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373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原污水经上下布置的多层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在水平面方向蔓延流动的同时向下依次经渗滤层和精滤层进行下渗处理;原污水进水完成待各散水层的污水落干后,经各层所述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同时在水平面方向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多点均匀布风,气流穿过渗滤层和精滤层,废气从位于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的排气孔排出;至少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在位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渗滤层内部形成紊流;污水在渗滤层及精滤层内生化反应后经生物滤池单元下渗处理后排出。该方案解决了供氧不足导致的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多层供气实现高效污水处理。

A High Load Ec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load ecological ground filtration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raw sewage spreads and flows downward through the leachate layer and the fine filter layer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divergent water layer from different height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hile the original sewage is infiltrated downward in turn through the leachate layer and the fine filter layer; after the sewage of each divergent water layer is dried up, the divergent water layer is at the same level from different heights. Multi-point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wind in the plane direction and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airflow passes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layer and the fine filter layer, and the exhaust gas is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hole at the bottom of the fine filter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layer; the airflow direct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adjacent dispersed water layers is opposite and interlaced, and turbulent flow is formed in the infiltration layer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dispersed water layers; the sewage is internalized in the infiltration layer and the fine filter It should be discharged after infiltration treatment by biological filter unit. The scheme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sewage treatment efficiency caused by insufficient oxygen supply, and realizes efficient sewage treatment by multi-layer gas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农村污水、雨水及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设施以占地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投资小、运行成本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可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使用灵活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工艺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散布到一定面积的人工土中,污水从上部包气带向下渗滤的同时,其中的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截留、吸附及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而去除,渗滤系统之上的土地可用作绿地、旱地、停车场等。公开号为CN102432105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污水经下渗区在下渗过程处理后,再经上渗区在上渗过程被处理,最后排出;其中,下渗区采用上下多层分别进原污水进行多层联合散水,最底层进入的原污水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但是由于多层布水提高了进水量,同时在下渗过程中以及硝化反应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处理方法采用中间散水层进风以提高供氧量,存在通气不畅,布气不均的缺陷。公开号为CN206126963的专利文献采用纯自然通风供氧:处理污水负荷小,靠自然通风供氧,处理量有限。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占用较大的场地。受气候条件限制,如冬季气温低时,自然通风供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十分有限,容易产生厌氧。(2)当采用机械供氧时,自然通风结构与机械式供氧形成空气对流,减少被供氧传输过程中的阻力能耗,这时自然通风结构实质上成为了机械式供氧的排气出口通道。由于未给出机械式供氧的具体位置,不能得出具体供氧利用效率,但从结构上来看,有部分空气并未经过滤料就直接从自然通风结构排出,供氧利用不佳。公开号为CN206156856的专利文献用于处理畜禽养殖废水,这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分别在好氧层和兼氧层供氧。但未给出具体的工艺流程,如间歇式还是连续式运行。现行应用技术应该为连续式运行,主要问题是顶部为敞开式,机械供氧未配置辅热装置,严重受气候条件限制,有冬天处理效果不好。由于为敞开式,均为粗滤料,供氧非常容易流出,供氧效率较低,即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气不畅,布气不均等缺陷,通过对流式布风,提高气流的流动速度和均匀性,从而提高下渗过程中生化反应效率,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层联合布水布气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原污水经上下布置的多层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在水平面方向蔓延流动的同时向下依次经渗滤层和精滤层进行下渗处理;步骤2,原污水进水完成待各散水层的污水落干后,经各层所述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同时在水平面方向及垂直水平面的方向多点均匀布风,气流穿过渗滤层和精滤层,废气从位于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的排气孔排出;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在位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渗滤层内部形成紊流;步骤3,污水在地下渗滤单元内生化反应后经生物滤池单元下渗处理后排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原污水经过多层散水层在散水层水平面方向上流动的同时,均向下流入各散水层下方的渗滤层进行过滤,拦截颗粒有机物,大颗粒有机物最终由生物接触氧化分解,同时原污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被附着在渗滤层的滤料表面的微生物膜吸附并分解,而进行氧化分解需要足够的氧气,通过自上而下排列的各散水层分别向各渗滤层布气,减小因风力沿流动方向呈梯度式递减给远离风源位置的渗滤层或精滤层内部造成布风不均的影响,多个气流源呈层状分布均从各渗滤层顶部向下穿过渗滤层,废气经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排出,使得渗滤层内部及精滤层内部的填料及滤料能够充分与氧气接触并进行氧化分解,提高下渗处理效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3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中水流分布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中气流分布示意图;图5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中各工艺设施布置示意图;图6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中进水管与布水-布气管网的连接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地滤污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地下渗滤床和生物渗滤床。实施例请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联合布水布气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原污水经上下布置的多层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在水平面方向蔓延流动的同时向下依次经渗滤层和精滤层进行下渗处理;原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100格栅沉淀去除颗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原污水经上下布置的多层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在水平面方向蔓延流动的同时向下依次经渗滤层和精滤层进行下渗处理;步骤2,原污水进水完成待各散水层的污水落干后,经各层所述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同时在水平面方向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多点均匀布风,气流穿过渗滤层和精滤层,废气从位于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的排气孔排出;至少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在位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渗滤层内部形成紊流;步骤3,污水在渗滤层及精滤层内生化反应后经生物滤池单元下渗处理后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原污水经上下布置的多层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在水平面方向蔓延流动的同时向下依次经渗滤层和精滤层进行下渗处理;步骤2,原污水进水完成待各散水层的污水落干后,经各层所述散水层分别从不同高度同时在水平面方向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多点均匀布风,气流穿过渗滤层和精滤层,废气从位于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的排气孔排出;至少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在位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渗滤层内部形成紊流;步骤3,污水在渗滤层及精滤层内生化反应后经生物滤池单元下渗处理后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原污水分别自外向内流经各散水层;步骤12,从各散水层分别向下及两侧渗入各散水层及与各散水层间隔布置的渗滤层;步骤13,经最底层的渗滤层后进入精滤层进行精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步骤21,进水完成后待各散水层的污水落干后,启动送风设备;步骤22,气流分别自外向内流经各散水层;步骤23,从各散水层分别向下及向两侧呈辐射状流经与各散水层间隔布置的渗滤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原污水经埋设于各层所述散水层的管网呈多点状均匀地向渗滤层渗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