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316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包括头托、接收线圈组件和定位支架组件,头托上设有麻醉槽,头托的每一侧均设滑轨槽,滑轨槽中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上连接有升降滑条,升降滑条上套设有耳钉适配器,耳钉适配器的上部设有内螺孔,内螺孔中设有螺纹配合的条形圆柱体,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内置电路的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接收天线、另一端设有连接组件,接收天线呈半球状且接收天线前端设有面部孔槽、接收天线两侧设有耳孔槽,连接组件装设于定位支架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猴子颅脑提供高信噪比、能够长时间可靠固定猴子脑部,具有图像质量优秀、固定简单方便、便于长时间进行深度实验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科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影像系统(MRI)是核磁共振(NMR)在医学上的一个应用。磁共振影像系统的主磁系统产生均勻强磁场(称为MRI系统主磁场一B0)ο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BO场下发生自旋极化。磁极化的氢原子核自旋在人体中产生磁矩i。在没有BO以外的外磁场激励情况下,该磁矩处于稳态,方向和主磁场BO方向同轴向,不产生有用的信息。当有外加的均勻的射频(RF)磁场(称为激发磁场或BI磁场)存在时,人体内磁矩受激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接收装置采集,电子线路和软件整合处理后,最终获取磁共振影像系统(MRI)的数据和图像。具体而言,射频发射线圈在所需探测的图像区域产生BI磁场,该射频发射线圈由采用功率放大器的受计算机控制的射频发射器驱动。在激发过程中,原子核自旋系统吸收能量,使磁矩绕着主磁场方向进动。在激发后,进动的磁矩将经历自由感应衰减(FID),释放其吸收的能量并返回稳态。自由感应衰减(FID)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射频电磁场向周围传播,在人体受激部分附近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托(1)、接收线圈组件(2)和定位支架组件(3),所述头托(1)上设有沿着长度方向布置的麻醉槽(11),所述头托(1)的每一侧均设有至少两个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滑轨槽(12),所述滑轨槽(12)的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所述滑轨槽(12)中设有滑动块(13),所述头托(1)同一侧的两个滑动块(13)上均连接有升降滑条(15),所述升降滑条(15)上套设有可滑动的耳钉适配器(16),所述耳钉适配器(16)通过螺栓与升降滑条(15)固定锁紧,所述耳钉适配器(16)的上部设有内螺孔(161),所述内螺孔(161)中设有与内螺孔(161)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托(I)、接收线圈组件(2)和定位支架组件(3),所述头托(I)上设有沿着长度方向布置的麻醉槽(11),所述头托(I)的每一侧均设有至少两个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滑轨槽(12),所述滑轨槽(12)的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所述滑轨槽(12)中设有滑动块(13),所述头托(I)同一侧的两个滑动块(13)上均连接有升降滑条(15),所述升降滑条(15)上套设有可滑动的耳钉适配器(16),所述耳钉适配器(16)通过螺栓与升降滑条(15)固定锁紧,所述耳钉适配器(16)的上部设有内螺孔(161),所述内螺孔(161)中设有与内螺孔(161)螺纹配合的条形圆柱体(17),所述接收线圈组件(2)包括内置电路的外壳(22),所述外壳(22)的一端设有接收天线(21),所述外壳(2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组件(23),所述接收天线(21)呈半球状且接收天线(21)前端设有面部孔槽(211)、接收天线(21)两侧设有耳孔槽(212),所述连接组件(23)装设于定位支架组件(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猴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立体定位射频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托(I)同一侧的一个滑动块(13)上设有齿条,所述头托(I)的一侧设有套设有间隙布置的两个齿轮的调节旋钮(14),所述调节旋钮(14)的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