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承勇专利>正文

防眩反光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285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反光杯,其包括外杯体、锥形内杯和固定压环,外杯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口,固定压环设置在安装口上,该固定压环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的安装位,锥形内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外杯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锥形内杯,能避免人们直接看到光源,有效防止眩光的出现,保护眼睛视力,而且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由经锥形内杯反射到外杯体再反射出去,使得光线更柔和、均匀,反光效果好,光源利用率高,即便近距离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也不会让人产生眩光感觉,从而有效减少散光及眩光的目的,达到近距离防眩的目的;另外整体结构由一体成型而成,制造工艺简易,易于实现,有效简化整体及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反光杯,其包括外杯体、锥形内杯和固定压环,外杯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口,固定压环设置在安装口上,该固定压环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的安装位,锥形内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外杯体内;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锥形内杯,能避免人们直接看到光源,有效防止眩光的出现,保护眼睛视力,而且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由经锥形内杯反射到外杯体再反射出去,使得光线更柔和、均匀,反光效果好,光源利用率高,即便近距离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也不会让人产生眩光感觉,从而有效减少散光及眩光的目的,达到近距离防眩的目的;另外整体结构由一体成型而成,制造工艺简易,易于实现,有效简化整体及降低制作成本。【专利说明】防眩反光杯
本技术涉及反光杯
,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反光杯。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的获得光照效果,人们经常在光源的外围加装一个反光杯(或称反光罩),反光杯具有整体光滑的反射镜面,这种镜面对灯具发出的光线产生聚光效果,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光罩内表面反射后再发射出去。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反光杯普遍都可以直接看到光源,眩光严重,对人的眼睛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反光杯存在一些不足,光能量损耗大,光源利用率低,而且反光效果差,导致光的亮度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光源利用率高、反光效果好且具有防眩效果的防眩反光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反光杯,其包括外杯体、锥形内杯和固定压环,所述外杯体一端较大,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一安装口,所述固定压环设置在该安装口的外侧面,该固定压环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的安装位,所述锥形内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杯体内,且锥尖部位朝向所述的安装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和外杯体、锥形内杯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三条,其呈圆心对称分布在锥形内杯的周边,其中一端连接在锥形内杯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杯体的内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口的内缘设有卡凸,所述固定压环朝向所述安装口的一表面向外凸起形成一与所述安装口相适配的圆形凸台,该圆形凸台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压环的中心位置设有让所述发光模组光线透过的出光孔,该固定压环的周边位置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位位于该固定压环的背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内杯的锥角角度为100?120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外杯体的内表面涂覆有反光层,所述锥形内杯的外表面涂覆有反光层。涂覆有反光层,能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锥形内杯,能避免人们直接看到光源,有效的防止眩光的出现,有效保护眼睛视力,而且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由经锥形内杯反射到外杯体再反射出去,使得光线更柔和、均匀,反光效果好,光源利用率高,即便近距离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也不会让人产生眩光感觉,从而有效减少散光及眩光的目的,达到近距离防眩的目的;另外整体结构由一体成型而成,制造工艺简易,易于实现,有效简化整体及降低制作成本,利于广泛推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反光杯,其包括外杯体1、锥形内杯2和固定压环3,所述外杯体I 一端较大,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一安装口 11,所述固定压环3设置在该安装口 11的外侧面,该固定压环3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5的安装位31,所述锥形内杯2通过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外杯体I内,且锥尖部位朝向所述的安装位31。为提升提高光能利用率,还可以在所述外杯体I的内表面和锥形内杯2的外表面涂覆有反光层。发光模组5为LED平面光源或其它能发光的平面光源。优选为LED平面光源,无辐射,不含汞等有害物质,发光效率高,小电流低功耗。为方便组装和安装工序,可以在所述安装口 11的内缘设有卡凸12,所述固定压环3朝向所述安装口 11的一表面向外凸起形成一与所述安装口 11相适配的圆形凸台32,该圆形凸台3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12相适配的卡槽33。所述固定压环3的中心位置设有让所述发光模组5光线透过的出光孔34,该固定压环3的周边位置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孔35,所述安装位31位于该固定压环3的背面。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和外杯体1、锥形内杯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一体式的结构整体强度好,易于安装,且制造工艺简易,易于实现,有效简化整体及降低制作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的数量优选为三条,其呈圆心对称分布在锥形内杯2的周边,其中一端连接在锥形内杯2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杯体I的内侧面。在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挡光位置,以提升光源利用率和光线均匀性。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一条、两条或四条等。安装时,先将发光模组5固定在固定压环3的安装位31上,接着使固定压环3上的圆形凸台32对准所述外杯体I上的安装口 11,然后使圆形凸台32上的卡槽33与安装口11上的卡凸12相卡扣,进而实现装配过程,整个安装过程方便、简易。使用时,由于设有锥形内杯2,能将发光模组5挡住,避免人们直接看到光源,有效的防止眩光的出现,即便近距离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也不会让人产生眩光感觉,从而有效达到减少散光及眩光的目的和达到近距离防眩的目的;被锥形内杯2挡住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外杯体I的内表面再反射出去,使得光线更柔和、均匀,亮度更高,光源利用率高。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灯杯,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眩反光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杯体、锥形内杯和固定压环,所述外杯体一端较大,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一安装口,所述固定压环设置在该安装口的外侧面,该固定压环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的安装位,所述锥形内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杯体内,且锥尖部位朝向所述的安装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外杯体、锥形内杯之间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三条,其呈圆心对称分布在锥形内杯的周边,其中一端连接在锥形内杯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杯体的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内缘设有卡凸,所述固定压环朝向所述安装口的一表面向外凸起形成一与所述安装口相适配的圆形凸台,该圆形凸台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反光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反光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杯体、锥形内杯和固定压环,所述外杯体一端较大,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一安装口,所述固定压环设置在该安装口的外侧面,该固定压环上设有用来安装发光模组的安装位,所述锥形内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杯体内,且锥尖部位朝向所述的安装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承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