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3896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油泵和叶轮,壳体一端设有污水油入口,另一端设有污水排出口,壳体内腔由隔板分隔成三个空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在壳体顶部,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连接在壳体底部;污水油入口下部壳体内腔左侧壁上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上部设有加药管,加药管上端设有加药漏斗,下端安装叶轮,加药管下部设有出药孔,油泵安装在壳体顶部,输入端连接进油管,油泵输出端连接排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过增加絮凝剂与含油污水的自由混合,并配合重力作用,油水分离作用大大加强,油水分离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污水带油问题和减少输送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冶炼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油进厂的沉淀脱水,到装置的脱水以及跑冒滴漏产生的污水帯油的问题,致使生产装置产生的工业污水帯有大量的污油。一般罐区和生产装置产生的生产污水通过地沟污水井混合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第一、在这个过程中帯油污水几乎遍布整个生产厂区,在污水流经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大量的油污漂浮在水面上,遇到雨季会有大量的油污溢出水面,形成环境污染。除油池的除油原理是通过油和水的密度不同,给含油污水一定的静止时间,油和水通过分层,自然就分离开了,但是只通过重力作用,除油效率只能达到70%。含油污水中含有部分乳化油和溶解油,只是通过重力,作用不足,油水分离效果差。如何解决污水带油问题和减少输送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危险因素,是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矩形箱体式结构的壳体、油泵和叶轮,壳体一端设有污水油入口,另一端设有污水排出口,所述壳体内腔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三个空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在壳体内腔的顶部,其下端均设有通道,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连接在壳体内腔的底部,其上部设有通道;所述污水油入口下部的壳体内腔左侧壁上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的右端部设有通道,横向隔板上部设有加药管,加药管的上端引出至壳体外并连接有加药漏斗,加药管的下端封堵并通过轴承安装叶轮,叶轮上侧的加药管侧部设有出药孔,所述油泵安装在壳体顶部,油泵的输入端连接进油管,进油管伸进壳体内第一隔板的左侧处,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排油管;所述加药漏斗、加药管及出药孔相连通。其中,所述污水油入口设置在壳体一端的中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四分之三,其上部连接在壳体内腔上壁上,下部为敞开的通道。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其下部连接在壳体内腔下壁上,上部为敞开的通道。所述出药孔的直径为5 —10毫米。所述叶轮为由轻质材料制成的离心式叶轮。本技术通过增加絮凝剂,增加一种化学作用的原理,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过增加絮凝剂,与含油污水的自由混合,并配合重力作用,油水分离作用大大加强,油水分离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污水带油问题和减少输送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因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矩形箱体式结构的壳体1、油泵7和叶轮4,壳体I 一端设有污水油入口 2,另一端设有污水排出口 3,壳体I内腔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分隔成三个空腔,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连接在壳体I内腔的顶部,其下端均设有通道,第三隔板13设置在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之间且连接在壳体I内腔的底部,其上部设有通道;污水油入口 2下部的壳体I内腔左侧壁上设有横向隔板10,横向隔板10的右端部设有通道,横向隔板10上部设有加药管5,加药管5的上端引出至壳体I外并连接有加药漏斗6,加药管5的下端封堵并通过轴承安装叶轮4,叶轮4的半部对准污水油入口 2处,污水油入口 2进入的污水油能推动叶轮4旋转,叶轮4上侧的加药管5侧部设有直径为5 —10毫米的出药孔14,油泵7安装在壳体I顶部,油泵7的输入端连接进油管8,进油管8伸进壳体内第一隔板11的左侧处,其深度为壳体内腔总深度上部的三分之一处,油泵7的输出端连接排油管9 ;加药漏斗6、加药管5及出药孔14相连通。污水油入口 2设置在壳体I 一端、壳体I高度的中部。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的高度为壳体I内腔高度的四分之三,其上部连接在壳体I内腔上壁上,下部为敞开的通道。第三隔板13的高度为壳体I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其下部连接在壳体I内腔下壁上,上部为敞开的通道。所述叶轮4为由轻质材料制成的离心式叶轮,有利于含油污水推动其转动。工作过程:油污水通过污水油入口 2进入矩形箱体式结构的壳体I进行油水分离,带油污水推动叶轮4旋转,将絮凝剂通过加药漏斗6及加药管5上的出药孔14,并在叶轮4的作用下,将药剂自由混合进入油污水中,均匀的分散,通过一级隔板11的隔离使油水根据密度的不同进行一定时间的分离,较轻的污油通过油泵7抽出,第三隔板13和第二隔板12形成压差的作用,使油水有足够的沉降时间,最终形成的污水通过污水排出口 3进入污水系统。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过增加絮凝剂,与含油污水的自由混合,并配合重力作用,油水分离作用大大加强,油水分离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污水带油问题和减少输送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矩形箱体式结构的壳体、油泵和叶轮,壳体一端设有污水油入口,另一端设有污水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腔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三个空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在壳体内腔的顶部,其下端均设有通道,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连接在壳体内腔的底部,其上部设有通道;所述污水油入口下部的壳体内腔左侧壁上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的右端部设有通道,横向隔板上部设有加药管,加药管的上端引出至壳体外并连接有加药漏斗,加药管的下端封堵并通过轴承安装叶轮,叶轮上侧的加药管侧部设有出药孔,所述油泵安装在壳体顶部,油泵的输入端连接进油管,进油管伸进壳体内第一隔板的左侧处,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排油管;所述加药漏斗、加药管及出药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矩形箱体式结构的壳体、油泵和叶轮,壳体一端设有污水油入口,另一端设有污水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腔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成三个空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在壳体内腔的顶部,其下端均设有通道,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连接在壳体内腔的底部,其上部设有通道;所述污水油入口下部的壳体内腔左侧壁上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的右端部设有通道,横向隔板上部设有加药管,加药管的上端引出至壳体外并连接有加药漏斗,加药管的下端封堵并通过轴承安装叶轮,叶轮上侧的加药管侧部设有出药孔,所述油泵安装在壳体顶部,油泵的输入端连接进油管,进油管伸进壳体内第一隔板的左侧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杰聂义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