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815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转轴传动结构,是在一个要求结构精简的条件下,使转轴传动平顺稳定,降低转动扭力变化的作用。该传动结构包括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转子具有一轴孔,枢接转轴,使转子随转轴转动;以及,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的栓孔,用以拘留该牵引部;并且,使转轴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形成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传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的传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枢轴应用转子和牵引部的组合,在操作配合的作业中传递动力的结构。
技术介绍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数字取像机、电子书等,使其盖、显示屏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是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是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艺也已揭示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6148572号“超广角双转轴结构”、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专利案等,是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一个有关上述实施例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通常应用了复数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件固定。以及,配合弹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该转子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用来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孔和一栓孔;该牵引部呈挠性缆线形态的绕设在本体上;以及牵引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固定在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8 TW 1022030091.一种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 该转子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用来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孔和一栓孔; 该牵引部呈挠性缆线形态的绕设在本体上;以及 牵引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固定在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栓孔的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使栓孔形成一破孔形态;以及,转轴是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部的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后,和一固定部结合;以及 该固定部具有一孔,用于组合牵引部;该固定部和牵引部压制结合成一整体形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形成有一凹室,该凹室和栓孔相通;并且,该凹室收容该固定部;以及 该凹室具有一壁;对应 壁的形态,固定部设有一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室的壁和固定部的面成弧形形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 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端;以及 该转子包括: 设置在第一轴枢接端的第一转子和第三转子; 设置在第二轴枢接端的第二转子和第四转子; 第一、二转子之间和第三、四转子之间,分别配置有牵引部,而使第一、二轴同步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四转子是一转轮的形态,使本体形成柱状形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至少一端设肩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宽度小于肩部的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宽度小于肩部的宽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轴孔的轮廓相同于转轴的断面形状。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四转子的轴孔轮廓相同于第一、二轴枢接端的断面形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轴枢接端和轴孔的形状是一矩形断面的形态。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一端绕设固定于第一转子的本体,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二端绕设固定在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