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269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菌种选择器回流过来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池流出的混合液依次经过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进入菌种选择器,菌种选择器对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高密度菌种沉淀在菌种选择器底部,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所述高密度菌种包括聚磷菌,密度较小的菌种则同水流一起进入悬浮填料池,在悬浮填料池中进行硝化反应,混合液通过污水泵回流至缺氧池,悬浮填料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该工艺在系统内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种菌落形态,通过强化反硝化除磷过程,在低碳氮比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进水碳源实现高效脱氮除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技术介绍
我国南方污水处理厂进水普遍具有高氮低碳特征,常规脱氮除磷工艺难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磷,而投加额外的碳源不仅提高运行成本,也不符合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以提高进水碳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开发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1)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污水生物脱氮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经济、高效和可靠的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在传统二级生物处理中,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然后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同时部分氨氮通过同化作用合成新细胞并最终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废水脱氮的目的。完整的生物脱氮过程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2)生物除磷基本原理污水生物除磷就是利用活性污泥的超量磷吸收现象,即微生物吸收的磷量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量,通过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方式的改变,使细胞含磷量相当高的细菌群体能在处理系统的基质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加以去除。通常除磷过程包括聚磷菌在厌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菌种选择器、悬浮填料池和二沉池,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菌种选择器回流过来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池流出的混合液依次经过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进入菌种选择器,菌种选择器对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高密度菌种沉淀在菌种选择器底部,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所述高密度菌种包括聚磷菌,低密度的菌种则同水流一起进入悬浮填料池,在悬浮填料池中进行硝化反应,部分混合液通过污水泵回流至缺氧池,另一部分混合液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菌种选择器、悬浮填料池和沉淀池,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菌种选择器回流过来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池流出的混合液依次经过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进入菌种选择器,菌种选择器对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高密度菌种沉淀在菌种选择器底部,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所述高密度菌种包括聚磷菌,低密度的菌种则同水流一起进入悬浮填料池,在悬浮填料池中进行硝化反应,部分混合液通过污水泵回流至缺氧池,另一部分混合液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底部污泥间歇回流至悬浮填料池,菌种选择器的回流率为30%~50%,沉淀池回流控制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昌明谭学军朱勇丁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