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9251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钢轨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表面形成钢轨断面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数据输出端口与激光传感器连接,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钢轨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表面形成钢轨断面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数据输出端口与激光传感器连接,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专利说明】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作为列车运行基础,它的作用是平稳、安全地引导列车行驶方向,直接承受车轮传来的机车车辆的压力,并把压力扩散到路基或桥遂结构物上。轨道交通向高速度、高密度的方向发展,交通运营安全保障工作变得越来越艰巨,行车安全和舒适问题已成为运输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在铁路基础设施中,轨道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城市轨道动态检测成为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的轨道检测仍以轨检车为主,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检测技术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际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钢轨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表面形成钢轨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数据输出端口与激光传感器连接,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为C型结构框,用于安装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导向台。进一步的,所述激光传感器分别安装于C型结构框的左右两侧,激光传感器的最大扫射角为120°,两个激光传感器的夹角为90°,用于实现180°全面覆盖。进一步的,所述C型结构框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滑轮平台,滑轮平台的下方安装有2个导向轮,导向轮的接地面设有橡胶包覆层;所述C型结构框另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的驱动丝杆联动,用于控制C型结构框整体匀速运动;所述导向台的一侧还安装有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的数据输出端口与激光传感器连接,用于判断C型结构框整体行进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实现了钢轨检测的自动化的同时,还提高了钢轨检测的精确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安装支架110、激光传感器120、旋转编码器130、导向台140、钢轨15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10、激光传感器120、图像采集卡、旋转编码器130和导向台140 ;所述安装支架110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150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150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120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120用于对钢轨150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150表面形成钢轨150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130和导向台140,所述旋转编码器130的数据输出端口与激光传感器120连接,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120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140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120的侦测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金属杆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安装于列车底部。通过采用该种结构设计,便于检测装置的拆卸、调整和维护。另外,所述旋转编码器130和导向台140通过安装组件与金属杆连接,通过采用该种结构设计,便于检测装置的拆卸、调整和维护。安装支架为C型结构框,用于安装激光传感器120、图像采集卡和导向台140。激光传感器120为高精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C型结构框的左右两肩,两者成90度夹角。利用激光传感器120自身扫射角最大可达120度的特性,实现轨头部分180度全面覆盖。C型结构框左端下方连接有可调节高度(0-2cm)的滑轮平台,该滑轮平台下安装有2个导向轮,导向轮接地面包覆0.5cm橡胶,以降低框架推行过程中可能的硬撞击。导向轮另一侧设计安装I个旋转编码器130,用以判断框架整体行进距离。滑轮平台的高度可调节设计用以平衡C型结构框的整体水平,确保激光传感器120扫射角度覆盖轨头全方向。C型结构框右端下方连接由伺服驱动的导向台140,以控制C型结构框整体匀速运动。此模型考虑的是2米的检测范围,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导向台140连接的整体C型结构狂,最终实现伺服驱动C型结构框可沿轨道另一根铁轨匀速移动,以检测被测铁轨的各类参数,实现不限距离的检测要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检测装置安装于列车底部,其包含的激光传感器120正对钢轨150,当检测装置开始运行时,激光传感器120不断对钢轨150内侧进行照射,同时采集钢轨150表面形成钢轨150特征图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导向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钢轨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表面形成钢轨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为C型结构框,用于安装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导向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分别安装于C型结构框的左右两侧,激光传感器的最大扫射角为120°, 两个激光传感器的夹角为90°,用于实现180°全面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结构框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滑轮平台,滑轮平台的下方安装有2个导向轮,导向轮的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轨道运行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激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导向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根金属杆,所述两根金属杆的一端与列车底部连接固定,两根金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所述金属杆的近钢轨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钢轨内侧进行照射,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采集钢轨表面形成钢轨特征图形;两根金属杆的端部还分别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和导向台,用于精确控制激光传感器移动距离,所述导向台用于保证金属杆的移动范围在激光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立孙宪坤韩华田瑾赵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