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572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基体,滤波装置,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内形成有全反射面和连接部,所述全反射面可反射所述发光装置发出且经过第一透镜形成的平行光;所述滤波装置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分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滤波装置至少在其分光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以将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出的平行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朝向所述第三透镜侧行进,所述第二光束朝向光电探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组件,可以最优设置光传递路径,且避免了光路上粘结胶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光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组件
本技术属于光收发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传输信号技术被广泛应用,光学互连能够在比电学传输宽得多的带宽上传输信号,以及使用小尺寸、低功耗光学部件构造信号传输系统。因此,已经将注意力投向了作为设备间信号传输技术的光学互连。相应的,作为电子部件安装于计算机、车辆或光收发模块等的光学组件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320424531.4的中国专利“实现分束能量控制的光组件”公开了一种光组件,所述光组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包括开设于基体上表面的槽,所述槽内设有滤波装置。由于现有结构的限制,现有结构将滤波装置黏贴在槽的斜面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因光路上有粘接胶,随着温度的增加,粘接胶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致使粘接胶的表面弧度变化,光在从空气进入粘接胶时,入射角改变,继而折射角等发生变化,改变光束传播方向,使得耦合效率降低,损耗增加,该结构光路中的粘接胶对于光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莫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该光学组件合理利用基体内部空间,避免了光路上粘结胶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光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应的,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基体、滤波装置,以及与所述基体下表面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基体一面上设有发光装置及光电探测装置;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滤波装置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之间;所述基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槽内形成有全反射面和连接部,所述全反射面可反射所述发光装置发出且经过第一透镜后的光;所述滤波装置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分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滤波装置至少在其分光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以将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出的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朝向所述第三透镜侧行进,所述第二光束朝向光电探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内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的倾斜壁上设置有全反射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内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的倾斜壁形成全反射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轴线相互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数量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收容于第二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一侧表面还开设一第三槽;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槽槽底。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多个VCSEL激光器阵列,所述光电探测装置包括多个MPD背光探测器阵列,所述VCSEL激光器阵列和所述MPD背光探测器阵列数量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CSEL激光器阵列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数量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光学组件,通过在其第一槽内形成连接部,将所述滤波装置的第一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以及在所述滤波装置的第二部分形成分光面,所述滤波装置至少在其分光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避免了光路上粘结胶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光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在所述第一槽内还形成全反射面,可以最优设置光传递路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中光传递路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图5基础上提供的接收回路中光传递路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多通道光学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为了方便描述,以操作者的观察角度为参考方向进行详细描述,其下文出现的上,下,左,右都是一种参考角度。相应的,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单通道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相应的,本技术的光学组件包括:基体10,和与所述基体10下表面连接的电路板20 ;所述电路板20靠近所述基体10 —面上设有发光装置21及光电探测装置23。相应的,所述基体10为一次性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其材质为抗高温光学聚合物,例如:树脂;所述基体10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11,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槽12 ;所述第一槽11内设有全反射面113,以及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滤波装置30 ;所述滤波装置30用于实现对光束进行分光和能量分配;相应的,将所述全反射面113以及所述滤波装置30皆布置于所述第一槽11内,合理利用基体10内部空间,最优设置光传递路径;所述第二槽12的槽底上设置一第一透镜121,一第二透镜123,所述第一透镜121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21和所述全反射面113之间,用于将从所述发光装置21发射出的光形成平行光入射到全反射面113 ;所述第二透镜123设置于所述滤波装置30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23之间;用于将经所述滤波装置30折射出的平行光聚焦到光电探测装置23上;所述基体10上还设有一个第三透镜133,所述第三透镜133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侧面,且相对与所述滤波装置30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槽12内还形成凸块111,所述凸块111具有一倾斜壁,所述倾斜壁形成所述全反射面113 ;所述全反射面113用于将光束重新定向转向,例如90度转向。优选的,所述凸块111与所述第一槽11 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领域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光束重新定向转向。例如,在所述倾斜壁上设置一块全反射镜,以在所述倾斜壁上形成全反射面113 ;在本技术中,采用光进入到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而将所述倾斜壁直接形成全反射面113。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全反射面113的位置并没有仅限设定于所述第一槽11内,也可以将所述基体10的一侧壁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全反射面113,或是在所述基体10的上表面开设一第四槽,将所述第四槽的一侧壁倾斜设置,并形成全反射面113等,在所述基体10中设置全反射面113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通过所述全反射面113实现将光束重新定向转向,例如90度转向即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优选的,所述第一槽11内形成一连接部112,所述滤波装置3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12,所述滤波装置30的一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以将所述全反射面113反射出的平行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朝向所述第三透镜133侧行进,所述第二光束朝向光电探测装置21。优选的,所述连接部112与所述第一槽11 一体成型。相应的,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装置30包括与所述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组件,包括基体、滤波装置,以及与所述基体下表面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基体一面上设有发光装置及光电探测装置;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滤波装置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之间;所述基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内形成有全反射面和连接部,所述全反射面可反射所述发光装置发出且经过第一透镜后的光;所述滤波装置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分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滤波装置至少在其分光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以将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出的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朝向所述第三透镜侧行进,所述第二光束朝向光电探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件,包括基体、滤波装置,以及与所述基体下表面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基体一面上设有发光装置及光电探测装置; 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槽; 所述第二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滤波装置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之间; 所述基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侧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内形成有全反射面和连接部,所述全反射面可反射所述发光装置发出且经过第一透镜后的光; 所述滤波装置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分光面的第二部分; 所述滤波装置至少在其分光面上设有可透光的光学镀膜,以将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出的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朝向所述第三透镜侧行进,所述第二光束朝向光电探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内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的倾斜壁上设置有全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雨舟陈龙王克武李伟龙王祥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