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9920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3:01
为了解决在层之间产生空隙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致动器,包括:导电聚合物层31;环境温度熔盐层35;以及相对电极层34;其中,环境温度熔盐层35被插入在导电聚合物层31与相对电极层34之间,环境温度熔盐层35包括在其内侧的粘合层33;粘合层33的一个表面粘合到导电聚合物层31;并且粘合层33的另一表面粘合到相对电极层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致动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包括:导电聚合物层、环境温度熔盐层和电极层。更具体地,参见专利文献1中包括的图13B。图1示出了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致动器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致动器1包括层压层21。图1中所示的致动器1包括两个层压层21a-21b。层压层21a包括导电聚合物层31、相对电极层34和环境温度熔盐层35。图1中所示的层压层21a包括第一导电聚合物层31a、第一环境温度熔盐层35a、相对电极层34、第二环境温度熔盐层35b和第二导电聚合物层31b。支撑层32形成在层压层21a的正面和反面上。更具体地,第一支撑层32a和第二支撑层32b分别形成在层压层21a的正面和反面上。层压层21a(在下文中称作“第一层压层21a”)堆叠且层压在层压层21b(在下文中称作“第二层压层21b”)上。粘合膜36被插入在两个层压层21a与21b之间。粘合膜36被插入在第一层压层21a中包含的第二支撑层32b与第二层压层21b中包含的第一支撑层32a之间以将这些层相互粘合。每一个导电聚合物层31电连接到在致动器1的一侧上设置的第一电极26。每一个相对电极层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致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动器,包括:导电聚合物层31;环境温度熔盐层35;以及相对电极层34;其中,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被插入在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与所述相对电极层34之间,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包括在其内部的粘合层33;所述粘合层33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以及所述粘合层33的另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相对电极层3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9 JP 2011-2768031.一种致动器,包括:导电聚合物层(31);环境温度熔盐层(35);以及相对电极层(34);其中,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被插入在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与所述相对电极层(34)之间,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包括在其内部的粘合层(33);所述粘合层(33)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以及所述粘合层(33)的另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相对电极层(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包括在其内部的多个粘合层(33);以及当在透视顶视图中观察时,所述多个粘合层(33)散布在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中。3.一种用于驱动致动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制备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导电聚合物层(31);环境温度熔盐层(35);以及相对电极层(34);其中,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被插入在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与所述相对电极层(34)之间,所述环境温度熔盐层(35)包括在其内部的粘合层(33);所述粘合层(33)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以及所述粘合层(33)的另一个表面粘合到所述相对电极层(34);(b)将负电压和正电压分别施加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和所述相对电极层(34),以增加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的厚度;以及(c)将正电压和负电压分别施加到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和所述相对电极层(34),以减小所述导电聚合物层(31)的厚度。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冈牧保罗·费奥里尼本乔恩·范德卡斯蒂尔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