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0162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变流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三相交流电源,所述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连接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实现电网侧的功率因数可控,可控制在单位功率因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变流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三相交流电源,所述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连接负载。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实现电网侧的功率因数可控,可控制在单位功率因数。【专利说明】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能量回馈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变频空调系统中,在整流部分采用不可控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不能实现与电网的系统能量的交换,尤其在电动机制动的状态下,电动机变成发电机,处于发电状态,发出的电只能向直流侧的电容上储存,这样容易损害电容,影响系统的运行。同时,这样的系统不能控制电网侧的功率因数,不能提高功率因数、抑制谐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实现电网侧的功率因数可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动能量回馈的空调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变流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三相交流电源,所述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连接负载。较优地,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感,所述电感串联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与所述变流器之间。较优地,所述变流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相,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共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共连。较优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均为NPN型双极晶体管。较优地,所述变流器还包括均匀电阻,所述均压电阻与所述电容并联。较优地,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较优地,所述电感集成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变压器上。较优地,所述负载为压缩机或/和风扇电机。较优地,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功率变换单元输出三相交流电经变流器整流后输出直流电,通过变流器的控制,实现电网侧的功率因数可控,一般控制在单位功率因数,电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小且能量可回馈;变流器的整流桥采用六个全控的晶体管,变流器以PWM方式工作,通过电容对无功能量储存及交换,实现全功率范围内稳定中间直流电压;功率变换单元与变流器之间串联电感,对电流起滤波作用,降低电流高次谐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空调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的空调系统一实施例包括功率变换单元Al、B1、Cl和变流器;功率变换单元A1、B1、C1的输入端连接至三相交流电源,三相Y连接,中性点为n,所述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单元Al、B1、Cl的输出端,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连接负载,所述负载为压缩机或/和风扇电机,其中,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压。在功率变换单元Al、B1、Cl与变流器之间串联电感L,电感L也可为电抗器,电感L用于储存能量,同时对电流起滤波作用,降低电流高次谐波。优选地,电感L可集成在功率变换单元的变压器上。变流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S’a、第三晶体管Sb、第四晶体管S’b、第五晶体管S。、第六晶体管S’。和电容C ;第一晶体管Sa的发射极、第二晶体管S’ a的源极连接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a相),第三晶体管Sb的发射极、第四晶体管S’ b的源极连接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相(b相),第五晶体管S。的发射极、第六晶体管S’。的源极连接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C相),第一晶体管Sa的源极、第三晶体管Sb的源极、第五晶体管S。的源极和电容C的第一端共连,第二晶体管s’ a的发射极、第四晶体管S’ b的发射极、第六晶体管S’。的发射极和电容C的第二端共连。优选地,第一晶体管Sa、第二晶体管S’ a、第三晶体管Sb、第四晶体管s’b、第五晶体管S。和第六晶体管S’。均为NPN型双极晶体管。电容C用于辅助稳定中间直流电压,无功能量储存及交换。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变流器还包括均匀电阻R,均压电阻R与电容C并联。制动能量回馈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第一晶体管Sa的栅极、第二晶体管S’ a的栅极、第三晶体管Sb的栅极、第四晶体管S’ b的栅极、第五晶体管S。的栅极、第六晶体管S’。的栅极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整流桥米用全控的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对IGBT的控制实现整流、逆变能量反馈,在风机电机、压缩机制动产生的能量得反馈给电网,节能减排。同时通过电感L和IGBT的控制实现对功率因数的控制:变流器为电压源型变流器,电压源型变流器以PWM方式工作,也称为脉冲整流器,作为升压拓扑结构的变流器。制动能量回馈的空调系统控制模式如图2所示,由A到B为整流状态,在AB之间时,从电网吸收有功和感性无功功率;由B到C为整流状态,在BC之间时,从电网吸收有功和容性无功功率;由C到D为逆变状态,在CD之间时,向电网传输有功和容性无功功率;由D到A为逆变状态,在DA之间时,向电网传输有功和感性无功功率。变流器还包括门级驱动电路、过电流检测电路及各种保护监测电路。电源短接模式下,变压器电流不经过负载,直接从正极流入负极,相当于电源短接。此时变压器能量向电抗器转移,流过电抗器的电流越来越大,从而进行能量存储,控制相应的开关元器件关断时,电抗器两端就感应出一个很高的电压,该电压和变压器电压叠加,共同向中间回路充电而抬升电压,与二极管或相控整流模式相比,尽管控制难度增加,但对电网的不利影响要小的多,更重要的是便于实现能量回馈。以上实施例的制动能量回馈的空调系统,实现电网侧功率因数可控,一般控制在单位功率因数;电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小,全功率范围内稳定中间直流电压,且能量可回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变流器; 所述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变流器;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三相交流电源,所述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连接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金龙褚川川吴超奚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