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781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4:07
一种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防渗漏密闭建筑体,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内由下至上设置慢渗单元、快渗单元、防渗膜、覆盖层;该快渗单元由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的最上层与最下层为第一滤料层;处于多层结构上部的第一滤料层中分别设置格栅式布水管网,各格栅式布水管网之间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最上层格栅式布水管网连接潜污泵;处于多层结构最下层的第一滤料层中设有通风管网,该通风管网连接一辅热风机;该慢渗单元内设置第三滤料层,且该慢渗单元的一端设置慢渗布水系统,另一端设置慢渗排水系统;一排气-观察窗通道设置于防渗漏密闭建筑体上部,且穿透防渗膜、覆盖层将大气与快渗单元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快渗系统和慢渗系统的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2亿吨/天。现在的生活污水一般采用集中式处理,但污水集中式处理的费用很高、二次污染严重(如排放大量污泥)、不利于中水回用,因此,欧、美国家因地制宜地对生活污水采取现场(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模式,且将现场处理作为首选方案。然而,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现有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受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气候和自然条件、占地面积等因素限制,在我国难以推广应用。研究开发出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简单的污水分散处理装置及其工艺技术,并对其中水就地回用(园林绿化、景观用水、生活杂用水等),具有节省水费、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等多重功效,是未来城镇和乡镇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地渗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只有单一快渗滤单元或单一慢渗滤单元,这样不仅地渗污水处理系统占地较大,不利于布设实施,而且渗滤单元的效率低,处理污水的水力负荷小,污水处理后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渗滤单元的效率、污水水力负荷以及污水处理水质,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其工艺简单、且能有效提高渗滤单元寿命、污水水力负荷以及污水处理水质,还能同时处理污水中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好氧性有机物、氨氮和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一防渗漏密闭建筑体,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的下部设置慢渗单元,上部设置快渗单元,快渗单元顶部由下至上设置防渗膜、覆盖层以封闭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该快渗单元由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的最上层与最下层为第一滤料层,处于多层结构上部的第一滤料层中分别设置格栅式布水管网,各格栅式布水管网之间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最上层格栅式布水管网连接潜污泵,处于多层结构最下层的第一滤料层中设有通风管网,该通风管网连接一辅热风机。该慢渗单元内设置第三滤料层,且该慢渗单元的一端设置慢渗布水系统,另一端设置慢渗排水系统。一排气-观察窗通道设置于防渗漏密闭建筑体上部,且穿透防渗膜、覆盖层将大气与快渗单元连通。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第一滤料层的滤料粒度大于第二滤料层的滤料粒度,第三滤料层的滤料粒度大于第一、二滤料层的滤料粒度。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第一、二、三滤料层中的滤料由天然岩石矿物材料组成,该天然岩石矿物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及表面亲水性。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或防渗膜等构筑,其地表可以硬化或软化。本技术由潜污泵间歇性将调节池中的污水提升,并送入快渗单元的格栅式布水管网,污水经格栅式布水管网和导流管同时分配到不同层位的第一、二滤料层中,并在自然重力下下渗经过第一、二滤料层,最后至快渗单元底部,并进入慢渗单元。本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机理去除污水中的好氧性有机物、氨氮和磷,而该原理包含颗粒有机物被拦截和溶解有机物被吸附。在潜污泵提供污水并落干后,辅热风机间歇性向本技术通风管网提供新风(冬天时为热风),使快渗单元在时序上和空间结构上形成交替的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不仅促进消化/反消化过程的进行,而且还促使各层内形成好氧、兼性和厌氧的混合微生物群落,发生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作用,包括发生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实现生态去除污染物。具体为,在辅热风机不断提供新风时,本技术内部呈现好氧环境,使得有机物(COD)最终被本技术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低分子OM或无机质,即由好氧菌将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溶解有机物;NH4+主要被带负电的矿物(第一、二、三滤料层中的滤料)吸附,并通过污水中硝化菌的消化作用去除,以及氨氮氧化产生的硝态和亚硝态氮在缺氧或厌氧条件(辅热风机停止供氧)下,通过硝化菌作用,转化为硝氮(N03_),再由污水中的反消化细菌还原为氮气;磷则通过带负电的矿物(第三滤料层中的滤料)吸附和沉淀作用去除,矿物材料中的钙镁铝离子对污水中的P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与P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难溶解的磷酸盐,被固定在慢渗单元下部的第三滤料层中。经快渗单元处理后的水均匀分布在慢渗单元的第三滤料层中,最终由慢渗排水系统自流排入采样井。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将快渗单元和慢渗单元组合成一体,从而使得本技术占地更少,处理的污水水质更好,且对污水的处理能力更为高效。(2)本技术采用格栅式布水管网和格栅式充气管网,并分别由潜污泵和辅热风机进行间歇性供污水和充气,使得本技术内部形成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作用环境,进一步使得污水处理的水力负荷更高。(3)本技术利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方法同时净化污水中的三类污染物:好氧性有机物(COD、BOD)、氨氮和磷。(4)本技术对防渗漏密闭建筑体底部、四周围墙和顶部采用了密封技术,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系统装置。特别是顶部铺设防渗膜,一方面,可以防止因长时间暴雨,大量雨水渗入本技术内,造成积水堵塞;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表层植物根须堵塞布水孔。(5)现行污水处理方法存在建造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两个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污水处理,利用本技术处理污水,建造成本十分低廉,运行成本也非常低,无污泥产生,无异味,可以生态节约地处理生活污水,其出水可以回用,其地表可以二次开发利用,为构建小环境生态循环体系奠定了基础,为一种绿色经济的处理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格栅式布水管网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通风管网结构与格栅式布水管网相同,在此特意说明。)。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防渗漏密闭建筑体1、第三滤料层2、慢渗布水系统3、慢渗排水系统4、第一滤料层5、辅热风机6、通风管网7、第二滤料层8、格栅式布水管网9、导流管10、潜污泵11、防渗膜12,覆盖层13、排气-观察窗通道14、慢渗单元A、快渗单元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一防渗漏密闭建筑体1,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I的下部设置为慢渗单元A,上部设置为快渗单元B,快渗单元B的顶部由下至上设置防渗膜12、覆盖层13,以封闭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I。该快渗单元B由第一滤料层5与第二滤料层8交错设置形成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的最上层与最下层为第一滤料层5,处于多层结构上部的第一滤料层5中分别设置格栅式布水管网9,各格栅式布水管网9之间通过导流管10相连通,最上层格栅式布水管网9连接潜污泵11,这样就使得潜污泵11送来的污水进入本技术后,能使一部分水直接经格栅式布水管网9和导流管10分布于多层结构的各滤料层中,一部分水经上层滤料层慢慢渗入下层滤料层中。处于多层结构最下层的第一滤料层5中设有通风管网7,该通风管网7连接一辅热风机6。一排气-观察窗通道14设置于防渗漏密闭建筑体I上部,且穿透防渗膜12、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防渗漏密闭建筑体,其特征在于,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的下部设置慢渗单元,上部设置快渗单元,快渗单元顶部由下至上设置防渗膜、覆盖层以封闭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该快渗单元由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的最上层与最下层为第一滤料层;处于多层结构上部的第一滤料层中分别设置格栅式布水管网,各格栅式布水管网之间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最上层格栅式布水管网连接潜污泵;处于多层结构最下层的第一滤料层中设有通风管网,该通风管网连接一辅热风机;该慢渗单元内设置第三滤料层,且该慢渗单元的一端设置慢渗布水系统,另一端设置慢渗排水系统;一排气‑观察窗通道设置于防渗漏密闭建筑体上部,且穿透防渗膜、覆盖层将大气与快渗单元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人工快慢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防渗漏密闭建筑体,其特征在于,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的下部设置慢渗单元,上部设置快渗单元,快渗单元顶部由下至上设置防渗膜、覆盖层以封闭该防渗漏密闭建筑体;该快渗单元由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的最上层与最下层为第一滤料层;处于多层结构上部的第一滤料层中分别设置格栅式布水管网,各格栅式布水管网之间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最上层格栅式布水管网连接潜污泵;处于多层结构最下层的第一滤料层中设有通风管网,该通风管网连接一辅热风机;该慢渗单元内设置第三滤料层,且该慢渗单元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池昕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