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5102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透镜体光轴错位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以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着光轴移动的方式支承透镜保持部件的施力部件、将施力部件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部件、以及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的移动部件。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施力部件由上侧板簧以及下侧板簧构成,各上侧板簧以及下侧板簧分别具有多个施力部,该施力部包括被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上的第1部分、被固定在固定部件上的第2部分以及位于该第1部分和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的至少一侧板簧的相邻的施力部的上述弹性臂部彼此通过联结部联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例如被安装于附带摄像头的便携式设备上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以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上安装摄像机构变得很普通。因为在小型便携式设备上安装摄像机构,所以尽量使占摄像机构主要容积的透镜驱动装置变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摄像头像素数的增加,透镜应具备的性能也有了提高,并且想提高透镜驱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满足该2项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目前广泛公知的是在透镜支架的四面设有用于驱动透镜支架的磁路的装置。作为上述透镜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I (过去例)提到了如图19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0。图19为,过去例透镜驱动装置900的分解立体图。图20A及图20B为,过去例透镜驱动装置900上的弹簧的立体图,图20A为前侧弹簧909的图,图20B为后侧弹簧911的图。过去例透镜驱动装置900如图19所示,具备:透镜支承体(透镜支架)905,在内周支承透镜(图中没有表示);磁轭903,在内周侧移动自如地设置透镜支承体905 ;框体907和前侧弹簧909,被配置于磁轭903的光轴方向前侧;基底908以及后侧弹簧911,被配置于磁轭903的后侧;以及被固定在磁轭903的各角部上的4个驱动用磁铁917。另外,在磁轭903和后侧弹簧911之间配置隔板(绝缘件)915,在透镜支承体905的外周固定了线圈体904。以磁轭903、线圈体904和4个驱动用磁铁917在透镜支承体905的四面形成磁路,产生光轴方向的推力, 并且以该推力和一对弹黃(如侧弹黃909以及后侧弹黃911)的弹力(反弹力)之间的平衡,使透镜支承体905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而且,将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承体905支承的前侧弹簧909如图20A所示,其被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由俯视时形成矩形环状的外周侧部909a、被配置于外周侧部909a的内周并在俯视时具有圆弧形状的内周侧部909b以及联结外周侧部909a和内周侧部909b的4个臂部909c构成,可自如地向图1所示的Z方向以及X-Y方向变形。同样,将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承体905支承的后侧弹簧911如图20A所示,其被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由俯视时形成矩形环状的外周侧部911a、被配置于外周侧部911a的内周并在俯视时具有圆形状的内周侧部911b以及联结外周侧部911a和内周侧部911b的4个臂部911c构成,而且可自如地向Z方向以及X-Y方向变形。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7754号公报但是,在过去例的前侧弹簧909以及后侧弹簧911的结构中,相对于与光轴方向(Z方向)交叉的方向(X-Y方向),4个臂部909c以及臂部911c的刚性较弱,因此容易受到透镜驱动装置900振动或倾斜的影响。为此,根据被安装于透镜驱动装置900上的便携式设备的朝向,出现了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承体905的姿势难以稳定的问题。为此,带来了透镜(图中没有表示)的光轴对摄像元件错位的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摄像元件能够抑制透镜体的光轴错位的透镜驱动装置。为了解决该课题,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施力部件,以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固定部件,固定上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以及移动机构,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并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件由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以及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的下侧板簧构成,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各自具有多个施力部,该施力部包括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的第I部分、被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件上的第2部分、以及位于上述第I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上述上侧板簧和上述下侧板簧的至少一侧板簧的相邻的上述施力部的上述弹性臂部通过联结部互相联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相邻的弹性臂部互相支承,从而能够提高透镜保持部件的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刚性。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稳定透镜保持部件的姿势,并能够抑制透镜体的光轴对摄像元件错位。而且,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臂部形成了具有多个屈曲部的蜿蜒形状,上述屈曲部彼此通过上述联结部联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使光轴方向上的变形差较少的屈曲部互相联结,所以联结部很少限制弹性臂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抑制施力部朝向光轴方向的刚性被联结部提闻,从而不必提闻移动机构朝向光轴方向的推力。而且,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线对称地分别设有2个,处在线对称的位置上的上述屈曲部彼此通过上述联结部联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各联结部互相在保持相同高度位置的同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防止透镜保持部件倾斜,并能够抑制光轴错位。而且,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各自的相邻的上述施力部的上述弹性臂部通过上述联结部互相联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水平方向提高了刚性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能够支承透镜保持部件。从而,不仅更能提高水平方向的刚性,还更能稳定透镜保持部件的姿势。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相邻的弹性臂部互相支承,从而能够提高透镜保持部件的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刚性。从而,能够稳定透镜保持部件的姿势,并能够抑制透镜体的光轴对摄像元件错位。【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A及图2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2A为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B为从图2A所示Y2侧看到的主视图。图3A及图3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案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3A为从图2A所示Zl侧看到的俯视图,图3B为从图2A所示Z2侧看到的仰视图。图4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从图2A所示立体图省略了磁轭和隔板的图。图5A及图5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5A为在图3A所示的俯视图中省略了磁轭和隔板的俯视图,图5B为从图3B所示的仰视图中省略了底层基体的仰视图。图6A及图6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6A为从图5A所示俯视图中省略了施力部件的图,图6B为从图5B所示的仰视图中省略了施力部件的图。图7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从图6B所示的仰视图中省略了透镜保持部件的图。图8A及图8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8A为透镜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8B为在透镜保持部件上卷绕了线圈的立体图。图9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为在底层基体上组装了下侧板簧的立体图。 图1OA及图1OB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上的隔板的图,图1OA为从图1所示Zl侧看到的俯视立体图,图1OB为从图1所示Z2侧看到的仰视立体图。图1IA及图1lB为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上的施力部件的图,图1lA为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lB为下侧板簧的仰视图。图12为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施力部件,以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固定部件,固定上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以及移动机构,构成为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并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件由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以及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的下侧板簧构成,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各自具有多个施力部,该施力部包括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的第1部分、被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件上的第2部分、以及位于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上述上侧板簧和上述下侧板簧的至少一侧板簧的相邻的上述施力部的上述弹性臂部彼此通过联结部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3 JP 2013-000724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施力部件,以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固定部件,固定上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以及移动机构,构成为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并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件由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以及被固定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的下侧板簧构成, 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各自具有多个施力部,该施力部包括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的第I部分、被固定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康大友胜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