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偶烁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3130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主要由双胎连体装置、配套轮毂装置及自动检测装置组成;所述双胎连体装置包括胎冠、轮胎、胎肩、胎侧、胎趾口、内胎圈、连接部、双主胎体、胎趾保护层、胎体、胎冠代表层、胎冠保护层、胎面胶底、胎面花纹;所述轮胎设于胎肩顶端;所述连接部位于双主胎体之间;所述胎趾保护层设置于胎趾口底端;所述双主胎体位于内胎圈与胎体之间;该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通过轮胎内部胎体科学改造,形成有效的双胎体,在车辆出现爆胎或漏气的情况下,真正能够体现双胎双保险的高效作用,最大成度保障轮胎在异外爆胎中不会导致车辆失控引起的交通惨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应用
,尤其是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汽车的主要部件轮胎的使用从1845年开始,至今已有170年,它的生产工艺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轮胎舒适性、安全性方便各方面都发展的较好,但随着汽车业的发展对轮胎的行驶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据《爆胎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专项调查报告表明: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因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34.14%,人员死伤率占22.55%。2003年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灾难报告》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因汽车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其中,中国为10.4万人,1000余万人受伤,全球每年因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到2012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089万辆,平均每户有汽车0.347辆(以2007年全国家庭户数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 10万人以上,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4%,但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给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高达21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1.5% ;现有的轮胎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主要由双胎连体装置、配套轮毂装置及自动检测装置组成;所述双胎连体装置包括胎冠、轮胎、胎肩、胎侧、胎趾口、内胎圈、连接部、双主胎体、胎趾保护层、胎体、胎冠代表层、胎冠保护层、胎面胶底、胎面花纹;所述轮胎设于胎肩顶端;所述连接部位于双主胎体之间;所述胎趾保护层设置于胎趾口底端;所述双主胎体位于内胎圈与胎体之间;所述胎肩内部设有胎冠代表层;所述胎冠代表层内设置有胎冠保护层及胎面胶底;所述胎面花纹设于轮胎表面;所述配套轮毂装置包括内轮唇、轮井、驼峰、胎圈座、外轮唇、驼峰、胎圈座、中轮唇;所述轮井设于轮毂装置外表面中央;所述外轮唇设于轮毂装置顶端;所述胎圈座设于驼峰与外轮唇之间;所述中轮唇设于轮井表面中间;所述胎圈座对称设置于中轮唇两侧;所述驼峰对称设置于胎圈座一侧;所述中轮唇和内轮唇及外轮唇处于一个平面;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气压温度传感器、气体流进口、阀门开关;所述自动检测装置整体设置于轮毂轮辋上面,中轮唇底部;所述气压温度传感器对称设于气体流进口顶端及底端两侧;所述阀门开关设于自动检测装置中间。优选的,所述双主胎体为整个轮胎的胎体部分,联合在一起整体形状为m形;上端面被胎面包裹,另端四个胎圈与轮毂上的四个胎圈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中轮唇和两个胎圈座、驼峰,设置于轮辋中间,设于轮毂与轮胎之间,并沿轮辋中间一圈固定。优选的,所述驼峰一圈分为两半,两半之间有结头部,通过连接部固定在轮毂轮辋中间,并与两个中间胎圈相扣。优选的,所述轮毂上的轮辋中间部位增加一个中轮唇和两个胎圈座、驼峰,与内、外轮唇、胎圈座、驼峰规格、固定相同,并双胎轮胎相扣吻合。优选的,所述双主胎体的每一个分胎体大小是主胎体的二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通过轮胎内部胎体科学改造,形成有效的双胎体,在车辆出现爆胎或漏气的情况下,真正能够体现双胎双保险的高效作用,最大成度保障轮胎在异外爆胎中不会导致车辆失控引起的交通惨案,有效地防止因轮胎异外漏气而引起的爆胎情况,即使发生了异外爆胎或漏气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车辆的基本安全和正常行驶,真正做到了防之有效、防之可靠;此外,通过中轮唇底部安装的自动检测控制装置有效的随时掌握胎内的气压、温度等安全数据,时时预防因胎内气压、温度等不良带来的安全隐患,做到了提前预防、主动防止轮胎内因气压和温度带来的多种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轮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配套轮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检测装置;图4为本技术的轮胎与轮毂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主要由双胎连体装置、配套轮毂装置及自动检测装置组成;所述双胎连体装置包括胎冠1、轮胎2、胎肩3、胎侧4、胎趾口 5、内胎圈6、连接部7、双主胎体8A,8B、胎趾保护层9、胎体10、胎冠代表层11、胎冠保护层12、胎面胶底13、胎面花纹14 ;所述轮胎2设于胎肩3顶端;所述连接部7位于双主胎体8A与双主胎体SB之间;所述胎趾保护层9设置于胎趾口 5底端;所述双主胎体8A,SB位于内胎圈6与胎体10之间;所述胎肩3内部设有胎冠代表层11 ;所述胎冠代表层11内设置有胎冠保护层12及胎面胶底13 ;所述胎面花纹14设于轮胎2表面;所述配套轮毂装置包括内轮唇20、轮井21、驼峰22、胎圈座23、外轮唇24、驼峰25、胎圈座26、中轮唇27 ;所述轮井21设于轮毂装置外表面中央;所述外轮唇24设于轮毂装置顶端;所述胎圈座23设于驼峰22与外轮唇24之间;所述中轮唇27设于轮井21表面中间;所述胎圈座26对称设置于中轮唇27两侧;所述驼峰25对称设置于胎圈座26 —侧;所述中轮唇27和内轮唇20及外轮唇24处于一个平面;所述自动检测装置28包括气压温度传感器29、气体流进口 30、阀门开关31 ;所述自动检测装置28整体设置于轮毂轮辋上面,中轮唇27底部;所述气压温度传感器29对称设于气体流进口 30顶端及底端两侧;所述阀门开关31设于自动检测装置28中间。优选的,所述双主胎体8A与SB为整个轮胎的胎体部分,联合在一起整体形状为m形;上端面被胎面包裹,另端四个胎圈与轮毂上的四个胎圈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中轮唇27和两个胎圈座、驼峰25,安装在轮辋中间,设于轮毂与轮胎之间,并沿轮辋中间一圈固定。优选的,所述驼峰25 —圈分为两半,两半之间有结头部,通过连接部固定在轮毂轮辋中间,并与两个中间胎圈相扣。优选的,所述轮毂上的轮辋中间部位增加一个中轮唇27和两个胎圈座23、驼峰25,与内、外轮唇、胎圈座、驼峰规格、固定相同,并双胎轮胎相扣吻合。优选的,所述双主胎体8A与8B的每一个分胎体大小是主胎体的二分之一。进一步,所述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其工作原理为:由于在中轮唇底部安装一个双胎内部能够达到气体流通、监测气压和胎内温度的自动检测控制装置,与两个双内胎相通,在轮胎气压正常时起到气体流通和检测预警作用,在轮胎爆胎或漏气时起到报警和控制气流作用,进而保证行驶的安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主要由双胎连体装置、配套轮毂装置及自动检测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双胎连体装置包括胎冠、轮胎、胎肩、胎侧、胎趾口、内胎圈、连接部、双主胎体、胎趾保护层、胎体、胎冠代表层、胎冠保护层、胎面胶底、胎面花纹;所述轮胎设于胎肩顶端;所述连接部位于双主胎体之间;所述胎趾保护层设置于胎趾口底端;所述双主胎体位于内胎圈与胎体之间;所述胎肩内部设有胎冠代表层;所述胎冠代表层内设置有胎冠保护层及胎面胶底;所述胎面花纹设于轮胎表面;所述配套轮毂装置包括内轮唇、轮井、驼峰、胎圈座、外轮唇、驼峰、胎圈座、中轮唇;所述轮井设于轮毂装置外表面中央;所述外轮唇设于轮毂装置顶端;所述胎圈座设于驼峰与外轮唇之间;所述中轮唇设于轮井表面中间;所述胎圈座对称设置于中轮唇两侧;所述驼峰对称设置于胎圈座一侧;所述中轮唇和内轮唇及外轮唇处于一个平面;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气压温度传感器、气体流进口、阀门开关;所述自动检测装置整体设置于轮毂轮辋上面,中轮唇底部;所述气压温度传感器对称设于气体流进口顶端及底端两侧;所述阀门开关设于自动检测装置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胎连体防爆胎及漏气装置,主要由双胎连体装置、配套轮毂装置及自动检测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双胎连体装置包括胎冠、轮胎、胎肩、胎侧、胎趾口、内胎圈、连接部、双主胎体、胎趾保护层、胎体、胎冠代表层、胎冠保护层、胎面胶底、胎面花纹;所述轮胎设于胎肩顶端;所述连接部位于双主胎体之间;所述胎趾保护层设置于胎趾口底端;所述双主胎体位于内胎圈与胎体之间;所述胎肩内部设有胎冠代表层;所述胎冠代表层内设置有胎冠保护层及胎面胶底;所述胎面花纹设于轮胎表面;所述配套轮毂装置包括内轮唇、轮井、驼峰、胎圈座、外轮唇、驼峰、胎圈座、中轮唇;所述轮井设于轮毂装置外表面中央;所述外轮唇设于轮毂装置顶端;所述胎圈座设于驼峰与外轮唇之间;所述中轮唇设于轮井表面中间;所述胎圈座对称设置于中轮唇两侧;所述驼峰对称设置于胎圈座一侧;所述中轮唇和内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偶烁
申请(专利权)人:偶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