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1233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包含膜处理污泥反应器;曝气装置,设置在膜处理污泥反应器的内部底部;阴极膜组件,设置在膜处理污泥反应器的内部、且位于曝气装置的上方;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设置在膜处理污泥反应器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阴极膜组件的两侧;阳极旋转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内部,且与该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通过电路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以及阴极膜组件通过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污泥中施加电场来减轻阴极膜组件污染;利用阳极电化学和电絮凝技术,提高污泥消化效率和出水水质;通过阳极旋转防止污泥和微生物沉积,保持有效电场强度,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能控制膜的被污染程度,以及提高出水水质,属于污泥处理领域,适用于膜分离处理污泥技术。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运用于污泥处理过程,主要是利用小孔径的膜对污泥及大分子物质进行截留,而可透过膜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在压力驱动下,分离出污泥溶液,同时利用反应器内曝气提高的好氧环境对污泥进行好氧消化,从而达到对污泥浓缩消化的目的。 与传统重力浓缩工艺相比,膜分离处理污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浓缩效果稳定,不产生厌氧释磷现象,出水水质佳等优势。但该技术较一般的污泥处理过程而言,污水中的污泥浓度较高,同时污泥混合液中胶体和膜污染物质也较多,因此对膜的污染也就更加严重。而严重的膜污染会导致膜运行周期较短,清洗频率增加,从而造成运行成本的进一步增加,严重制约膜分离处理污泥技术的进一步运用。 中国专利CN 201210174719.8提出一种增加电场使中空纤维膜表面带电来控制膜污染和提高出水水质的方法,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阻止污泥絮体及膜污染物质沉积在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曝气装置(6),其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底部;阴极膜组件(5),其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曝气装置(6)的上方;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其均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阴极膜组件(5)的两侧;阳极旋转控制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的内部,且与该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通过电路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阳极(4)、第二阳极(9)以及阴极膜组件(5)通过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
曝气装置(6),其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底部;
阴极膜组件(5),其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曝气装置(6)的上方;
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其均设置在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阴极膜组件(5)的两侧;
阳极旋转控制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的内部,且与该第一阳极(4)和第二阳极(9)通过电路连接;
电路控制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阳极(4)、第二阳极(9)以及阴极膜组件(5)通过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进泥泵(1),其通过管道与所述的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的侧面底部相连接,用于将污泥送入该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出水泵(7),其通过管道与所述的阴极膜组件(5)的顶部相连接,用于将与污泥分离后的小分子物质和水从所述膜处理污泥反应器(2)中抽吸出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压力表(8),其设置在出水泵(7)和阴极膜组件(5)之间的管道上,用于读取阴极膜组件(5)的跨膜压差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膜组件(5)包含:
多孔支撑板(51),其设置在所述的阴极膜组件(5)的中心;
两个导电碳布(52),分别叠加设置在所述的多孔支撑板(51)的两侧;
两个微滤/超滤膜(53),分别叠加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峰周明远杨泽斌吴志超苑文仪张澍郎茂倩樊丽李秀丽关杰徐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