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织造的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1028328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4 12:40
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产品的形状设计,在产品的缝合位置设计单层组织工艺,在产品的空心位置设计多层组织工艺,根据每层的图案设计每层的花形图案工艺,(2)将上述工艺设计输出至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形状,在缝合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将各层织在一起,在空心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独立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可以一步成型得到成型织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织造的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的织造方法及织物,具体说涉及一种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该采用该方法织造的织物。
技术介绍
传统方法中要得到成型的织物,首先要织造出布料,然后选择合适的布料,对布料进行裁剪后经缝合才能得到。上述传统方法,步骤繁多,从布料到成型织物需经过多道工序,人工、物流、包装等成本很高,并且成型织物的花样或设计需更改时,其生产周期冗长,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可以一步成型得到成型织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织物,其可以一步成型得到、穿着更舒适,并且缝合位置缝合均匀、强度大、不易破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产品的形状设计,在产品的缝合位置设计单层组织工艺,在产品的空心位置设计多层组织工艺,根据每层的图案设计每层的花形图案工艺,(2)将上述工艺设计输出至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形状,在缝合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将各层织在一起,在空心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独立层。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涉及到多层工艺位置时,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纬的纬纱与第一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层织物,所有下层的经纱在这一纬均走低位,第二纬的纬纱与第二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二层织物,其第一层经纱均走高位,其第三层经纱均走低位,第三纬的纬纱与第三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三层织物,第一、第二层经纱均走高位,第四层织物的形成依据上述类推,最下层织物完成后,再从第一层开始循环织造。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中,所述空心位置的各层织物的每层经密、层数与缝合位置的单层织物总经密的关系为:每层经密=总经密/层数,所述缝合位置的总纬密与空心位置的各层织物的纬密一致。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织造方法织造的织物,所述织物包括空心位置和利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的缝合位置,所述空心位置包括若干层相互独立的独立层。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织造方法织造的织物,所述各独立层的每层经密、独立层的层数与缝合位置的总经密的关系为:每层经密=总经密/层数,所述缝合位置的总纬密与空心位置各独立层的纬密一致。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中在软件内完成产品的形状设计及单层组织工艺、多层组织工艺后,电子控制系统即可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将传统方法中的缝合环节由单层组织工艺实现,能完成80%以上甚至100 %的缝合工作,一步得到成品或半成品,与传统工艺中先选择、运输布料,再裁剪、缝制相比,工序大大减少,降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采用传统工艺,新设计的产品从打样到上市需要很长时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织造方法,可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由于其包括空心位置和利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的缝合位置,因此可一步得到成品或半成品,与传统工艺中先选择、运输布料,再裁剪、缝制相比,工序大大减少,降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缝合位置缝合均匀、强度大、不易破损,这样的织物穿着也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中的上、下层织物的两层组织合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中上层织物组织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中下层织物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以被套为例,包括下述步骤:(I)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被套的形状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用浙大纹织CAD、宋和纹织CAD以及国内外的其他同类纹织CAD,在被套的四边缝合位置设计单层组织工艺,留出被套开口,在被套的中间空心位置设计多层工艺,根据每层的图案设计每层的花形图案工艺;(2)将上述工艺设计输出至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根据被套的形状,在四边缝合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将各层织在一起,在中间空心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形成两层独立层,涉及到被套的多层工艺位置时,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纬的纬纱与第一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层织物,所有下层的经纱在这一纬均走低位,第二纬的纬纱与第二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二层织物,第一层经纱均走高位,第三层经纱均走低位,如图1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纬11、第二纬12、第三纬13、第四纬14、第五纬15、第六纬16、第七纬17、第八纬18,织第一纬11时,下层经纱A、B、C、D均为低点,此时纬纱仅与上层经纱1、2、3、4交织,第一纬上层经纱为1、2、3起,4落,织第二纬12时,上层经纱1、2、3、4均为高点,此时纬纱仅与下层经纱A、B、C、D交织,A、B、C落,D起,织第三纬13时与第一纬经纱情况相同,此时上层经纱1、2、4起,3落,依次类推,8纬为一个循环,形成图2所示上层织物组织及图3所示下层织物组织,上层为三上一下的斜纹组织,下层也为三上一下的斜纹组织,若还有第三层、第四层,则第三纬的纬纱与第三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三层织物,第一、第二层经纱均走高位,第四层织物的形成依据上述类推,最下层织物完成后再从第一层开始循环织造,直到完成整个被套产品,一个被套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2),生产出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被套;(3)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被套下机,进行洗、印、染等后期整理;(4)采用自动裁断设备裁出单个被套,然后在被套开口处缝制拉链或扣锁。采用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还可织造枕套或服装等其他产品,只需在步骤(I)中,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枕套或服装的形状设计即可。为了满足产品的每层纱线密度,织物纬密采用织机多纬密功能实现,在织物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纬密进行织造,织物经密,对于最多两层的织物,缝合位置的单层织物总经密为每层经密的2倍,空心位置的各层织物的每层经密、层数与缝合位置的单层织物总经密的关系为:每层经密=总经密/层数,纬密由于停卷信号的控制,上层纬纱引入后,织机卷布系统不动作,当下层纬纱引入后,织机卷布系统卷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单层与多层的纬密一致即缝合位置的单层织物的纬密与空心位置的各层织物的纬密一致。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织造的织物,以被套为例说明其结构,被套包括空心位置和利用经纱、纬纱交织形成的缝合位置,空心位置位于中心,缝合位置位于空心位置的外围,空心位置包括两层相互独立的独立层,各独立层的每层经密、独立层的层数与缝合位置的总经密的关系为:每层经密=总经密/层数,缝合位置的总纬密与空心位置各独立层的纬密一致。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织造的织物还可以是枕套或服装等其他物品。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产品的形状设计,在产品的缝合位置设计单层组织工艺,在产品的空心位置设计多层组织工艺,根据每层的图案设计每层的花形图案工艺,(2)将上述工艺设计输出至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形状,在缝合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将各层织在一起,在空心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相互独立的独立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I)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完成产品的形状设计,在产品的缝合位置设计单层组织工艺,在产品的空心位置设计多层组织工艺,根据每层的图案设计每层的花形图案工艺,(2)将上述工艺设计输出至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织布系统的提花机、织机进行织造、提花,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形状,在缝合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将各层织在一起,在空心位置利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相互独立的独立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涉及到多层工艺位置时,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纬的纬纱与第一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层织物,所有下层的经纱在这一纬均走低位,第二纬的纬纱与第二层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二层织物,其第一层经纱均走高位,其第三层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日升吴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