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小丽专利>正文

具矫正功能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935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及鞋底侧面,鞋底侧面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壁槽,优选为2个,鞋底上表面上向下开设有沉槽,壁槽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沉槽相连通;还包括稳定件,优选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包括稳定件上部、与壁槽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以及设置于沉槽内的稳定件连接部,稳定件的纵截面形状优选为E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鞋底的壁槽和沉槽内嵌设有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稳定件,提升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的鞋底侧面上的稳定支撑和高抗压强度,使得在步行或运动中人足能够对稳定件做出反馈动作而防止人足过度向双足中心一侧倾斜,保证脚后跟的正常翻转程度而实现矫正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矫正功能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类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矫正功能鞋底。
技术介绍
根据脚接触地面时脚相对于地面的姿态,人们的步态可以分为:中性步态、旋前步态和旋后步态,所述的中性步态是指脚垂直地接触地面,所述的旋前步态即外翻是指脚向内倾斜,所述的旋前步态即内翻是指脚向外倾斜。在穿着者具有外翻步态或内翻步态的情况下,如果穿着为中性步态者穿用的鞋,则这种异常步态将不能得到矫正,反而会变得更糟糕。为了矫正异常步态,使用者必须单独购买合脚的鞋垫或鞋内插入物,或者必须单独使用在特别的脚部护理诊所中以相对较高的花费生产的鞋垫或鞋内插入物。因此,由于花费和时间的限制,存在具有异常步态的穿着者很难矫正步态的问题。当然,经人足生物力学研究,人足在步行或运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定的外翻或内翻,但是这些外翻或内翻的翻转程度如果过大则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即矫正异常步态对于人足乃至整个上肢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矫正功能鞋底,解决由于人在步行或运动中后跟过度外翻而导致人足过度向双足中心一侧倾斜,同时导致摔倒几率大增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及鞋底侧面,所述鞋底侧面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壁槽,所述鞋底上表面上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有沉槽,所述壁槽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沉槽相连通;还包括稳定件,所述稳定件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紧贴的稳定件上部、与所述壁槽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件上部和稳定件下部的设置于所述沉槽内的稳定件连接部,所述稳定件连接部大小形状与所述沉槽相适配。本技术中所述的沉槽是指自所述鞋底上表面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的且不与鞋底下表面相接的凹槽;所述的鞋底纵向高度是指自鞋底上表面至鞋底下表面的纵向距离;所述的鞋底横向宽度方向是指靠近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侧面与远离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侧面二者之间的水平横向距离。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由于鞋底的壁槽和沉槽内嵌设有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稳定件,提升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的鞋底侧面上的稳定支撑和高抗压强度,显著增强脚后跟内侧的抗外翻能力,使得在步行或运动中人足能够对稳定件做出适应性的反馈动作而防止人足过度向双足中心一侧倾斜,保证脚后跟的正常翻转程度而实现矫正功能。优选地,所述稳定件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又称TPU,是鞋类
中一种常用的稳定材料,它具有高韧性有弹性,抗压抗冲击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耐腐蚀等优异性能。本技术采用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作为稳定件,可充分保证稳定件在本技术中所起到的稳定支撑和高抗压强度以及抗外翻作用。优选地,所述沉槽的纵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沉槽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所述鞋底前后方向的夹角为0°?20°。所述的纵截面是指沿垂直于鞋底前后方向的平面将所述的沉槽切后的断面,所述的横截面是指沿平行于鞋底上表面的平面将所述沉槽切后的断面,所述的鞋底前后方向是指人足在直线前进或后退时鞋底的指向,与所述的鞋底横向宽度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沉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扇环,所述扇环向鞋底上表面的脚后跟中心相对应位置弯曲。所述沉槽形状设置为向脚后跟中心弯曲的扇环,可使稳定件与鞋底之间的紧密程度更高,保证稳定件受力后的稳定支撑和抗外翻作用。优选地,所述每个壁槽的纵向高度为2mm?3mm。经试验发现,纵向高度2mm?3mm的壁槽内适配稳定件下部的抗外翻作用表现较佳。所述的纵向高度是指沿所述鞋底上表面垂直向下的方向上距离。优选地,所述壁槽的数量为2个。优选地,所述稳定件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E形稳定件受力后产生多重反弹,一是增强稳定件的稳定支撑和抗压强度,二是大大提升稳定件的抗外翻能力。所述的稳定件纵截面是指沿垂直于鞋底前后方向的平面将所述稳定件切后的断面。优选地,所述鞋底上表面在所述沉槽与所述鞋底侧面之间的位置上向下开设有平底凹槽,所述稳定件上部与所述平底凹槽紧密接触,提升稳定件上部与鞋底上表面间的结合程度,在保证稳定件的稳定支撑外,还提升鞋底的穿着舒适度。所述的平底凹槽是指凹槽的底部为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互平行的一平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壁槽、沉槽和平底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沉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100及鞋底侧面200,所述鞋底侧面200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两个壁槽2,优选地,所述每个壁槽2的纵向高度为2mm?3mm。所述鞋底上表面100上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有沉槽1,所述壁槽2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沉槽I相连通;所述沉槽I的纵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沉槽I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所述鞋底前后方向的夹角为0°?20°。还包括稳定件3,所述稳定件3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100紧贴的稳定件上部31、与所述壁槽2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32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件上部31和稳定件下部32的设置于所述沉槽I内的稳定件连接部30,所述稳定件连接部30大小形状与所述沉槽I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稳定件3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稳定件3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所述鞋底上表面100在所述沉槽I与所述鞋底侧面200之间的位置上向下开设有平底凹槽10,所述稳定件上部31与所述平底凹槽10紧密接触。实施例二: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100及鞋底侧面200,所述鞋底侧面200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两个壁槽2,优选地,所述每个壁槽的纵向高度为2mm?3mm。所述鞋底上表面100上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有沉槽I,所述壁槽2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沉槽I相连通;所述沉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扇环,所述扇环向鞋底上表面的脚后跟中心相对应位置弯曲。还包括稳定件3,所述稳定件3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100紧贴的稳定件上部31、与所述壁槽2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32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件上部31和稳定件下部32的设置于所述沉槽I内的稳定件连接部30,所述稳定件连接部30大小形状与所述沉槽I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稳定件3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稳定件3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所述鞋底上表面100在所述沉槽I与所述鞋底侧面200之间的位置上向下开设有平底凹槽10,所述稳定件上部31与所述平底凹槽10紧密接触。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及鞋底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侧面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壁槽,所述鞋底上表面上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有沉槽,所述壁槽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沉槽相连通;还包括稳定件,所述稳定件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紧贴的稳定件上部、与所述壁槽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件上部和稳定件下部的设置于所述沉槽内的稳定件连接部,所述稳定件连接部大小形状与所述沉槽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具矫正功能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及鞋底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侧面在与脚后跟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壁槽,所述鞋底上表面上沿鞋底纵向高度向下开设有沉槽,所述壁槽沿鞋底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沉槽相连通;还包括稳定件,所述稳定件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紧贴的稳定件上部、与所述壁槽大小形状相适配的稳定件下部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件上部和稳定件下部的设置于所述沉槽内的稳定件连接部,所述稳定件连接部大小形状与所述沉槽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矫正功能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件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矫正功能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纵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沉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林小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