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障碍的升降机平移机设备中传送客厢的竖直和水平运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15546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4
可沿连接离开站(A)和到达站(B)两个站的高架式“U”形门形架(10)移动的输送客厢(20)的处理系统,包括柱(11、12、13、14)和引导梁(15、16),所述客厢(20)借助滑动装置(200)被限制到所述柱和引导梁,该滑动装置易于相对于引导梁(15、16)进行水平运动,托架装置(300)易于执行相对于引导柱(11、12、13、14)的竖直运动,所述托架装置(300)是可与所述滑动装置(200)接合的类型,以实现相对于引导柱(11、12、13、14)的所述竖直运动,而且其中,所述客厢(20)借助闭环的被限制到滑座(200)的链条(100)以竖直和水平方式移动,所述链条(100)由马达(110)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克服障碍的升降机平移机设备中传送客厢的竖直和水平运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升降机或平移机中的人和物的传送客厢的竖直和水平运动系统,其用于以高架往返且自动的方式来克服例如道路、机动车行道、交叉路口之类的障碍,和克服受到车道、特别地是受到行人影响的任何其它障碍。
技术介绍
典型地在行人、商品、或例如自行车这样的脚踏车穿过多个高度的通路、桥梁或地铁时,会发生例如像本意用于使轮式车辆和轨道上车辆流通的道路这样的障碍的交叉。假设平面交叉(其构成多数的情况),即便这类交叉得到了交通指挥灯的帮助,也仍然存在一定危险,尤其是对于行人和自行车而言,这是因为平面交叉基本上在相同的物理空间中被使用,所以会引起碰撞和事故。交通指挥灯设施在调整行人和车辆的交替通行时,会要求后者停车从而伴有不可避免的能源浪费、污染性废气的排放、以及长队的形成。行人和环境则会受到更大的污染。故代之以通过高架桥和地铁来获得物理分流。然而,高架桥和地铁具有昂贵并且占据大量空间的缺陷。除大小之外,高架桥和地铁还需要增设特别地专用于行动困难的人的升降机。地下通路(undergroundpassage)则在其建造、维护两者上均最昂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克服障碍的升降机平移机设备中传送客厢的竖直和水平运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沿天桥输送人和物的移动输送客厢(20)的运动系统,所述天桥由横越障碍的高架式都市升降机平移机设备的门形架(10)构成并且联接两个分别为彼此相对的离开站(A)和到达站(B),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系统包括竖直引导柱(11、12、13、14)和水平引导梁(15、16),所述客厢(20)借助滑座装置(200)被限制到所述竖直引导柱和水平引导梁,所述滑座装置适于相对于所述引导梁(15、16)执行水平移动,并且所述运动系统具有托架装置(300),所述托架装置起到相对于所述竖直引导柱(11、12、13、14)进行竖直移动的作用,所述托架装置(300)是能与所述滑座装置(200)接合的类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2 IT TV2011A0001261.一种用于沿天桥输送人和物的移动输送客厢(20)的运动系统,所述天桥由横越障碍的高架式都市升降平移设备的门形架(10)构成并且联接两个彼此相对的离开站(A)和到达站(B),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系统包括竖直引导柱(11、12、13、14)和水平引导梁(15、16),所述客厢(20)借助滑座(200)被限制到所述竖直引导柱和水平引导梁,所述滑座适于相对于所述水平引导梁(15、16)执行水平移动,并且所述运动系统具有托架装置(300),所述托架装置起到相对于所述竖直引导柱(11、12、13、14)进行竖直移动的作用,所述托架装置(300)是能与所述滑座(200)接合的类型,而且其中,所述客厢(20)借助闭环的链条(100)被竖直和水平地移动,所述滑座(200)被限制至所述链条,所述链条(100)是由马达(110)移动的类型;以及为允许沿水平轴线(x)和竖直轴线(y)移动和支撑所述客厢(20),所述客厢(20)的侧面(21)通过至少一个滑座(200)连接至所述竖直引导柱(11、12、13、14)和水平引导梁(15、16),所述滑座(200)被约束以驱动所述客厢(20),所述滑座设有相对于一排下轮(211)平行的一排上轮(210),以在相对于平行的导轨(17、18)沿所述水平轴线(x)平移所述客厢(20)的情况下滑动,所述平行的导轨是并行的,纵向地与所述水平引导梁(15、16)的竖直内表面(150)对应,所述水平引导梁(15、16)的端部联接到所述竖直引导柱(11、12、13、14),以允许所述客厢(20)借助空心导轨(192),而且还借助从对应的所述滑座(200)接合托架装置(300)实现竖直移动,相对于所述门形架(10)的一对竖直引导柱(11、13)和另一对竖直引导柱(12、14)沿竖直轴线(y)滑动,而且其中,对应于所述竖直引导柱(11、12、13、14)的内表面(160)来设置所述托架装置(300)的导轨(190、1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为沿多对所述竖直引导柱(11、1、13、14)至少其中之一,在竖直方向上平移所述客厢(20),对应于所述托架装置(300)的内侧具有所述水平引导梁(15、16)的导轨(17、18)的延长轨道(170、180),所述延长轨道(170、180)允许用于侧向支撑所述客厢(20)的所述滑座(200),以接触和接合所述托架装置(3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环形的所述链条(100)允许通过单个马达(110)沿竖直轴线(y)和水平轴线(x)移动所述客厢(20),所述链条(100)通过一系列的小齿轮和齿冠(120)被设置成闭环以与所述客厢(20)的轨迹一致,并通过与所述滑座(200)一体的销(101)来保持被附接,而且其中,所述链条(100)被固定到所述销(101),所述链条(100)是环形链条,使得所述链条(100)也用作主缆绳,所述销(101)能够自身旋转以与方向的变化一致,由此借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所述链条(100)上的所述马达(110),能够实现所述链条在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上的移动,以借助同一个马达(110)沿竖直和水平的所有方向移动所述客厢(2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塔尔奇西奥·斯孔帕林
申请(专利权)人:必德高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