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发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70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包括光纤,以及固定所述光纤的光纤定位结构,所述光纤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的第一定位件和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光纤的直径相当,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容置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容置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收发模块包括光纤定位结构,该光纤定位结构,结构更为合理,能够在光收发模块中更精确的定位光纤,进一步的,提高了设置有该光纤定位结构的光收发模块中的光路传递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收发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传输信号技术被广泛应用,光学互连能够在比电学传输宽得多的带宽上传输信号,以及使用小尺寸、低功耗光收发模块构造信号传输系统。因此,高速传输信号技术已经将注意力投向了作为设备间信号传输技术的光学互连。相应的,作为电子部件安装于计算机、车辆等的光收发模块被广泛应用。光收发模块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其发送端和/或接收端,将其内部的光纤与芯片、透镜等进行耦合。相应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耦合效果,需要将光纤固定在光收发模块中指定的位置。光纤能否被准确固定在光收发模块的指定位置将会直接影响光的耦合效果。常用的光纤定位结构一般是在基体上开设V型槽,之后将光纤放置于V型槽内,再通过胶灌注,将光纤固定在V型槽内,之后将盖板通过固化胶粘在基板上开设V型槽的一面上。上述结构中,由于基板上开设V型槽,而V型槽很难准确匹配所述光纤外径,并且光纤在固定过程中容易脱落V形槽,故所述光纤的固定位置很难得到精确控制,这样就降低了光纤的安装精度,导致光收发模块的耦合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光发射组件和/或光接收组件,所述光发射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出光接口,所述光接收组件包括光接收器和入光接口,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出光接口之间,和/或所述光接收器与所述入光接口之间通过光纤实现光路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通过光纤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纤定位结构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的第一定位件和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靠近所述出光接口和/或所述入光接口侧的第一端面,相对所述第一端面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光纤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光发射组件和/或光接收组件,所述光发射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出光接口,所述光接收组件包括光接收器和入光接口,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出光接口之间,和/或所述光接收器与所述入光接口之间通过光纤实现光路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通过光纤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纤定位结构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的第一定位件和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支撑件; 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靠近所述出光接口和/或所述入光接口侧的第一端面,相对所述第一端面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光纤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容置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容置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材质为陶瓷或树脂。3.根据权利要 求1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可调节地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容置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括靠近所述出光接口和/或所述入光接口侧的第一端; 所述光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面设置为共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通过卡合、焊接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容置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靠近所述出光接口和/或所述入光接口侧的第三端面以及相对所述第三端面设置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容置部为连通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件紧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每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主体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个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三端面设置为共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收发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寅超王帅杰李伟龙施高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