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波探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3076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波探伤装置,由探伤头及控制部构成,探伤头有支架、超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构成,支架为截面呈“凹”字型凹槽的圆弧结构,其凹槽底部分别安装超声波发射器及电磁落锤,其中电磁落锤由锤头及电磁驱动器构成,声波采集器安装在凹槽侧壁上,凹槽侧表上表面另嵌连接电磁铁,控制部由保护壳及位于其内部的电源、录音设备及起停控制电路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顶锤进行连续不断的声波探伤操作,且可对顶锤内部应力集中过程发出的声波进行采集,可有效避免顶锤损坏或因顶锤损坏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提高了折本运行的稳定性及产品成品率,从而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波探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声波探伤装置,属探伤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进行人工合成金刚石生产中,必需借助到大型的压力机设备来驱动加压顶锤对原料进行加压做操,由于工作中的压力极高,因此极易导致加压顶锤内部因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裂纹出现,而这些裂纹往往位于顶锤内部且裂纹往往极小,因此通过肉眼无法及时有效的发现,而当顶锤内部有裂纹时继续工作,极易导致顶锤损坏及生产原料的损毁,造成严重的设备故障及生产事故,大大增加了生产安全隐患及生产成本,虽然目前也有专用的探伤设备,如X光探伤、激光探伤及超声波探伤设备,但X光探伤、激光探伤设备成本闻,对使用环境要求苛刻,且X光探伤设备使用不当也有一定危害性,且X光探伤、激光探伤及超声波探伤等设备均不具备对顶锤进行连续不断探伤的内力,也不具备对顶锤应力集中产生裂纹预警分析能力,因此均不能有效满足人工合成金刚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声波探伤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声波探伤装置,由探伤头及控制部构成,所述的探伤头有支架、超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构成,所述的支架为截面呈“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波探伤装置由探伤头及控制部构成,所述的探伤头有支架、超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构成,所述的支架为截面呈“凹”字型凹槽的圆弧结构,其凹槽底部分别安装超声波发射器及电磁落锤,其中电磁落锤由锤头及电磁驱动器构成,所述的电磁驱动器由壳体及驱动线圈构成,其中驱动线圈置于壳体内部且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壳体末端另一个位于壳体前端,所述的壳体内部及线圈中间均设置同轴的滑槽,所述的锤头末端嵌电磁驱动器滑槽内,其前端呈球冠状,所述的声波采集器安装在凹槽侧壁上,且与凹槽上表面间距为0.5‑3毫米,所述的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锤头均与凹槽上表面垂直,所述的凹槽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波探伤装置由探伤头及控制部构成,所述的探伤头有支架、超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构成,所述的支架为截面呈“凹”字型凹槽的圆弧结构,其凹槽底部分别安装超声波发射器及电磁落锤,其中电磁落锤由锤头及电磁驱动器构成,所述的电磁驱动器由壳体及驱动线圈构成,其中驱动线圈置于壳体内部且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壳体末端另一个位于壳体前端,所述的壳体内部及线圈中间均设置同轴的滑槽,所述的锤头末端嵌电磁驱动器滑槽内,其前端呈球冠状,所述的声波采集器安装在凹槽侧壁上,且与凹槽上表面间距为0.5-3毫米,所述的声波发射器、声波采集器及电磁落锤锤头均与凹槽上表面垂直,所述的凹槽侧表上表面另嵌连接电磁铁,所述的控制部由保护壳及位于其内部的电源、录音设备及起停控制电路构成,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超声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亮杨安定
申请(专利权)人:修武县鑫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