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带加工装置。针对现有海带收获烫煮船在海带输送方面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链条及在两链条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的输送链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分为海带上船输送带、海带烫煮输送带及海带冷却输送带三部分,每部分输送带由驱动电机、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转系统,从而形成上层输送带及下层输送带。该海带输送装置结构合理、可以方便地对现有海带烫煮船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于海面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带加工装置。针对现有海带收获烫煮船在海带输送方面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链条及在两链条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的输送链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分为海带上船输送带、海带烫煮输送带及海带冷却输送带三部分,每部分输送带由驱动电机、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转系统,从而形成上层输送带及下层输送带。该海带输送装置结构合理、可以方便地对现有海带烫煮船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于海面作业。【专利说明】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带加工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海带在收获后通常需要进行烫煮加工,由于在烫煮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及排放加大量的污水,因此海带加工行业一直谋求将海带收获后能够实现直接在海面上完成烫煮作业。针对此技术问题,专利号:ZL2013203525935、名称:一种海带收获烫煮船,该海带收获烫煮船能够将海带的烫煮工作由陆地转移到海面上,利用海水的自流实现海带烫煮后的冷却流程,其极大地节约了淡水资源同时减少了近海水质的污染。但是在使用过中发现,该海带收 获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不尽合理,其原有的结构是在输送链上加装挂钩,收获后的海带苗绳挂在挂钩上经传送链的输送分别经过烫煮槽煮汤、船体左右浮筒底部的中间区域冷却,然后经过横向输送链输送到运输船上。此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该输送装置只能对整根苗绳进行输送,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海带在苗绳上成熟时间并不一致,收获时一般是先采一茬,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采一茬,由此收获的海带往往是单根海带,而采用现有的输送装置由于单根海带无法钩挂,因此也就无法实现海带的运输;2、海带苗绳采用输送链钩挂的方式进行烫煮,在经过烫煮槽时为保证海带整体进入热水内部实现均匀烫煮,需要在海带烫煮槽上方增设防溢栅,利用防溢栅将海带整体压在热水内部,其结构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海带收获烫煮船在海带输送方面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单根或整串海带进行烫煮、冷却的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链条及在两链条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的输送链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分为海带上船输送带、海带烫煮输送带及海带冷却输送带三部分,每部分输送带由驱动电机、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转系统,从而形成上层输送带及下层输送带;其中所述的海带上船输送带由船首外端部延伸至烫煮槽尾端,其上层输送带位于烫煮槽顶部,下部输送带位于烫煮槽内部,上层输送带的回转点位于烫煮槽尾端,海带可由此落于烫煮槽内部;所述的海带烫煮输送带包括设置在烫煮槽内部的上层输送带及位于船底部左右浮筒之间的下层输送带,其中位于烫煮槽内的上层输送带位于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的下部,在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与海带烫煮输送带上层输送带之间形成海带烫煮夹层;所述的海带冷却输送带贯穿船底部左右浮筒之间的区域由船尾向上延伸至船尾外端部,海带冷却输送带位于海带烫煮输送带下层输送带的底部,在海带烫煮输送带下层输送带与海带冷却输送带上层输送带之间形成海带冷却夹层。为防止海带由传送带上的连接杆之间的空隙脱落,所述的传送带在两输送链条之间设有网衣,网衣平铺在连接杆之上并与连接杆系紧固定。所述的海带输送装置还包括导向槽架,所述的导向槽架包括支架及导向槽轨,所述的导向槽轨沿输送链条走向设置,输送链条位于导向槽轨的槽口内部,并沿导向槽轨的走向而进行移动。为防止海带在冷却过程中,由传送带两侧流失,所述海带冷却夹层的两侧设有防逸网。所述海带上船输送带的上层输送带呈人字型设置,其由船首外端部向烫煮槽首端逐步升高倾斜设置,由烫煮槽首端至烫煮槽尾端逐步降低倾斜设置。该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进行作业时既可以对整根苗绳上的海带进行整体烫煮同时又可以对散海带进行烫煮,可以适应海带的各种收获方式。同时海带在烫煮及冷却过程中,海带始终处于两条传送带的夹持之下,可以保证海带的烫煮及冷却效果,防止海带流失。该海带输送装置结构合理、可以方便地对现有海带烫煮船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于海面作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该海带烫煮船海带输送装置沿船体中轴线的纵向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结构见附图2所示,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链条I及在两链条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杆2组成,输送时,海带位于连接杆2之上并随输送链条I的移动而平移。为防止连接杆2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海带由此间距内脱落,制作时,如附图2所示,可以在两输送链条I之间设置网衣3,网衣3平铺在连接杆2之上并与连接杆2系紧固定。如附图1所示,该海带烫煮船海带输送装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海带上船输送带4、海带烫煮输送带5及海带冷却输送带6三部分,每部分输送带由驱动电机、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转系统(关于输送带回转系统的驱动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描述,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从而形成上层输送带及下层输送带。如附图1所示,海带上船输送带4由船首外端部延伸至烫煮槽7尾端,其上层输送带4-1位于烫煮槽7顶部,下部输送带4-2位于烫煮槽内部,上层输送带4-1的回转点位于烫煮槽尾端。收割后的海带由船首送至海带上船输送带4的上层输送带4-1上后,随输送带的输送海带输送至烫煮槽尾部并在上层输送带4-1的回转点出坠落至烫煮槽7内部。为方便海带的上船及入槽操作,如附图1所示,海带上船输送带的上层输送带4-1由船首外端部向烫煮槽首端逐步升高倾斜设置,其上料端基本与船体甲板表面位于同一高度上,而由烫煮槽首端至烫煮槽尾端逐步降低倾斜设置,使海带上船输送带的上层输送带呈人字型设置。由于海带上船输送带的上层输送带呈人字型设置,因此该上层输送带在设置时有一个弯折变向的路径,为使输送链条能够沿该路径行走,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加装导向槽架8予以解决,该导向槽架8包括支架8-1及导向槽轨8-2,所述的导向槽轨8-2沿输送链条走向设置。导向槽轨8-2的结构见附图3所示,输送链条I位于导向槽轨8-2的槽口内部,输送链条可沿导向槽轨的走向而进行移动。根据该设置描述并结合附图1所示可知,在下述的海带烫煮输送带5及海带冷却输送带6的结构中涉及弯折变向时可以采用支架与导向槽轨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以采用导向槽轨直接安装在烫煮槽槽壁或船体浮筒筒壁的方式予以解决,烫煮槽槽壁或船体浮筒筒壁间接起到支架的作用。如附图1所示,海带烫煮输送带5包括设置在烫煮槽内部的上层输送带5-1及位于船底部左右浮筒9之间的下层输送带5-2,其中位于烫煮槽内的上层输送带5-1位于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4-2的下部,在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4-2与海带烫煮输送带上层输送带5-1之间形成海带烫煮夹层10,海带坠入烫煮槽7后进入该海带烫煮夹层10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海带烫煮船的海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链条及在两链条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的输送链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分为海带上船输送带、海带烫煮输送带及海带冷却输送带三部分,每部分输送带由驱动电机、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转系统,从而形成上层输送带及下层输送带;其中所述的海带上船输送带由船首外端部延伸至烫煮槽尾端,其上层输送带位于烫煮槽顶部,下部输送带位于烫煮槽内部,上层输送带的回转点位于烫煮槽尾端,海带可由此落于烫煮槽内部;所述的海带烫煮输送带包括设置在烫煮槽内部的上层输送带及位于船底部左右浮筒之间的下层输送带,其中位于烫煮槽内的上层输送带位于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的下部,在海带上船输送带下层输送带与海带烫煮输送带上层输送带之间形成海带烫煮夹层;所述的海带冷却输送带贯穿船底部左右浮筒之间的区域由船尾向上延伸至船尾外端部,海带冷却输送带位于海带烫煮输送带下层输送带的底部,在海带烫煮输送带下层输送带与海带冷却输送带上层输送带之间形成海带冷却夹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壮,
申请(专利权)人:王军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