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序明专利>正文

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927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它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该外壳体套设于该内壳体外侧,该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围形成进气室,该内壳体内设有顶部敞口的燃烧室,该进气室与该燃烧室连通;内壳体侧壁上由下往上设有至少两行第一进气孔,所有该第一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左侧倾斜延伸布置;内壳体侧壁的中部偏上处设有至少一行第二进气孔,所有该第二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右侧倾斜延伸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对立的朝向结构,使得由第二进气孔进入的空气对旋转的火焰流产生一个校正作用,这既降低了噪音,也有效减少了火焰与燃烧室侧壁接触的轨迹面积,降低火焰热能的损耗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炉的构成配件,特别是指一种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
技术介绍
压缩式燃烧炉属于管式加热炉中的一种,它是通过风机或者压缩机将空气鼓入燃烧池,通过点火器点燃燃料,在空气的鼓动下将火焰快速推出。现有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内壳体侧壁上所设置的所有的进气孔的朝向都相同,且了为使进气孔中进入的空气起到更好的搅拌效果,该进气孔通常为倾斜指向设置。这样的结构,空气进入燃烧池后的会形成一个旋流,使得燃料燃烧所产生火焰产生旋转运动,这不仅增大了噪音,还使得火焰与燃烧室的侧壁接触轨迹面积增大,这就使得火焰的部分热能在这个过程中损耗了,火焰冲出燃烧池时的温度即由所降低,能源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以克服现有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存在火焰会形成旋转运动,噪音大,且火焰的热能的损耗大,能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该外壳体套设于该内壳体外侧,该外壳体和该内壳体通过贯穿两者的点火器固定连接为一体。该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围形成进气室,该内壳体内设有顶部敞口的燃烧室,该进气室与该燃烧室连通。燃烧炉的供油管的出油口设于该内壳体内侧底部。上述内壳体侧壁上由下往上设有至少两行第一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一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一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左侧倾斜延伸布置。上述内壳体侧壁的中部偏上处设有至少一行第二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二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二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右侧倾斜延伸布置。该燃烧室呈圆台形,燃烧室的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的比为6:6.5?8.5。更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的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的比为6:7.25。上述燃烧室顶部连接设有扩大通道,该扩大通道呈倒圆台形。上述扩大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行第三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三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三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倾斜延伸布置。上述内壳体底部环设有向下延伸的底沿。上述内壳体的顶部装配有束火环,该束火环内壁的直径由下往上逐步减小。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燃烧池通过将第一进气孔设置一个朝向,而将第二进气孔设置为与第一进气孔相对立的朝向,这就使得由第二进气孔进入的空气对旋转的火焰流产生一个校正作用,使得燃烧池内的火焰流不发生旋转运动,这既降低了噪音,也有效减少了火焰与燃烧室侦_接触的轨迹面积,降低火焰热能的损耗量,保证冲出燃烧室的火焰温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内壳体装配于外壳体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燃烧室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4,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包括外壳体I和内壳体2,该外壳体I套设于该内壳体2外侧,该外壳体I和该内壳体2通过贯穿两者的点火器31固定连接为一体。该外壳体I和内壳体2之间围形成进气室10,该内壳体2内设有顶部敞口的燃烧室20,该进气室10与该燃烧室20连通。燃烧炉的供油管32的出油口设于该内壳体2内侧底部。继续参照图2、图4,上述内壳体2侧壁上由下往上设有四行第一进气孔21,每一行均由十二个均匀排布的第一进气孔21构成,所有该第一进气孔21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左侧倾斜延伸布置。上述内壳体2侧壁的中部偏上处设有一行第二进气孔22,每一行均由十二个个均匀排布的第二进气孔22构成,所有该第二进气孔22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右侧倾斜延伸布置。第一进气孔21和第二进气孔22的朝向为对立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防止火焰流在燃烧室20中发生旋转,减少火焰的能量损失。空气在燃烧池中的流向如图4中的标号为c的箭号所示。继续参照图2,上述燃烧室20呈圆台形,燃烧室20的上端直径a和下端直径b的比为6:7.25。另外,燃烧室20的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的比例还可以是6:6.5或者6:8.5或者6:7.65。上述燃烧室20顶部连接设有扩大通道23,该扩大通道23呈倒圆台形。扩大通道23的侧壁上设有一行第三进气孔24,每一行均由十二个均匀排布的第三进气孔24构成,所有该第三进气孔24均为由下向上倾斜延伸布置。最后,为了防止因忘记关闭供油管路而造成的燃油泄露后,燃油沿内壳体2的外侧壁向下流动进入风机,上述内壳体2底部环设有向下延伸的底沿25,参照图3,该外壳体I在该底沿的下方设置接油槽11,接油槽配设有排油管路12。另外,继续参照图4,上述内壳体2的顶部装配有束火环26,该束火环26内壁的直径由下往上逐步减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该外壳体套设于该内壳体外侧,该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围形成进气室,该内壳体内设有顶部敞口的燃烧室,该进气室与该燃烧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侧壁上由下往上设有至少两行第一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一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一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左侧倾斜延伸布置;内壳体侧壁的中部偏上处设有至少一行第二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二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二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右侧倾斜延伸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该外壳体套设于该内壳体外侧,该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围形成进气室,该内壳体内设有顶部敞口的燃烧室,该进气室与该燃烧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侧壁上由下往上设有至少两行第一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一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一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左侧倾斜延伸布置;内壳体侧壁的中部偏上处设有至少一行第二进气孔,每一行均由复数个均匀排布的第二进气孔构成,所有该第二进气孔均为由下向上且向右侧倾斜延伸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火焰旋转的压缩式燃烧炉的燃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呈圆台形,燃烧室的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的比为6:6.5?8.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火焰旋转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序明
申请(专利权)人:洪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