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132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固定带,其解决了现有固定带固定带丝比较粗、编织密度较小、防水性能差、固定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玻璃纤维基布和聚氨酯胶,玻璃纤维基布为2层,聚氨酯胶涂覆于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玻璃纤维基布由经、纬两个方向的丝线交织而成;玻璃纤维基布表面呈型板状、经纬两向结构重复的平纹组织结构;丝线间距为160~170微米;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设有基布间隙,基布间隙的大小为270~280微米;玻璃纤维基布每层厚度为580微米~600微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医疗和电力电缆中间接头连接、输油管道外漏的修复中。(*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物,具体说是一种防水固定带。
技术介绍
固定带是一种用于医疗和电力电缆中间接头连接的高分子织物。目前所用的固定带一般由玻璃纤维基布和聚氨酯胶组成,遇水聚氨酯胶固化,达到治疗和固定作用,其可以代替传统石膏用于骨科外固定。如图1所示,固定带基布使用的玻璃丝一般在千米克重在450克-500克之间,采用一个传统串联起来的丝圈联结而成,为环状针织结构,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这种固定带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丝比较粗,编织密度较小,防水性能差,固定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带丝比较粗,编织密度较小,防水性能差,固定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效果较好的防水固定带。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固定带,其设有玻璃纤维基布和聚氨酯胶,玻璃纤维基布为2层,聚氨酯胶涂覆于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玻璃纤维基布由经、纬两个方向的丝线交织而成;玻璃纤维基布表面呈型板状、经纬两向结构重复的平纹组织结构;丝线间距为160?170微米;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设有基布间隙,基布间隙的大小为270?280微米;玻璃纤维基布每层厚度为580微米?600微米。本技术平纹组织结构为两根经纱和两根纬纱每隔一根纱线即交错一次。该结构交织点多,织物强度大,该结构比环状针织结构密度增加60-65% ;该结构分三层,上侧玻璃纤维基布、中间聚氨酯胶,下侧玻璃纤维基布。玻璃纤维基布平纹编织结构交点多、正反面一致,便于防水防潮。涂聚氨酯胶后遇水固化。经测试,本技术的技术指标如下:4公斤以下水压不渗水;固化时间10分钟以内;3层固定强度高于30公斤以上(5公分直径圆筒缠绕3层承受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固定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玻璃纤维基布;2.聚氨酯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设有玻璃纤维基布I和聚氨酯胶2,玻璃纤维基布I为2层,聚氨酯胶2涂覆于2层玻璃纤维基布I的中间;玻璃纤维基布I由经、纬两个方向的丝线交织而成;玻璃纤维基布I表面呈型板状、经纬两向结构重复的平纹组织结构;丝线间距为160?170微米;2层玻璃纤维基布I的中间设有基布间隙,基布间隙的大小为270?280微米;玻璃纤维基布I每层厚度为580微米?600微米。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如下:(I)打开包装戴上手套;(2)将产品放入常温水中侵泡3-5秒钟;(3)挤出多余水份;(4)螺旋状缠绕于使用部位;(5)用手抚平表面,使层与层之间紧密贴合,10分钟内固化,达到固定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固定带,其设有玻璃纤维基布和聚氨酯胶,其特征是所述玻璃纤维基布为2层,所述聚氨酯胶涂覆于所述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所述玻璃纤维基布由经、纬两个方向的丝线交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基布表面呈型板状、经纬两向结构重复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丝线间距为160~170微米;所述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设有基布间隙,所述基布间隙的大小为270~280微米;所述玻璃纤维基布每层厚度为580微米~60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固定带,其设有玻璃纤维基布和聚氨酯胶,其特征是所述玻璃纤维基布为2层,所述聚氨酯胶涂覆于所述2层玻璃纤维基布的中间;所述玻璃纤维基布由经、纬两个方向的丝线交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基布表面呈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英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津威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