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9804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08%~0.15%,Si0.20%~0.30%,Mn1.50%~1.90%,P≤0.020%,S≤0.003%,Nb0.035%~0.060%,Al0.020%~0.050%,Ti0.010%~0.020%,V0.025%~0.055%,Ni0.30%~0.60%,Cr0.20%~0.35%,Mo0.25%~0.50%,Cu0.12%~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钢板采用价格低廉的碳、锰固溶强化,通过调整优化钢板中其它合金元素配比,能在低贵重合金使用量条件下确保钢板力学性能良好,使管件三通用钢板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综合性能。本钢板生产方法采用两阶段轧制工艺,解决了轧机轧制压力不足而造成的晶粒粗大不均的问题,使管件钢板低温韧性有相当大的富裕量,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08%~0.15%,Si0.20%~0.30%,Mn1.50%~1.90%,P≤0.020%,S≤0.003%,Nb0.035%~0.060%,Al0.020%~0.050%,Ti0.010%~0.020%,V0.025%~0.055%,Ni0.30%~0.60%,Cr0.20%~0.35%,Mo0.25%~0.50%,Cu0.12%~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钢板采用价格低廉的碳、锰固溶强化,通过调整优化钢板中其它合金元素配比,能在低贵重合金使用量条件下确保钢板力学性能良好,使管件三通用钢板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综合性能。本钢板生产方法采用两阶段轧制工艺,解决了轧机轧制压力不足而造成的晶粒粗大不均的问题,使管件钢板低温韧性有相当大的富裕量,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碳微合金钢板,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缺口只能通过从境外输入或在境内寻找新的资源和提高石油开采技术,因此需要大量的高附加值、高级别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管。近年来,通过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的建设,我国在大口径、高压力、高钢级管道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根据中石油“十二 五”规划,将建设多条大输量天然气干线管道,管线的设计输量都在300亿立方米/年及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降低管道建设成本,保障管道安全运行,中石油提出了以X90/X100为技术特点的第三代管道技术课题,并将在未来的西四线、西五线或陕四线中推广应用。第三代管道技术要求板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攻关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的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的生产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08%~0.15%,Si0.20% ~0.30%, Mn 1.50% ~1.90%, P ≤ 0.020%, S ≤ 0.003%, Nb 0.035% ~0.060%,Al 0.020% ~0.050%, Ti 0.010% ~0.020%, V 0.025% ~0.055%, Ni 0.30% ~0.60%, Cr0.20%~0.35%, Mo 0.25%~0.50%, Cu 0.12%~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厚度为52mm。本专利技术钢板采用的化学成分设计,碳、锰固溶强化;加入少量的Nb、V、T1、N1、Cr、Mo、Cu细化晶粒,其碳氮化物起到弥散强化作用;通过后续合理控轧控冷工艺,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各组分及含量在本专利技术中的作用是: C:0.08%~0.15%,碳对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焊接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碳通过间隙固溶能显著提高管件三通钢板强度,但碳含量过高,又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及韧性。S1:0.20%~0.30%,在炼钢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同时Si也能起到固溶强化作用,但硅含量过高时,会造成钢的韧性下降,降低钢的焊接性能。Mn:1.50%~1.90%,适量廉价合金Mn能增加钢的韧性、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透性。P≤0.020%、S ( 0.003%:在一般情况下,磷和硫都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脆性;通过控较低的P、S含量显著提高管件三通用钢板的性能。Al:0.020%~0.050%,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过高则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Nb:0.035%~0.060%,铌的加入是为了促进钢轧制显微组织的晶粒细化,可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铌可在控轧过程中通过抑制奥氏体再结晶,有效的细化显微组织,并通过析出来强化基体;铌可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焊接过程中,铌原子的偏聚及析出可以阻碍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并保证焊接后得到比较细小的热影响区组织,改善焊接性能。T1:0.010%~0.020%,钛是良好的脱氧剂;钢中加Ti可与C、N元素形成Ti的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好的晶粒细化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步骤为:(1)冶炼工序:将上述组分的钢水先经电炉冶炼,然后送入LF精炼炉精炼,当钢水温度达到或超过1550时转入VD炉真空脱气处理; (2)连铸工序:采用300mm厚度连铸坯生产; (3)加热工序:钢坯加热温度最高1220°C~1240°C,均热温度1180°C~1210°C,保温时间系数为10min/cm ; (4)轧制工序:采用再结晶区+未再结晶区两阶段轧制工艺进行轧制,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000°C~1100°C,此阶段单道次压下量为10%~20%,累计压下率为30%~50% ;第二阶段开轧温度为850°C~880°C,累计压下率为30~50% ;轧后入水温度为810°C~830°C,返红温度为550°C~650°C,得到所述的钢板粗品。 本专利技术方法优选步骤(1)冶炼工序中,精炼时喂入铝线,真空脱气处理前加ACaSi块;真空脱气处理的真空度≤66.6Pa,真空保持时间≤20min ;当钢水温度达为1560±10°C时转入VD炉真空脱气处理。本专利技术方法优选步骤(2)连铸工序中,连铸拉速0.7m/min~0.9m/min,连铸温度为 1535°C ~1545°C。本专利技术方法优选步骤(4)轧制工序中,第一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920°C~970°C;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20°C~850°C。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述步骤(4)轧制工序中的钢板粗品,经轧后水冷工序,即可得到钢板成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钢板采用价格低廉的碳、锰固溶强化,通过调整优化钢板中其它合金元素配比,能在低贵重合金使用量条件下确保钢板力学性能良好,使管件三通用钢板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综合性能。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两阶段轧制工艺,解决了轧机轧制压力不足而造成的晶粒粗大不均的问题,使管件钢板低温韧性有相当大的富裕量,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本专利技术钢板中P≤0.020%、S≤0.003%,钢质更加纯净;本专利技术钢板中贵重合金含量较低,价格低廉;本专利技术钢板的屈服强度介于690MPa~840MPa之间,抗拉强度介于760MPa~990MPa之间,-30°C冲击功> 100J,屈强比< 0.95,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具有低的碳当量和低的焊接裂纹敏感系数,低温冲击韧性高、强度高、屈强比适中及延伸率好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油气输送管道建设,应用前景广阔。【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板厚1/4金相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板厚1/2金相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下述实施例1~7的钢坯成分见表1,表1中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不纯物。表1:实施例1~7的钢坯成分(wt%)【权利要求】1.一种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08% ~0.15%, S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壁厚油气输送管件三通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0.08%~0.15%,Si 0.20%~0.30%,Mn 1.50%~1.90%,P≤0.020%,S≤0.003%,Nb 0.035%~0.060%,Al 0.020%~0.050%,Ti 0.010%~0.020%,V 0.025%~0.055%,Ni 0.30%~0.60%,Cr 0.20%~0.35%,Mo 0.25%~0.50%,Cu 0.12%~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