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633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1:25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及固定在座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绝缘块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在注塑成型之前,模仁设有对应凸伸部的凹口结构,该凹口方便端子准确植入,该制造方法有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及固定在座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绝缘块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在注塑成型之前,模仁设有对应凸伸部的凹口结构,该凹口方便端子准确植入,该制造方法有助于自动化生产。【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自动化生产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93061号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第一基部前端向前凸伸之第一舌片,第一舌片设有相对之第一对接面及第二对接面,第一导电端子之第一接触部设于第二对接面上,第二对接面上设有复数安装槽,第二导电端子之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第二绝缘本体并安装于安装槽内,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持部,第一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一基部上,第一接触部镶埋成型于第一舌片上,第二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现有电连接器,导电端子与绝缘体一体成型之技术是利用滑块的移动使得端子最终与绝缘体一体成型,无法准确使端子直接插入对应的模腔内,故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方便自动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及固定在座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绝缘块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凸伸部系对应模腔而形成的,有助于在注塑成型之前端子的准确植入,该制造方法有助于电连接器自动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方便自动化生产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座体1、固定在座体I的端子模组2及遮覆于座体I外的遮蔽壳体3。座体I外侧包围有遮蔽壳体3而形成对接腔101,端子模组2与座体I形成凸伸入对接腔101的舌板122。请参阅图3,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绝缘块21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21的第一导电端子22,所述绝缘块21设有延伸出绝缘块的导柱212。结合图3、图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包括接触部221、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222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223。绝缘块呈平板状结构,接触部221延伸出绝缘块21的前端,所述接触部221平行于绝缘块21,所述连接脚223垂直于绝缘块21。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座体I包括本体11及舌板部12,所述本体11具有前端面111及后端面112,所述前端面111的两侧分别凹设形成贯穿本体11上、下表面的卡槽113,所述后端面112向前凹设有贯穿本体下表面的容置空间114,所述容置空间114的两侧分别凹设有抵挡槽115。所述舌板部12包括基部121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122,所述舌板1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21及第二表面1222,所述第一、第二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端子收容槽1223,所述基部121对应于舌板122第二表面1222凹设有凹陷部1211,所述凹陷部1211于舌板部12的后端向前凸设有凸出部1212,所述舌板部12的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抵挡槽115相配合的低档部123。舌板部12在相对第一导电端子22的相对侧固定有第二导电端子13,即第二导电端子13固持在舌板122的第一表面1221的端子收容槽1223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包括排列于基部121的主体部、延伸至舌板122的接触部及延伸出舌板部122的连接脚。端子模组2与舌板部12安装在一起。所述绝缘块21组装在基部121的凹陷部1211上,凸出部1212与凹槽213相固持,如此端子模组2的绝缘块21固定在基部121上。当然,本体11与舌板部12也可一体成型。第一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1排列于上述舌板122,即固持在舌板122第二表面1222的端子收容槽1223内。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223是以Through Hole (穿孔)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脚是以SMT (表面黏贴)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第一导电端子22的连接脚223分三排设置,其中第二排连接脚彼此错开设置,第二导电端子13的连接脚位于第一导电端子22连接脚223的外侧。上述绝缘块21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223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211,每个第一导电端子22包围有一个凸伸部211,凸伸部211呈倾斜面结构。所述凸伸部211在端子模组2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在注入绝缘材料前,模仁设有凹口,方便导电端子准确植入,去除模仁后则形成该凸伸部211,该制造方法有助于自动化生产,所述凸伸部211可以是四面倒角结构,也可以是圆锥形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第一主体部31及第二主体部32,所述第一主体部31遮覆于座体I外侧包围上述对接腔101,所述第一主体部31的后端卡持于本体11所设的卡槽113中,即遮蔽壳体3固定在本体11且包围上述舌板122,所述第二主体部32遮覆于本体11的上表面,并自第二主体部32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形成遮覆于本体11的左、右两侧面的焊接部33。本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及固定在座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其特征在于:绝缘块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围有一个凸伸部,凸伸部呈倾斜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块为平板状结构,接触部平行于绝缘块,连接脚垂直于绝缘块。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座体外侧包围有遮蔽壳体而形成对接腔,端子模组与座体形成凸伸入对接腔的舌板,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排列于舌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本体及舌板部,舌板部包括基部、自基部延伸的上述舌板,端子模组的绝缘块固定在舌板部的基部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排列于舌板,舌板部固定在本体,遮蔽壳体固定在本体且包围上述舌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舌板部在相对第一导电端子的相对侧固定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舌板部的基部的主体部、延伸至舌板的接触部及延伸出舌板部的连接脚;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位于第一导电端子连接脚的外侧。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前端面,所述本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及固定在座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注塑成型在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埋设在绝缘块的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块的连接脚;其特征在于:绝缘块在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脚交界处一体形成有包围连接脚的凸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峻王祖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