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遮蔽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965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42
公开了一种包括推进构件的可遮蔽针装置。所述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从而可将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遮蔽针管的远端。所述可遮蔽针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翼,所述至少一对翼从衬套的相对侧横向延伸,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使推进构件保持在偏置位置,从而将末端保护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对翼从背侧位置向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对推进构件的保持。该可遮蔽针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推进构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遮蔽针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和方便地处理针的采血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廉价的一次性采血装置,该装置包括可安全地遮蔽针组件尖端的被动激活的安全遮蔽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穿刺元件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通常用于给药或抽取液体,例如是采血针或液体处理针。目前的医疗实践要求在这种系统中使用的液体容器和针组件价格低廉并且容易一次性使用。因此,现有的采血系统,例如,通常采用某种形式的持久、可重复使用的保持器,该保持器上可安装可拆卸的一次性针头和采液管。这种性质的采血系统可以在使用前组装,并在使用后拆卸。因此,这些采血系统允许重复使用相对昂贵的保持器,而更换相对便宜的针和/或采液管。除了降低采集血液样本的成本,这些采血系统还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采血装置或静脉(IV)输注装置通常包括针管,针管具有近端、尖锐的远端,以及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内腔。针管的近端牢固地安装在塑料衬套中,并具有穿过针管与内腔相通的中心通道。薄的柔性热塑性管与衬套连接,并与针管的内腔相通。塑料管的远离针管的端部可包括固定装置,从而将针管与采血管或其他容器相连。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取决于将与固定装置连接的容器的性质。为了减少意外产生针刺伤口的风险,对用过的针尖进行保护十分重要。由于对疾病感染和传播的关注,对用过的一次性针进行封装的方法和设备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并且需求量很大。例如,针组件通常采用安全遮蔽物,该安全遮蔽物可被移动而与用过的针管遮蔽接合,从而不用担心意外的针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面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意外针刺伤的针管遮蔽装置。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遮蔽针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可遮蔽针装置包括第一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所述第一推进构进和第二推进构件可分别在折叠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从而将末端保护装置从邻近衬套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保护性地围绕针管的远端。所述可遮蔽针装置包括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衬套的相对侧横向延伸的至少一对翼,并且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保持在所述偏置位置,从而使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对翼从背侧位置向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转换至延伸位置,并使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前进至第二位置。在本技术的可遮蔽针装置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推进构件与第二推进构件分离并远离第二推进构件。优选地,通过两个分离的推进构件,本技术的可遮蔽针装置更好并且更一致地将末端保护装置锁定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保护性地围绕并遮蔽针管的远端。这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通过两个分离的推进构件可以实现更大的力,从而使这两个推进构件从折叠偏置位置延伸至延伸位置。这样,本技术的可遮蔽针装置可以更一致地将末端保护装置锁定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保护性地围绕并遮蔽针管的远端。此外,通过两个分离的推进构件,可以更好地控制使两个推进构进延伸到延伸位置的力。本技术的可遮蔽针装置的两个推进构件的另一个优点是,两个推进构件为针管提供更好的遮蔽。例如,参照图6和7,通过两个分离的推进构件,保护性地围绕并安全遮蔽了更多的针管面积。如图6和7中所示,两个推进构件与末端保护装置一起基本上完全围绕并遮蔽了针管。此外,两个分离的推进构件为针管提供了额外的侧面遮蔽护罩。这样,针管的各个部分都没有被暴露,从而显著减少了意外针刺损伤的风险。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遮蔽针装置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针管,以及衬套,该衬套支撑针管的至少一部分。可遮蔽针装置还包括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所述衬套相对侧延伸的至少一对翼,所述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该装置还包括末端保护装置,该末端保护装置可相对于所述针管从邻近衬套的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遮蔽针管的远端。还提供了一种推进构件,该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用于将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所述推进构件具有与衬套相接合的近端,以及与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推进构件保持在偏置位置,从而使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第一位置,而所述至少一对翼从背侧位置向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推进构件转换至延伸位置,并使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前进至第二位置。在某些配置中,装置包括第二推进构件,第二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用于将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第二推进构件具有与衬套相接合的近端和与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在某些配置中,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保持在偏置位置,从而使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对翼从背侧位置向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转换至延伸位置,并使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前进至第二位置。推进构件的近端和第二推进构件的近端可分别连接至衬套的相对侦U。推进构件的远端和第二推进构件的远端可分别连接至末端保护装置的相对侧。在其他配置中,装置还可包括保护性围绕针管并且使所述至少一对翼保持在背侧位置的盖。所述盖可限定用于接纳并使所述所述至少一对翼保持在背侧位置的槽面。在某些配置中,所述至少一对翼与衬套一起形成。所述至少一对翼可由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可选地,推进构件由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末端保护装置可包括由塑料材料形成的末端保护壳体和安装至末端保护壳体的金属弹簧夹。当末端保护装置在第一位置时,弹簧夹偏置而抵靠所述针管,并且当末端保护装置在第二位置时,弹簧夹设置成覆盖针管的远端。推进构件在偏置位置至少部分地折叠。在某些情况下,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在偏置位置均至少部分地折叠。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遮蔽针装置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针管和支撑至少一部分针管的衬套。该装置包括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所述衬套相对侧延伸的至少一对翼,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时,在衬套与所述至少一对翼之间形成间隙。该装置还包括末端保护装置,该末端保护装置可相对于针管从邻近衬套的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末端保护装置遮蔽针管的远端。该装置还包括推进构件,该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用于将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推进构件具有与衬套相接合的近端以及与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并且推进构件位于偏置位置时,推进构件的一部分被保持在衬套与所述至少一对翼之间的间隙中。在某些配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推进构件,所述第二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用于将末端保护装置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第二推进构件具有与衬套相接合的近端和与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背侧位置并且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位于偏置位置时,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可被保持在衬套与所述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遮蔽针装置,包括: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针管; 衬套,该衬套支撑所述针管的至少一部分; 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所述衬套的相对侧延伸的至少一对翼,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 末端保护装置,该末端保护装置可相对于所述针管从邻近所述衬套的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末端保护装置遮蔽所述针管的远端;以及 推进构件,该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以将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进构件具有与所述衬套相接合的近端和与所述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 其中,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所述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所述推进构件保持在所述偏置位置,从而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至少一对翼从所述背侧位置向所述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所述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所述推进构件转换至所述延伸位置,并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前进至所述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15 US 13/677,6621.一种可遮蔽针装置,包括: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针管; 衬套,该衬套支撑所述针管的至少一部分; 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所述衬套的相对侧延伸的至少一对翼,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 末端保护装置,该末端保护装置可相对于所述针管从邻近所述衬套的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末端保护装置遮蔽所述针管的远端;以及 推进构件,该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以将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进构件具有与所述衬套相接合的近端和与所述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 其中,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所述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所述推进构件保持在所述偏置位置,从而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至少一对翼从所述背侧位置向所述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所述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所述推进构件转换至所述延伸位置,并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前进至所述第二位置。2.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遮蔽针装置还包含第二推进构件,所述第二推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以将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推进构件具有与所述衬套相接合的近端和与所述末端保护装置相接合的远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所述背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对翼将所述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保持在所述偏置位置,从而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对翼从所述背侧位置向所述横向延伸位置的移动释放所述推进构件和所述第二推进构件,从而允许所述推进构件和所述第二推进构件转换至所述延伸位置,并使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前进至所述第二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推进构件的近端和所述第二推进构件的近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衬套的相对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推进构件的远端和所述第二推进构件的远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末端保护装置的相对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遮蔽针装置还包含盖,所述盖保护性地围绕所述针管,并且使所述至少一对翼保持在所述背侧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盖限定用于接纳和将所述至少一对翼保持在所述背侧位置的槽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对翼与所述衬套一起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对翼由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推进构件由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末端保护装置包含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末端保护壳体和安装至所述末端保护壳体的金属弹簧夹,当所述末端保护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簧夹偏置而抵靠所述针管,当所述末端保护装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簧夹设置成覆盖所述针管的远端。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偏置位置,所述推进构件至少部分地折叠。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偏置位置,所述推进构件和第二推进构件均至少部分地折叠。15.一种可遮蔽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针管; 衬套,该衬套支撑所述针管的至少一部分; 翼组件,该翼组件具有从所述衬套的相对侧延伸的至少一对翼,所述至少一对翼可在横向延伸位置和背侧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至少一对翼位于所述背侧位置时,在所述衬套和所述至少一对翼之间形成间隙; 末端保护装置,该末端保护装置可相对于所述针管从邻近所述衬套的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末端保护装置遮蔽所述针管的远端;以及 推进构件,该推 进构件可在偏置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以将所述末端保护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兰得利·M·威尔金森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