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装置,该电容器装置具有收纳壳体,在所述收纳壳体中形成有用于收纳电容器主体的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的长度方向互相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在多个电容器主体的端子部侧以相同的朝向进行配设的状态下,该各电容器主体被收纳于所述各收纳部。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这样的电容器单元:该电容器单元夹持着多个电容的主体部组装于保持器,将电容的引线与设置在电容的上部的配线基板连接起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60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容单元(电容器装置),在将各电容(电容器主体)组装于保持器(收纳壳体)时,需要使电容的朝向对准适当的位置,以便将引线(端子)与配线基板连接起来,从而存在该引线的定位作业变得烦杂这样的问题。另外,电容、或与电容连接的连接部件(总线)、或设置有用于控制与该连接部件连接的电容之间的充电电流或电压的平衡电路的电路基板在电容单元内的固定性的提高,在用于车辆中时是重要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装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装置,所述电容器装置具有收纳壳体,在所述收纳壳体中形成有收纳电容器主体的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的长度方向互相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多个电容器主体在其端子部侧以相同的朝向进行配设的状态下被收纳于所述各收纳部,所述电容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端子部侧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设置于规定的要素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在该卡合部卡合于所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所述各电容器主体成为一体而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2 JP 2011-255290;2011.11.22 JP 2011-255281.一种电容器装置,所述电容器装置具有收纳壳体,在所述收纳壳体中形成有收纳电容器主体的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的长度方向互相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多个电容器主体在其端子部侧以相同的朝向进行配设的状态下被从所述收纳壳体的开口部收纳于所述各收纳部,该开口部被封闭板封闭,所述电容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端子部侧设置有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与设置于规定的要素部件的第1被卡合部卡合,在该第1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1被卡合部的状态下,所述各电容器主体成为一体而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在所述收纳壳体中,在由所述多个收纳部围起的位置设置有导出孔,所述导出孔将从设置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压力释放构件释放的气体导出至该收纳壳体的外部,并且,该多个收纳部被一体地连接起来而形成了将从所述导出孔导出的气体朝向外部引导的中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要素部件具备用于进行该要素部件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的定位的定位构件,利用该定位构件将所述要素部件定位在所述收纳壳体内,由此完成了所述电容器主体相对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要素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端子部插设的插设孔,从该插设孔突出的各端子部通过连接部件被电连接起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以其长度轴为中心具有非旋转对称性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部附近设置有压力释放构件,该压力释放构件释放在电容器主体内产生的气体的压力,在所述要素部件的与所述压力释放构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释放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装置具备将所述各电容器主体的端子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件和/或电路基板,在该连接部件和/或电路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要素部件的第2被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郁文,大原均,小原让治,铃木正悟,高桥正好,曾根章,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