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萍专利>正文

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517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属于农药领域,所述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包括样品收集箱、箱体罩盖、投料管、过滤器、流量计和真空泵,投料管的上端设置有无颈漏斗,无颈漏斗和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中部,并且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与投料管的上端口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进行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时,将样品倒入无颈漏斗中,样品沿着无颈漏斗落入投料管中,由于无颈漏斗的存在,可以容易的控制样品的倒入量和倒入速度,并且由于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中部,所以避免了样品沿投料管的管壁滑下的情况,样品全部直接从投料管中部自由下落,从而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属于农药领域,所述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包括样品收集箱、箱体罩盖、投料管、过滤器、流量计和真空泵,投料管的上端设置有无颈漏斗,无颈漏斗和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中部,并且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与投料管的上端口齐平。本技术中,在进行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时,将样品倒入无颈漏斗中,样品沿着无颈漏斗落入投料管中,由于无颈漏斗的存在,可以容易的控制样品的倒入量和倒入速度,并且由于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中部,所以避免了样品沿投料管的管壁滑下的情况,样品全部直接从投料管中部自由下落,从而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专利说明】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
本技术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
技术介绍
在农药领域,颗粒状制剂的其中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粉尘,该指标是为限制颗粒状制剂的粉尘量,防止在处置和施药时可能将粉尘释放到空气中,造成对生产者和用药者的伤害而设定的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相关的检测方法,而在国外,CIPAC (国际农药协作分析委员会)采用MT171颗粒状制剂的粉尘测定方法,该方法有重量法和光学法两种,其中重量法为仲裁方法,参考价值更大。对于重量法粉尘测定方法,MT171中使用了图1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样品收集箱I和位于样品收集箱I上的箱体罩盖2,箱体罩盖2上一体设置有投料管3,为方便投料,投料管3的上端口呈漏斗状;样品收集箱I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开口 4,该圆形开口 4上设置有过滤器5 (内置脱脂棉和支撑滤网),过滤器5通过软管依次连接流量计6和真空泵(未示出),真空泵用于使样品收集箱I内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速。对应于图1所示的装置,相应的重量法粉尘测定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在测试空间内按规定条件自由下落,释放的粉尘由空气流承载,收集在过滤器上,称量过滤器上的粉尘,与称取的样品相比较,计算出样品的粉尘量。上述重量法粉尘测定方法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规定条件” 一般要求样品在一定时间(60秒)内均匀倒入,目前通常是手持烧杯直接倒入投料管中,倒样的速度不好控制,并且样品经常沿投料管的管壁滑下,如果投料管的管壁不够光滑,则难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倒样速度易于控制,能够确保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包括样品收集箱和位于所述样品收集箱上的箱体罩盖,所述箱体罩盖上一体设置有投料管,所述样品收集箱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设置有支撑滤网,并且所述过滤器通过软管依次连接有流量计和真空泵,其中,所述投料管的上端设置有无颈漏斗,所述无颈漏斗和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所述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投料管中部,并且所述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与所述投料管的上端口齐平。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支撑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无颈漏斗外表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至少两个。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环和位于所述支撑环下部的支撑脚。进一步的,所述无颈漏斗的下端口的直径大小与待倒入的颗粒状制剂的直径相适应,以使一定量的颗粒状制剂在规定时间内自由落光。进一步的,所述无颈漏斗由玻璃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投料管的上端口铰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和所述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锁扣。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滤网包括金属圆环和焊接在所述金属圆环上的金属筛网。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圆环为两个,所述金属筛网焊接在所述两个金属圆环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上方设置有控制仪表架,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控制仪表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收集箱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方型箱体,所述样品收集箱与所述箱体罩盖之间用硅橡胶垫密封,用可调式不锈钢锁扣固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投料管的上端增设有无颈漏斗,为不影响样品收集箱内的空气流速,无颈漏斗和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并且为保证样品自由下落的高度,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与投料管的上端口齐平。在进行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时,将样品倒入无颈漏斗中,样品沿着无颈漏斗落入投料管中,由于无颈漏斗的存在,可以容易的控制样品的倒入量和倒入速度,并且由于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中部,所以避免了样品沿投料管的管壁滑下的情况,样品全部直接从投料管中部自由下落,从而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样品收集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无颈漏斗和间隔支撑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无颈漏斗和间隔支撑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支撑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如图3至图6所示,包括样品收集箱31和位于样品收集箱上的箱体罩盖37,箱体罩盖37上一体设置有投料管32,样品收集箱31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开口(未示出),圆形开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未示出),过滤器内设置有支撑滤网,并且过滤器通过软管依次连接有流量计33和真空泵34,其中,投料管32的上端设置有无颈漏斗35,无颈漏斗35和投料管32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36,无颈漏斗35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32中部,并且无颈漏斗35的下端口与投料管32的上端口齐平。本技术中,投料管32的上端增设有无颈漏斗35,为不影响样品收集箱31内的空气流速,无颈漏斗35和投料管32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36,并且为保证样品自由下落的高度,无颈漏斗35的下端口与投料管32的上端口齐平。在进行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时,将样品倒入无颈漏斗35中,样品沿着无颈漏斗35落入投料管32中,由于无颈漏斗35的存在,可以容易的控制样品的倒入量和倒入速度,并且由于无颈漏斗35的下端口位于投料管32中部,所以避免了样品沿投料管32的管壁滑下的情况,样品全部直接从投料管32中部自由下落,从而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识将间隔支撑装置36设计成各种结构形式,间隔支撑装置36与无颈漏斗35既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当两者为一体结构时,如图4所示,间隔支撑装置36优选是设置在无颈漏斗外表面的支撑块361,支撑块优选为至少两个,支撑块361既可以支撑在投料管32上端口内侧,也可以支撑在投料管32上端口边缘;当两者为分体结构时,如图5所示,间隔支撑装置36优选包括支撑环362和位于支撑环362下部的支撑脚363,同样的,支撑脚363既可以支撑在投料管32上端口内侧,也可以支撑在投料管32上端口边缘。目前,颗粒状制剂一般分为圆形颗粒剂和条形颗粒剂两种,对于圆形颗粒剂,优选本技术中的无颈漏斗35的下端口的直径大小与待倒入的颗粒状制剂的直径相适应,以使一定量的颗粒状制剂在规定时间内自由落光(沙漏原理)。这样,对于不同直径的圆形颗粒剂,可以选择下端口直径相匹配的无颈漏斗35,从而可以一次性将待倒入的样品全部倒入无颈漏斗35中,样品就会在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状制剂粉尘测定仪,包括样品收集箱和位于所述样品收集箱上的箱体罩盖,所述箱体罩盖上一体设置有投料管,所述样品收集箱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设置有支撑滤网,并且所述过滤器通过软管依次连接有流量计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的上端设置有无颈漏斗,所述无颈漏斗和投料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支撑装置,所述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投料管中部,并且所述无颈漏斗的下端口与所述投料管的上端口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李江南
申请(专利权)人:王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