,使得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向主轴中心移动,此时,通过向反包装置的气缸体中通入空气以驱动反包杆前端的反包滚轮从胎侧至胎冠进行反包滚压作业。为使胎侧胶尽可能地贴合反包,反包滚轮对胎侧部位会有一定的压力,且相邻反包杆反包时存在间隙,则反包后胎侧存在压痕,在轮胎硫化充高压后,会出现胎侧部位高低不平的现象(俗称“红太阳”),严重影响了轮胎质量。为解决反包滚轮压痕的问题,申请号为97182206.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排杆成型鼓,通过长短反包杆的先后动作,短杆上的滚轮来弥补长杆上滚轮滚压不到的地方,由此来达到改善胎侧压痕的效果。其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1、短反包杆的反包力主要是通过反包杆上的胶条来实现,但胶条力太小,对胎侧胶料几乎不起作用;2、长短反包杆动作有先后,当长反包杆反包后,胎侧胶料基本的挤压已经形成,短杆此时再动作基本不起效果;3、成本较高;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改变反包杆的数量,增大反包杆滚轮压过的面积,或者改变反包杆上滚轮的结构,如单滚轮、双滚轮、多滚轮等;其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1、反包杆的数量不能无限制的增加;2、增加反包杆数量导致成型鼓设备成本增加;3、无论反包杆数量如何增加,都达不到完全无缝压痕的效果;4、改变滚轮的结构形式会造成成型鼓的不稳定性;5、滚轮不能无限制的增加,且同样达不到完全无缝压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成型鼓,可以解决现有技术轮胎反包后胎侧存在压痕,且压痕过深,充气后出现胎侧部位胶料高低不平的轮胎质量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轮胎成型鼓,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所述锁块组件包括锁紧缸体,所述反包装置包括沿主轴外圆周均匀设置的多个反包杆,所述反包杆前端设有反包滚轮,所述锁块组件与其对应侧反包装置上套设有同一筒状的柔性覆盖物,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至少覆盖反包杆滚轮,后端连接在所述反包装置上,当所述反包装置反包到位时,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部分完全贴合在轮胎胎侧上。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紧固在所述锁块组件上。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反包装置的反包杆上,所述反包杆上间隔设有用于与所述柔性覆盖物接触的滚轮。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通过一回复弹性件连接在反包装置上。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反包杆上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反包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一端通过一回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反包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呈锯齿状。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螺钉紧固或压簧压紧在所述锁块组件的锁紧缸体上。所述柔性覆盖物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或聚氨酯。所述回复弹性件为弹簧或胶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柔性覆盖物,在反包装置的反包杆撑起进行反包时,使得反包杆滚轮先与柔性覆盖物接触,由于柔性覆盖物本身具有弹性,反包杆滚轮能够将柔性覆盖物前部分撑起并随反包杆滚轮的反包挤压贴合在胎侧胶料上,则避免了反包杆滚轮对胎侧胶料的直接挤压,对反包杆滚轮的挤压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低了反包杆滚轮对于胎侧胶料的挤压力;同时,由于柔性覆盖物的自身弹性作用,能够扩展,对于反包杆滚轮作用在胎侧胶料上的挤压力起到了分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反包杆滚轮对于胎侧胶料的挤压力,从而大大减轻了轮胎反包后胎侧存在的压痕,改善了轮胎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轮胎成型鼓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柔性覆盖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2、锁块组件;2.1、锁紧缸体;3、反包装置;3.1、反包杆;3.2、反包杆滚轮;3.3、滑道;3.4、滑动部件;3.5、回复弹性件;3.6、滚轮;4、柔性覆盖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实施例轮胎成型鼓,安装在轮胎成型机上,用于轮胎胎侧胶的反包,同现有技术,其主要结构包括主轴I和安装在主轴I上的锁块组件2和反包装置3,锁块组件2和反包装置3套设在主轴I上,各设置两套,均以主轴I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锁块组件2包括锁紧缸体2.1及其附属部件,用于反包时轮胎的锁紧,反包装置3用于进行反包动作,其为指形结构,包括沿主轴I外圆周均匀设置的多个指形的反包杆3.1及其他反包附属部件,反包杆前端设有反包杆滚轮3.2。为实现减轻反包后胎侧压痕现象的目的,主轴I垂直中心线两侧的锁块组件2及其对应同一侧的反包装置3的多个反包杆3.1上套设有同一筒状的柔性覆盖物4,柔性覆盖物4的前端由锁块组件2紧固设置,其后端连接在反包装置3上,当反包装置3反包轮胎胶料到位时,柔性覆盖物4的前部分完全贴合在轮胎胎侧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前、后方位词是以主轴I的垂直中心线为界定义的,朝向主轴I的垂直中心线的为前,远离主轴I的垂直中心线的为后,为看清本实施例轮胎成型鼓的结构,图1中仅取主轴I的垂直中心线的右侧结构示出,且主轴I的上部为反包杆3.1收缩退回状态示意,下部为反包杆3.1反包到位状态示意。具体的,柔性覆盖物4可以为橡胶、硅胶或者聚氨酯材质,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随反包杆3.1的反包动作撑起并在反包杆滚轮3.2的挤压力下覆盖在胎侧上。当多个反包杆3.1向前行进且反包杆滚轮3.2所在端向上提升进行胶料反包动作时,由于柔性覆盖物4套设在反包装置3的外围,且前端紧固,则随着反包杆3.1的行进,柔性覆盖物4逐渐被撑开,并随着反包杆滚轮3.2从胎侧圆心向胎冠方向反包滚压而贴合覆盖在胎侧胶料上,从而使反包杆滚轮3.2不直接挤压胎侧胶料,而是由弹性的柔性覆盖物4起到了缓冲作用,降低了反包杆滚轮3.2对于胎侧胶料的挤压力;同时,柔性覆盖物4的自身弹性,使其还能够扩展,对于反包杆滚轮3.2作用在胎侧胶料上的挤压力起到了分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反包杆滚轮3.2对于胎侧胶料的挤压力,从而大大减轻了轮胎反包后胎侧存在的压痕,改善了轮胎质量。本实施例中柔性覆盖物4的后端连接在反包杆3.1上,可以连接在反包杆3.1的后部分外侧或绕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成型鼓,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所述反包装置包括沿主轴外圆周均匀设置的多个反包杆,所述反包杆前端设有反包杆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组件与其对应侧反包装置上套设有同一筒状的柔性覆盖物,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至少覆盖反包杆滚轮,,后端连接在所述反包装置上,当所述反包装置反包到位时,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部分完全贴合在轮胎胎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成型鼓,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锁块组件和反包装置,所述反包装置包括沿主轴外圆周均匀设置的多个反包杆,所述反包杆前端设有反包杆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组件与其对应侧反包装置上套设有同一筒状的柔性覆盖物,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至少覆盖反包杆滚轮,,后端连接在所述反包装置上,当所述反包装置反包到位时,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部分完全贴合在轮胎胎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前端紧固在所述锁块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反包装置的反包杆上,所述反包杆上间隔设有用于与所述柔性覆盖物接触的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盖物的后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书闻德生李彦海虎勐谭丽丽王祥竹李兴瑞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