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11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滤池和位于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地下渗滤单元自上而下包括:横向布置的多层散水层、与所述散水层交错布置的渗滤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精滤层;其中:每个散水层内均埋设有用于布水布气的管网,管网由若干管道连接而成,管道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孔;管网通过进水管和污水输送设备连接,以将污水池内的污水输入散水层,管网通过进气管与送气设备连接;精滤层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端部向外伸出地滤池。该方案解决了通气不畅,布气不均导致的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多层供气提高负荷并实现高效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高效生态地滤污水处理设备,该方法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农村污水、雨水及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污水土地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水快速渗滤、慢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技术和地下渗滤等五种类型。在这些方法中,地下渗滤技术不会影响地表的环境和景观,可建于城区和生活小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的污水导入不均匀,地下渗滤系统的占地面积大,污水在导入地下渗滤系统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不可避免的会加重地下渗滤系统的负荷,进而使得下渗过程中微生物不能对污水进行良好的氧化分解,现有的地下渗滤系统技术既不能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又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难以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公开号为CN102432105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污水经下渗区在下渗过程处理后,再经上渗区在上渗过程被处理,最后排出;其中,下渗区采用上下多层分别进原污水进行多层联合散水,最底层进入的原污水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但是由于多层布水提高了进水量,同时在下渗过程中以及硝化反应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该专利技术公开的处理方法采用中间散水层进气以提高供氧量,存在通气不畅,布气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气不畅,布气不均等缺陷,通过多点布气,提高气流的流动速度和均匀性,从而提高下渗过程中生化反应效率,进而提高负荷及污水处理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包括地滤池和位于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所述地下渗滤单元自上而下包括:横向布置的多层散水层、与所述散水层交错布置的渗滤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精滤层;其中:每个所述散水层内均埋设有用于布水布气的管网,所述管网由若干管道,所述管道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管网通过进水管和污水输送设备连接,以将污水池内的污水输入散水层,所述管网通过进气管与送气设备连接;所述精滤层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地滤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原污水经过多层散水层在散水层水平面方向上流动的同时,均向下流入各散水层下方的渗滤层进行过滤,拦截颗粒有机物,大颗粒有机物最终由生物接触氧化分解,同时原污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被附着在渗滤层的滤料表面的微生物膜吸附并分解,而进行氧化分解需要足够的氧气,通过自上而下排列的各散水层分别向各渗滤层布气,减小因气压沿流动方向呈梯度式递减给远离气源位置的渗滤层或精滤层内部造成布气不均的影响;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在位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之间的渗滤层内部形成紊流,可消除背气面供氧不足问题;多个气流源呈层状分布均从各渗滤层顶部向下穿过渗滤层,废气经最底层的精滤层底部的排气管排出,使得渗滤层内部及精滤层内部的填料及滤料能够充分与氧气接触并进行氧化分解,提高下渗处理效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图2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中水流分布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中气流分布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中进水管与管网的连接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地滤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地下渗滤床和生物渗滤床。实施例请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池100、污水调节分配池200、地滤池、位于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300和生物滤池单元400;所述地下渗滤单元300自上而下包括:横向(本实施例中包括水平面方向)布置的多层散水层、与所述散水层交错布置的渗滤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精滤层;其中:每个所述散水层内均埋设有用于布水布气的管网,所述管网由若干管道纵横交叉连接形成,所述管道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孔;喷射孔的方向可以向上、向下、向两侧或者倾斜向前、倾斜向上、倾斜向下等方向,只要有利于水流和气流在散水层内部的渗透和流动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本实施例中,原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100格栅沉淀去除颗粒污泥和厌氧预处理后进入污水调节分配池200,由置于污水调节分配池200的潜污泵定时将其输送入地下渗滤单元300,地下渗滤单元300对原污水采用多层联合散水,大部分污染物在下渗过程中被去除。地下渗滤单元300采用三层联合布水,地下渗滤单元30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覆盖层301、阻根-密封层302、第一散水层303(内部埋设第一布水-布气层303a即第一管网)、第一渗滤层304、第二散水层305(内部埋设第二布水-布气层305a即第二管网)、第二渗滤层306、第三散水层307(内部埋设第三布水-布气层307a即第三管网)、第三渗滤层308、精滤层309;原污水经过第一布水-布气层、第二布水-布气层、第三布水-布气层向第一渗滤层304、第二渗滤层306、第三渗滤层308及精滤层309下渗的过程中在第一布水-布气层3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包括地滤池和位于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渗滤单元自上而下包括:横向布置的多层散水层、与所述散水层交错布置的渗滤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精滤层;其中:每个所述散水层内均埋设有用于布水布气的管网,所述管网由若干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管道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管网通过进水管和污水输送设备连接,以将污水池内的污水输入散水层,所述管网通过进气管与送气设备连接;所述精滤层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包括地滤池和位于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渗滤单元自上而下包括:横向布置的多层散水层、与所述散水层交错布置的渗滤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精滤层;其中:每个所述散水层内均埋设有用于布水布气的管网,所述管网由若干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管道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管网通过进水管和污水输送设备连接,以将污水池内的污水输入散水层,所述管网通过进气管与送气设备连接;所述精滤层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纵横交错呈格栅状布置,且在向上、向下、向两侧的方向布设若干喷射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水层内部的管网之间的喷射孔方向相反且彼此交错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喷射孔均匀布设在所述管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层和所述渗滤层分别包括三层;各所述散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