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900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包括匹配连接的下机座和机座盖;所述下机座包括底面和呈阶级状的侧面,该侧面具有第一阶级边缘、第二阶级边缘以及连接该两级边缘的过渡边缘,第二阶级边缘高于第一阶级边缘;所述机座盖包括第一阶级面、第二阶级面以及连接该两个阶级面的过渡面;机座盖可拆卸连接于下机体上,且所述第一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阶级边缘贴合;所述过渡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渡边缘贴合;所述第二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二阶级边缘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榨油机下机体,将下机体设计成下机座和机座盖两个部分,机座盖与下机座之间通过螺钉柱和定位筋连接,安装更方便,结构更稳固。定位筋与卡条的配合用来限位,使用螺钉穿过螺孔与螺钉柱连接进一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榨油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
技术介绍
近来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地沟油、潲水油、口水油、假油、毒油、过期油、色素勾兑油等负面新闻事件,让不少消费者闻“油”色变。家用榨油机是一种小型的家电,可以供消费者自己在家用原料榨油,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了各种问题油,而且绝对不会有任何化学添加剂;另外,传统的榨油机都是大型、笨重的机械设备,家用榨油机凭借其具有的小巧、便携、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等优点,渐渐得到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通常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上下机体相互结合,榨油机的其他组件,如电机、榨膛、电控线路、集油盒、集渣盒等分别安装在上下机体之间或之内。常见的家用榨油机的下机体,通常为一个整件,其受限于模具出模的因素,下机体的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太大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家用榨油机的下机体,涉及下机体结构上的改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包括匹配连接的下机座和机座盖;所述下机座包括底面和呈阶级状的侧面,该侧面具有第一阶级边缘、第二阶级边缘以及连接该两级边缘的过渡边缘,第二阶级边缘高于第一阶级边缘;所述机座盖包括第一阶级面、第二阶级面以及连接该两个阶级面的过渡面;机座盖可拆卸连接于下机体上,且所述第一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阶级边缘贴合;所述过渡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渡边缘贴合;所述第二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二阶级边缘贴合。优选的,所述下机座内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螺钉柱,下机体第一阶级边缘的内侧设有若干定位筋,定位筋与第一阶级边缘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机座盖的第一阶级面上设有对应所述螺钉柱的螺孔,第一阶级面的下侧面上设有对应卡槽的卡条;机座盖与下机体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卡条插入卡槽内。优选的,所述下机座第二阶级边缘的内侧设有若干螺钉柱和若干定位筋,定位筋与第二阶级边缘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机座盖的第二阶级面上设有对应所述螺钉柱的螺孔,第二阶级面的下侧面上设有对应卡槽的卡条;机座盖与下机体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卡条插入所述卡槽内。优选的,所述螺钉柱和定位筋交错排列。优选的,所述机座盖与下机体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螺钉柱位于卡条的内侧。优选的,所述下机体过渡边缘的内侧设有若干定位筋,定位筋与过渡边缘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机座盖的过渡面上设有对应所述卡槽的卡条,机座盖与下机体匹配安装连接时,卡条插入所述卡槽内。优选的,所述过渡面沿垂直方向,其与第一阶级面和/或第二阶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优选的,所述第二阶级面上设有若干安装键位,包括用于安装榨油机榨膛的半圆槽、用于固定榨膛驱动电机的固定座和用于与榨油机上机体连接的扣位。本技术的一种榨油机下机体,将下机体设计成下机座和机座盖两个部分,机座盖与下机座之间通过螺钉柱和定位筋连接,安装更方便,结构更稳固。定位筋与卡条的配合用来限位,使用螺钉穿过螺孔与螺钉柱连接进一步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榨油机下机体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机座的立体视图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座盖的立体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座盖底面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包括匹配连接的下机座2和机座盖1。所述下机座2呈阶级状,其包括第一阶级边缘21、第二阶级边缘23以及连接该两级边缘的过渡边缘22,第二阶级边缘23高于第一阶级边缘21。所述机座盖1与下机座2形状匹配,其包括第一阶级面11、第二阶级面13以及连接该两个阶级面的过渡面12;机座盖1匹配连接于下机体2的边缘上。所述第一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阶级边缘贴合;所述过渡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渡边缘贴合;所述第二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二阶级边缘贴合。下机座2内部的底面,对应第一阶级边缘21的区域内,设有若干螺钉柱211,第一阶级边缘21的内侧设有若干定位筋212,定位筋212与第一阶级边缘2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机座盖1的第一阶级面11上设有对应螺钉柱211的螺孔112,第一阶级面11的下侧面上设有对应卡槽的卡条111;机座盖1与下机体2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卡条111插入卡槽内。下机座2第二阶级边缘13的内侧设有若干螺钉柱231和若干定位筋232,定位筋232与第二阶级边缘23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机座盖1的第二阶级面13上设有对应螺钉柱231的螺孔134,第二阶级面13的下侧面上设有对应卡槽的卡条135;机座盖1与下机体2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卡条135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螺钉柱231和定位筋232交错排列。机座盖1与下机体2匹配安装连接时,螺钉柱231,112位于卡条135,111的内侧。下机体2过渡边缘22的内侧设有定位筋221,定位筋221与过渡边缘2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机座盖1的过渡面12上设有对应所述卡槽的卡条,机座盖1与下机体2匹配安装连接时,卡条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过渡面12沿垂直方向,其与第一阶级面11连接处设有倒角14。所述第二阶级面13上设有若干安装键位,包括用于安装榨油机榨膛的半圆槽131、用于固定榨膛驱动电机的固定座132和用于与榨油机上机体连接的扣位133。本实施例的榨油机下机体,将下机体设计成下机座2和机座盖1两个部分,机座盖1与下机座2之间通过螺钉柱和定位筋连接,安装更方便,结构更稳固。定位筋与卡条的配合用来限位,使用螺钉穿过螺孔与螺钉柱连接进一步固定。此外,在传统技术中,下机座为单个部件,在单个部件上设计不同的颜色,实际生产时较为复杂;本技术中,将下机座设计成上下两部分,可以把这两个部件设计成不同颜色,外观的颜色搭配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实际生产时也较为方便。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连接的下机座和机座盖;所述下机座包括底面和呈阶级状的侧面,该侧面具有第一阶级边缘、第二阶级边缘以及连接该两级边缘的过渡边缘,第二阶级边缘高于第一阶级边缘;所述机座盖包括第一阶级面、第二阶级面以及连接该两个阶级面的过渡面;机座盖可拆卸连接于下机体上,且所述第一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阶级边缘贴合;所述过渡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渡边缘贴合;所述第二阶级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二阶级边缘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油机的下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连接的下机座和机座盖;所述下机
座包括底面和呈阶级状的侧面,该侧面具有第一阶级边缘、第二阶级边缘以及连接该两级
边缘的过渡边缘,第二阶级边缘高于第一阶级边缘;所述机座盖包括第一阶级面、第二阶
级面以及连接该两个阶级面的过渡面;机座盖可拆卸连接于下机体上,且所述第一阶级面
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阶级边缘贴合;所述过渡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渡边缘贴合;所述第二阶级
面的边沿与所述第二阶级边缘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的下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座内部的底面上
设有若干螺钉柱,下机体第一阶级边缘的内侧设有若干定位筋,定位筋与第一阶级边缘的
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机座盖的第一阶级面上设有对应所述螺钉柱的螺孔,第一阶级
面的下侧面上设有对应卡槽的卡条;机座盖与下机体匹配安装连接时,所述卡条插入卡槽
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的下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座第二阶级边缘
的内侧设有若干螺钉柱和若干定位筋,定位筋与第二阶级边缘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卡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