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及其多功能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925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气液进管和出气管;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气液进管和出气管均连通气液分离腔与外界,其中,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二壳体固设于气液分离腔内,且第二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连通储液腔和外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空调可靠性和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及其多功能储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电
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室外机及其多功能储液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包括储液罐和气液分离器。其中,储液罐连通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用于储存高温冷媒。气液分离器连通室外机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将气相和液相并存的冷媒分开以避免压缩机损坏,并用于储存低温低压的冷媒。现有空调中,储液罐内的冷媒温度较高,容易产生气液混合状态进入节流管路,从而产生较大的冷媒噪声,且室内换热器在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作用下制冷效率低。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温度较低,冷媒较多以液态存在,从而容易发生液态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产生液压缩而损坏压缩机,进而影响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旨在达到提高空调可靠性和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气液进管和出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所述气液进管和出气管均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外界,其中,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且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增大传热面积的肋片。优选地,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挡板,所述气液分离腔在所述挡板的分隔下分为在所述挡板上的气室和在所述挡板下的液室,所述挡板开设有贯通孔,所述气室和液室通过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气液进管和所述出气管各自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皆位于所述气室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周缘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气液进管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朝所述第二壳体开设。优选地,所述液室在工作时存有机油和冷媒,机油和冷媒分层且机油位于下层;所述出气管呈U形,包括上下走向的进气管段、出气管段和连接所述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并位于所述液室内的连接管段;所述进气管段的管口位于所述气室,所述连接管段于所述机油所处的位置开设有回油孔,所述出气管段于所述气室内开设有稳压孔。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储液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其中,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储液腔内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还形成有气液分离腔,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气液进管和出气管,所述气液进管和出气管皆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外界,所述气液进管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低于所述出气管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大传热面积的肋片。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腔在工作时存有机油和冷媒,机油和冷媒分层且机油位于下层;所述出气管呈U形,包括上下走向的进气管段、出气管段和连接所述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的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于所述机油所处的位置开设有回油孔,所述出气管段开设有稳压孔。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与空调室内机组成冷媒循环的系统,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四通阀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相连通,所述空调室内机一冷媒接口与所述四通阀相连通,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上述任一多功能储液装置,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的进液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用于和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冷媒连接口相连通,所述气液进管和所述四通阀相连通,所述出气管和压缩机相连通。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储液装置,通过第一壳体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第二壳体即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且形成储液腔。即将传统的气液分离器内置于储液罐内。从而运用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正常使用时,气液分离腔中的低温冷媒和储液腔中的高温冷媒相互作用。一方面,储液腔中的高温冷媒温度降低,达到更高的过冷度,提高制冷的效率,减少气液混合态的冷媒进入膨胀阀后产生的冷媒声。另一方面,气液分离腔中的含液气态的低温冷媒温度升高,提高冷媒的过热度,有利于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避免了液态冷媒过多而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而损坏压缩机;增加了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速度,达到了提高冷媒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可靠性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储液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储液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9,参照图1,该多功能储液装置9包括第一壳体1、气液进管2和出气管3 ;所述第一壳体I内部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11,所述气液进管2和出气管3均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11与外界。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9第二壳体4、进液管5和出液管6,所述第二壳体4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且所述第二壳体4内部形成有储液腔41,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9还包括,所述进液管5和出液管6均连通所述储液腔41和外界。具体地,所述气液进管2在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管口 21低于所述出气管3在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管口 3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I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11,第二壳体4即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且形成储液腔41。即将传统的气液分离器内置于储液罐内。从而运用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正常使用时,气液分离腔11中的低温冷媒和储液腔41中的高温冷媒相互作用。一方面,储液腔41中的高温冷媒温度降低,达到更高的过冷度,提高制冷的效率,减少气液混合态的冷媒进入膨胀阀后产生的冷媒声。另一方面,气液分离腔11中的含液气态的低温冷媒温度升高,提高冷媒的过热度,有利于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避免了液态冷媒过多而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而损坏压缩机;增加了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速度,达到了提闻冷媒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闻系统可罪性和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增大传热面积的肋片42。气液分离腔11内的冷媒和储液腔41中的冷媒在增设肋片42的条件下换热效果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壳体4的内表面设有肋片42。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9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挡板7,所述气液分离腔11在所述挡板7的分隔下分为在所述挡板7上的气室111和在所述挡板7下的液室112,所述挡板7开设有贯通孔71 ;所述气室111和液室112通过所述贯通孔71连通;所述气液进管2和所述出气管3各自在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管口 21、31皆位于所述气室111内。通过增设挡板7可以有效防止液态的冷媒突然沸腾而从出气管3的管口 31进入压缩机。为了使得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4固定结构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4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壳体I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7的周缘和所述第一壳体I固定连接,所述挡板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挡板7也可以是呈环形,而挡板7的内环面和第二壳体4的外周面固定连接。上述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粘接、螺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气液进管和出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所述气液进管和出气管均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外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且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储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气液进管和出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气液分离腔,所述气液进管和出气管均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外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且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皆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增大传热面积的肋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液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挡板,所述气液分离腔在所述挡板的分隔下分为在所述挡板上的气室和在所述挡板下的液室,所述挡板开设有贯通孔,所述气室和液室通过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气液进管和所述出气管各自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皆位于所述气室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周缘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进管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管口朝所述第二壳体开设。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室在工作时存有机油和冷媒,机油和冷媒分层且机油位于下层;所述出气管呈U形,包括上下走向的进气管段、出气管段和连接所述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并位于所述液室内的连接管段;所述进气管段的管口位于所述气室,所述连接管段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