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显示装置,该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具备:薄膜晶体管基板(220),其具有对配置在整个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发光量进行控制的晶体管;滤色片基板(230),其与薄膜晶体管基板重叠地配置,具有在各子像素中使规定波长区域的光通过的滤色片,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第一发光层(251),其覆盖整个显示区域,发出一个波长区域的光;第二发光层(252),其发出波长区域与第一发光层不同的光,且覆盖显示区域中的多个独立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元件显示装置,涉及使配置在各像素中的自发光体即发光元件发光来进行显示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0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自发光体的图像显不装置(下面,称为“有机EL (Electro-luminescent)显不装置”)正在趋于实用化。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与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使用自发光体,因此,不仅视认性、响应速度优异,而且不需要如背光源那样的辅助照明装置,因此,能够更薄。这种有机EL显示装置的彩色显示主流为以下两种情况,即:每个像素都具有分别发R (红)G (绿)B (蓝)这三种颜色的光的发光元件的情况;在发光元件中发白色光,利用各像素的滤色片使RGB三色各自的波长区域的光透射的情况。在发白色光的情况下,已知被称为并行控制(纵列,tandem)的方法,即:将两种颜色(例如,黄色和蓝色)的发光元件在不同的层上重合,使双方的光出射,从而出射白色光。在特开2004-103532号公报中,公开有不是并行控制而是使用两种颜色的发光元件进行彩色显示的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别发RGB各单色光的OLED显示装置,在制造工序中需要RGB三色各自专用的蒸镀掩膜和蒸镀工序。但是,由于蒸镀工序的精度比光刻工序低,因此必须增大像素和像素的间距(准确地说,是子像素和子像素的间距),难以实现高清晰度。另一方面,若清晰度提高,开口率就会降低。为了在开口率降低的状态下得到一定亮度,必须增大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其结果是,缩短了元件寿命,而且必须施加高电压。此外,在利用并行控制的发光元件取出白色光的情况下,因层叠而使所需的电压上升,并且由于利用滤色片从白色中取出单色,因此,相对于显示图像时的发光,向显示装置外出射的光的出射率(下面,称为光取出效率)降低,成为阻碍低耗电化的主要因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低耗电地取出光来进行显示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具有对配置在整个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发光量进行控制的晶体管;和滤色片基板,其与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重叠地配置,具有在上述各子像素中使规定波长区域的光通过的滤色片,其中,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第一发光层,其覆盖上述整个显示区域,发出一个波长区域的光;和第二发光层,其发出波长区域与上述第一发光层不同的光,覆盖上述显示区域中的多个独立的区域。在此,所谓“不同的波长区域”意思是指:不完全重叠的波长区域,可以具有局部重复(重叠)的范围。另外,覆盖整个显示区域的第一发光层和覆盖独立区域的第二发光层各自也可以由多个发光层形成。这种情况下,多个发光层所发出的光的波长区域各自可以完全一致,也可以不完全一致而具有不同的波长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一发光层可以发出包含绿色和红色波长区域的光,上述第二发光层可以发出包含蓝色波长区域的光。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独立的区域的每一个可以为覆盖4个子像素或8个子像素的区域,上述多个独立的区域所覆盖的子像素的数量还可以更多。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独立的区域的每一个可以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在纵向或横向上延伸的带状。另外,带状区域可以为区域内所有的子像素,该带状区域可以纵穿或横穿显示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中,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还可以具有第三发光层,该第三发光层覆盖上述整个显示区域,发出波长区域与上述第一发光层和上述第二发光层不同的光。【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有机EL面板的结构的图。图3是将有机EL面板的显示区域放大表示的平面图。图4是概略表示图3的IV-1V线的剖面的图。图5是表不形成于TFT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配置方式的图。图6是对于滤色片为RGB三色时的变形例,将显示区域放大表示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形成于TFT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配置方式的图。图8是表示具有RGB三色的子像素的有机EL显示面板中的、使用图6及图7的第一发光层及第二发光层的情况下的开口大小的图。图9是表示具有RGB三色的子像素的有机EL显示面板中的、RGB分别形成有发光层的情况下的开口大小的图。图10是放大表示有机EL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平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显示装置;110…上框;120…下框;200…有机EL面板;202…显示区域;203…边界线;210…驱动回路;220…TFT基板;230…滤色片基板;241…G滤色片;242…R滤色片;243…B滤色片;244…W滤色片;251…第一发光层;252…第二发光层;253…阳极电极;254…阴极电极;255…堤坝件;256…保护膜;341…G滤色片;342…R滤色片;343…B滤色片;351…第一发光层;352…第二发光层;401…发光层;402…开口部;451…第一发光层;452…第二发光层。【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附带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图1概略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如该图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包括以由上框110和下框120夹持的方式被固定的有机EL面板200。图2表示图1的有机EL面板200的结构。有机EL面板200具有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220和滤色片基板230这两片基板,该两片基板通过透明树脂等贴合在一起。TFT基板220具有:驱动回路210,其对扫描信号线Gl?Gn依次施加用于使各像素的TFT的源极、漏极间导通的电位;驱动IC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260,其对在显不区域202中以与扫描信号线Gl?Gn垂直交差的方式延伸的未图不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与像素的灰度等级值对应的电压,并且控制驱动回路210。图3是将有机EL面板200的显不区域202放大表不的平面图,是表不滤色片和发光层重叠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理解,各像素用假想的边界线203划分开进行表示。各像素包括G (绿)子像素、R (红)子像素、B (蓝)子像素和W (白)子像素,在各个滤色片基板230具有G滤色片241、R滤色片242、B滤色片243和W滤色片244。此外,W滤色片可以不设置滤色片而使白色光透射,也可以使用着色成灰色的滤色片。另外,在TFT基板220上,发R+G或Y (黄)光的第一发光层251在整个显示区域202成膜,发B光的第二发光层252以分别形成多个独立区域的方式成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252的各个独立区域以跨越四个像素的方式形成,以与四个像素各自的B滤色片243和W滤色片244重叠的方式,即以覆盖八个子像素的方式成膜。R+G或Y的发光层可以由一层形成,也可以分成两层分别地形成。此外,发光层的颜色的组合不限于此,可以采用任意颜色的组合。另外,第二发光层以跨越四个像素的方式形成,但不限于此,被覆盖的像素的数量可以适当决定。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具有对配置在整个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发光量进行控制的晶体管;和滤色片基板,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重叠地配置,具有在所述各子像素中使规定波长区域的光通过的滤色片,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第一发光层,其覆盖所述整个显示区域,发出一个波长区域的光;和第二发光层,其发出波长区域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不同的光,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中的多个独立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8 JP 2013-0231151.一种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具有对配置在整个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发光量进行控制的晶体管;和 滤色片基板,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重叠地配置,具有在所述各子像素中使规定波长区域的光通过的滤色片, 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 第一发光层,其覆盖所述整个显示区域,发出一个波长区域的光;和第二发光层,其发出波长区域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不同的光,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中的多个独立的区域。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竹犹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