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564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包含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第三缓冲壁以及容置空间,其中第三缓冲壁经由弯折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而连接于两者间,并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以热封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一接着部,使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进而在充气后以接着部外侧连同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防震套的三角型缓冲部,而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于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三角型缓冲部的气柱于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借此去除缓冲部的边角,并使缓冲部的气柱于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以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进而扩大缓冲部的缓冲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防震套的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热封手段作为基础而对空气防震套各部位的气柱进行气压引导,使其透过相互挤压的方式而雕塑成型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主要揭示一种可达到避震与防撞的真空吊床式防震套,其主要构件包括有:一第一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其一侧并设有延伸边;一第二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一第三缓冲壁,由复数热封边所形成的复数气柱组成,其一侧并设有延伸边;一容置空间,由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所形成;一内膜,为一袋形型态,为可绕性之PE、PE复合膜或塑料片材的材料所制成,并以开口边缘接设于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使内膜悬吊于容置空间内;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先将包装物放入内膜内部后,通过外部设备将内膜内的空气抽出,使内膜内成为真空状态并且完全包覆住包装物,最后再将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以及内膜的开口边缘一并透过热封方式密合,使内膜维持真空状态,借此,包装物在运送的过程当中,除了可受到内膜的包覆外,另可受到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包覆,在双重的保护下可有效达到防震的效果。上述可达到避震与防撞的真空吊床式防震套的目的主要是强调将一内膜的开口边缘接设于第一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延伸边,并使内膜置于由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在包装物放入内膜后,通过外部设备对内膜进行抽真空,使内膜完整包覆该包装物,以及透过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与第三缓冲壁的缓冲保护下,以达到提高防震效果的目的;然而,该防震套虽然具备了上述诸多优点,但其第一缓冲壁与第二缓冲壁外侧两端的接合处,以及第三缓冲壁各别与第一缓冲壁、第二缓冲壁外侧两端的接合处,将在整体缓冲结构的外部形成突兀的边角,该等边角在受到外力挤压或是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很容易产生破裂,使得整体缓冲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达到防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去除缓冲部的边角,进而扩大缓冲部的面积,对物品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在充气后以所述接着部外侧连通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所述防震套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并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其中,所述开口之间距离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接着部的长度。其中,形成所述接着部的气柱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其中,位于所述缓冲部的气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二个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以及第二气柱,所述第一气柱以及该第二气柱相互挤压使所述容置空间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扩张。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其中,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下侧形成有一倾度,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气柱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气柱的口径。其中,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第二气柱间的气柱线在上侧热封的面积大于下侧热封的面积,致使所述第一气柱上侧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上侧的口径,且所述第一气柱下侧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气柱下侧的口径。其中,所述第一气柱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柱的口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形成有一倾度,以消除所述容置空间开口边缘不规则的波浪态样。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其中,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全部朝同一端形成所述倾度,或数量对半朝不同端形成所述倾度。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在所述接着部内侧用以分隔所述气柱的气柱线上缘末端所形成的倾度可为同向或反向。其中,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在充气后以所述接着部外侧连通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所述防震套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并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开口的底部呈现平坦状,在充气后以所述接着部外侧连通所述第三缓冲壁的气柱作为所述防震套的缓冲部; 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下侧设有至少一斜向的节块,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下方的部分朝上翻折,并使所述缓冲部的气柱于所述节块上方的部分展开,呈现平行排列的态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 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二节点弯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之间距离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接着部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接着部的气柱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缓冲部的气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7.一种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用以包覆物品提供缓冲保护,所述空气防震套包含: 由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壁及第二缓冲壁; 通过弯折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形成一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之间的容置空间;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壁和所述第二缓冲壁弯折处的第三缓冲壁,所述第三缓冲壁由多个气柱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与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热封手段接着其经弯折而相互对应的气柱线,并于所述气柱线下侧预留一开口的形成接着部,所述接着部内侧依序形成有至少二个具有不同口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气柱以及第二气柱,所述第一气柱以及该第二气柱相互挤压使所述容置空间开口两端的宽度得以扩张。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一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 所述第二缓冲壁包含至少一第二热封边,经由热封手段接着所述第一热封边,所述第二缓冲壁是以多与所述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以及 所述第三缓冲壁是以多个与所述第一热封边、第二热封边垂直且经由热封手段的气柱线分隔的多个气柱。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边角改良结构的空气防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缓冲壁沿着所述第一节点弯折; 所述第二缓冲壁上至少包括一第二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耀鑫廖耀全廖国雄简婉慈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廖耀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