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0522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属于矿山巷道安全监测领域。该方法将CO传感器布置在独头巷道中指定的位置,通过分析CO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与理论CO生成量对比,判断炸药爆破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巷道断面CO的通量,判断巷道中CO是否完全排除,确定独头巷道环境的安全性。该方法安全可靠,成本低,可行性强,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巷道安全监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金属矿山独头巷道掘进过程中,多数采用爆破掘进的方法。爆破时会产生大量的炮烟,其中有毒成分主要为CO和NOx。工人在超标的CO和NOx环境中工作会导致炮烟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由于独头巷道空间的半封闭性,炮烟往往集聚在炮烟抛掷区内。局部通风机的供风时,由于风筒出口到掘进面超过其有效射程,在掘进面会形涡流区,涡流区内CO和NOx浓度很高。在局部通风条件下,风流也只能带走很少的有毒气体。这种情况下,CO传感器监测到CO浓度值会显示在安全值以下,因而造成掘进面“安全”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误入掘进面,高浓度的有毒气体(CO、NOx)在短时间内导致工人中毒窒息。可见,只通过监测有CO浓度值作为确定巷道环境安全与否的方法是不完善的。基于目前的CO监测方法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改进监测方法,利用CO传感器监测巷道断面中CO通量的方法来判断巷道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本方法具体操作为:在独头巷道打钻、装药工作完成后,根据炸药起爆量计算炮烟抛掷区的长度,将CO传感器布置在尽可能靠近炮烟抛掷区的监测点一,将另一CO传感器布置在独头巷道出口断面处的监测点二;然后进行爆破,风机通过风筒向独头巷道中通风,炮烟向独头巷道出口推移,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一时,位于监测点一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利用计算机绘制C-t曲线一,从曲线一中选出CO浓度最大值Cmax,根据公式一计算出炮烟抛掷区内CO的初始浓度C0,并根据公式二计算炮烟实际生成量m实际,通过与炮烟理论生成量m理论比较,识别炸药爆炸效果,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不充分,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充分;公式一: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L1为监测点一(2)到爆破位置的距离/m,Cmax为C-t曲线一中CO浓度最大值/ppm;公式二:m实际=L0SC0ρ×10-6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S为巷道断面积/m2,C0为CO的初始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二时,位于监测点二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并利用计算机绘制C-t曲线二,根据公式三计算监测点二的CO质量通量m计算,当m计算≈m实际时,表明独头巷道中CO已经基本排出,巷道的安全性达标;公式三:其中,S为巷道断面积/m,v为炮烟推移速率/m/s,Cv为任意时刻CO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Q为风机(5)风量/m3/s。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使用于一端封闭,一端出口连接大巷的独头巷道;该方法利用CO传感器进行远距离监测,通过矿山自有的监测监控系统,将监测的CO浓度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只需要在爆破作业前将CO传感器安置在指定的位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既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也保证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独头巷道示意图及CO传感器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点CO浓度的C-t曲线。[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炮烟抛掷区,2-监测点一,3-监测点二,4-风筒,5-风机,6-大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矿山巷道CO监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独头巷道示意图及CO传感器布置图,独头巷道一端封闭,一端出口连接大巷6。在独头巷道打钻、装药工作完成后,在监测点一2和监测点二3布置C传感器;然后进行爆破,风机5通过风筒4向独头巷道中通风,炮烟向独头巷道出口推移,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一2时,位于监测点一2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利用计算机绘制如图2所示的C-t曲线一,从曲线一中选出CO浓度最大值Cmax,根据公式一计算出炮烟抛掷区1内CO的初始浓度C0,并根据公式二计算炮烟实际生成量m实际,通过与炮烟理论生成量m理论比较,识别炸药爆炸效果,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不充分,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充分;公式一: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L1为监测点一(2)到爆破位置的距离/m,Cmax为C-t曲线一中CO浓度最大值/ppm;公式二:m实际=L0SC0ρ×10-6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S为巷道断面积/m2,C0为CO的初始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二3时,位于监测点二3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如图2所示的C-t曲线二,根据公式三计算监测点二3的CO质量通量m计算,当m计算≈m实际时,表明独头巷道中CO已经基本排出,巷道的安全性达标;公式三:其中,S为巷道断面积/m,v为炮烟推移速率/m/s,Cv为任意时刻CO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Q为风机(5)风量/m3/s。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独头巷道打钻、装药工作完成后,在监测点一(2)和监测点二(3)布置CO传感器;然后进行爆破,风机(5)通过风筒(4)向独头巷道中通风,炮烟向独头巷道出口推移,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一(2)时,位于监测点一(2)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利用计算机绘制C‑t曲线一,从曲线一中选出CO浓度最大值Cmax,根据公式一计算出炮烟抛掷区(1)内CO的初始浓度C0,并根据公式二计算炮烟实际生成量m实际,通过与炮烟理论生成量m理论比较,识别炸药爆炸效果,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不充分,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充分;公式一:C0=CmaxL12L0(2L1-L0)]]>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L1为监测点一(2)到爆破位置的距离/m,Cmax为C‑t曲线一中CO浓度最大值/ppm;公式二:m实际=L0SC0ρ×10‑6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S为巷道断面积/m2,C0为CO的初始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二(3)时,位于监测点二(3)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并利用计算机绘制C‑t曲线二,根据公式三计算监测点二(3)的CO质量通量m计算,当m计算≈m实际时,表明独头巷道中CO已经基本排出,巷道的安全性达标;公式三:其中,S为巷道断面积/m,v为炮烟推移速率/m/s,Cv为任意时刻CO浓度/ppm,ρ为CO的密度/g/m3,Q为风机(5)风量/m3/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巷道中CO通量计算掘进面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独头巷道打钻、装药工作完成后,在监测点一(2)和监测点二(3)布置CO传感器;然后进行爆破,风机(5)通过风筒(4)向独头巷道中通风,炮烟向独头巷道出口推移,当炮烟到达监测点一(2)时,位于监测点一(2)的CO传感器监测并传输CO浓度值,利用计算机绘制C-t曲线一,从曲线一中选出CO浓度最大值Cmax,根据公式一计算出炮烟抛掷区(1)内CO的初始浓度C0,并根据公式二计算炮烟实际生成量m实际,通过与炮烟理论生成量m理论比较,识别炸药爆炸效果,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不充分,当m实际=m理论,则炸药爆炸充分;公式一:其中,L0为炮烟抛掷长度/m,L1为监测点一(2)到爆破位置的距离/m,Cmax为C-t曲线一中CO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洪广曹杨由爽张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