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8493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所述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包括高压通气管和喷头,其中,所述高压通气管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内部呈空腔结构,所述喷头设置在高压通气管上并与高压通气管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高压好氧发酵装置的发酵槽的底部设有床面,所述床面上形成有多个相互错开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内设有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发酵槽底部的床面上设置沟槽预埋带有喷头高压通气管和排水管,从而能够维持欲发酵堆体中适合浓度的含氧量和水分,大幅度提升发酵速率,并有效避免整个好氧发酵过程中出现恶臭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包括高压通气管和喷头,其中,所述高压通气管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内部呈空腔结构,所述喷头设置在高压通气管上并与高压通气管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高压好氧发酵装置的发酵槽的底部设有床面,所述床面上形成有多个相互错开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内设有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发酵槽底部的床面上设置沟槽预埋带有喷头高压通气管和排水管,从而能够维持欲发酵堆体中适合浓度的含氧量和水分,大幅度提升发酵速率,并有效避免整个好氧发酵过程中出现恶臭现象。【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好氧发酵是微生物利用氧气将有机物质分解,分解同时产生发酵热,促进腐熟与水分的蒸发;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欲发酵堆体内的微生物能与氧气结合,方能进行好氧发酵之生物转化过程;厌氧发酵与好氧发酵的差异在于欲发酵堆体中的氧气浓度。具体来说,氧气浓度在3%以下为厌氧发酵;氧气浓度在10%以上则为降解效果最好的好氧发酵;氧气浓度介于3%~10%则降解速度相较于氧气浓度10%以上之降解速度会减少50%。由于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会在欲发酵堆体内供氧后及氧气消耗完后不断的相互转换,而厌氧发酵与好氧发酵之间的转换,将会影响欲发酵堆体中微生物降解后的产物,进而使得发酵后的成品质量不一致,或者发酵不完全;由好氧发酵状态转换成厌氧发酵的过程,是在氧气消耗完后2~5个小时内转换完毕,转换时间短且欲发酵堆体内的氧气浓度监测不易,此为确保维持好氧发酵持续进行及稳定发酵后成品质量的最大关键。现有的好氧发酵过程中,可分自然通风(翻堆)或强制供气两大方式。在自然通风的方式中,常需要经由翻堆来让欲发酵堆体中的微生物接触氧气,因为无法随时准确测定欲发酵堆体中的含氧浓度,翻堆时间点的间隔不易标准化,容易造成厌氧发酵与好氧发酵不断转换,翻堆时产生恶臭;强制供气则须确保欲发酵堆体内能均匀与氧气接触,也因为无法随时准确测定欲发酵堆体中的含氧浓度,供气及不供气的时间间隔不易标准化,为了不要形成与自然通风一样有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不断转换的疑虑,所以将尽可能采取不间断供气,但也由于微生物降解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水分,不间断供气会使的靠近供气口的堆体过干,无法有效降解,造成发酵不完全。因此,为了确保不间断的进行好氧发酵状态,从开始好氧发酵至发酵结束过程中无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之转换,必须使欲发酵堆体内能均匀且持续发酵堆体内含氧浓度在10%以上,并且确保较靠近供气口之堆体水分均能保持在微生物降解需求值以上,确保堆体在进行好氧发酵过程中均能完全发酵且成品质量一致,在此基础上,整个好氧发酵过程中均无恶臭且大幅度提升发酵速率;而现有有的高压通气管因形状外观设计为圆形管,在长期使用下容易产生位移,使出气的喷头不在原先固定的位置上,容易造成供气不均匀,且圆形管之设计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因安装通气管的凹槽面部不平整造成通气管高低不一致,较凸出的管面易因铲车出入而压迫,造成通气管破损而有漏气;现有的喷头是直接锁在出气管上并无专用底座(螺母),高压通气管为塑料材质而喷头为不锈钢材质容易因材质本身密度不同,长期使用及多次拆装后造成接触面损坏不密合而有漏气情形,需经常检查更换,也因为没有喷头专用底座(螺母),安装时为避免喷头松脱需要在喷头与通气管接触面涂抹特殊胶水,造成更换 不易、维修不便;现有通气管设计的管壁厚度通常为1.5cm~2.0cm,管壁较薄容易因长期使用而有变形,爆裂之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维持欲发酵堆体中适合浓度的含氧量和水分,大幅度提升发酵速率,成品发酵完全、质量一致;且避免因通气管位移而造成的供气不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包括高压通气管和喷头,其中,所述高压通气管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内部呈空腔结构,所述喷头设置在高压通气管上并与高压通气管内部空腔相连通。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其中,所述喷头的数目为多个,每个所述喷头与高压通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衬套和弹性垫片,所述喷头通过衬套和弹性垫片密封固定在高压通气管上。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喷头等间隔分布在高压通气管上。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其中,所述高压通气管的两端设置有可与软管相连的快接头,所述高压通气管由强化塑料制成,管壁的厚度为2cm~3cm。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高压好氧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槽,其中,所述发酵槽的底部设有床面,所述床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相互错开分布,所述第一沟槽内设有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所述第二沟槽内设有排水管。 上述的高压好氧发酵装置,其中,所述高压通气管通过硅胶层固定在第一沟槽内,所述喷头位于高压通气管的上表面并大致与床面齐高。上述的高压好氧发酵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在床面上等间隔分布,两个相邻第一沟槽之间的间距为50~60cm ;所述多个第二沟槽在床面上等间隔分布,两个相邻第二沟槽之间的间距为50~60cm。上述的高压好氧发酵装置,其中,所述床面由水泥砌成,所述床面的出口处设有水沟,所述床面沿水平面向下倾斜3~8度,所述高压通气管的两端设有快接头,所述快接头和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空压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高压好氧发酵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搭建三面半包围结构的水泥墙体形成发酵槽;b)在发酵槽的底部铺设水泥形成床面,在砌水泥床面时预留多个相互错开分布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并在床面的出口处预留水沟;c)在所述第一沟槽内预埋上述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在所述第二沟槽内预埋排水管和水沟相连;d)将预埋好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进行串联或并联后形成前后两个端头,最后在高压好氧通气装置的两端设置快接头,所述快接头和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空压机。上述的高压好氧发酵装置的安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发酵槽的高度为3米,宽度3~8米、深度4~8米,两个相邻第一沟槽之间的间距为50~60cm,两个相邻第二沟槽之间的间距为50~60cm。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发酵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发酵槽底部的床面上设置沟槽预埋带有喷头高压通气管和排水管,从而能够维持欲发酵堆体中适合浓度的含氧量和水分,大幅度提升发酵速率,并有效避免整个好氧发酵过程中出现恶臭现象。快接头9安装在高压通气管6的前后端,能与软管11快速拆装且密合,确保不漏气且安装及维修更换与施工简易;所述高压好氧通气装置主体设计呈长方体结构,不会产生位移,使出气的喷头保持在原先固定的位置上,保证供气均匀;且长方体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与安装通气管的凹槽面部可保持平整,不会凸出面易,避免受铲车出入压迫而造成的通气管破损漏气问题;特别是喷头通过衬套和弹性垫片密封固定在高压通气管上,既能保证碰头和通气管的紧密结合,不漏气,又更换容易、方便维修;增厚的通气管管壁设计可延长通气管的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压好氧通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压好氧发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压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好氧通气装置,包括高压通气管(6)和喷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通气管(6)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内部呈空腔结构,所述喷头(7)设置在高压通气管(6)上并与高压通气管(6)内部空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义卓威宏施明堂
申请(专利权)人:台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